中华城市吧 关注:1,452,226贴子:104,651,577

【试驾评测新飞度 感受福州的人文气息】三坊七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是好车,重点介绍三坊七巷,请高抬贵手,不要在车上做文章


1楼2009-10-14 21:35回复
    生在福州的我对这座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着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经常玩耍的三坊七巷和乌塔已成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已入而立之年的我有车有房有妻,开着心爱的飞度驰骋在福州的街道上,往日的古城风韵已荡然无存,也只有在这南后街、三坊七巷里才能找到昔日儿时的回忆。事业有成的我带着一种怀念的心情开着爱车,再一次来到20年前的地方……

    


    2楼2009-10-14 21:35
    回复
      2025-09-01 15:26: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到福州南后街,这里早在两百多年前的明清时期是全福州最繁华的街道,也就在20多年前,这里也是福州的中心地带,它也是三坊七巷的中轴,北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它的东侧有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西侧有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来到这里,脑海里就浮现出儿时的我与小伙伴跑街玩耍的场景。忆往昔何等天真无邪……

      


      3楼2009-10-14 21:36
      回复
        这里就是保护起来的南后街,古街,古城,古建筑比起20年前的南后街多了些现代化的标志


        4楼2009-10-14 21:36
        回复
          这里就是三坊七巷的示展馆,里面呈放了关于三坊七巷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三坊七巷见证了福州的历史,见证了福州人民的发展。

          


          5楼2009-10-14 21:37
          回复
            说到三坊七巷真的有说不完的故事,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 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6楼2009-10-14 21:37
            回复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 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三坊七巷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7楼2009-10-14 21:38
              回复
                走进南后街,就可以看到福州“三宝”之一的寿山石展示厅,记得几年前还没买车时,要想来到这里看寿山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开着心爱的飞度,飞来南后街,有一种自豪的感觉。

                


                8楼2009-10-14 21:38
                回复
                  2025-09-01 15:20: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里距福州闹市区东街口只有不到五分钟的路程,有许多游人到此观光



                  9楼2009-10-14 21:38
                  回复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志载,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12楼2009-10-14 21:39
                    回复
                         三坊七巷是文人居住的地方,小时就流传这么一句话: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人至少都是举人,可见三坊七巷不仅是福州的象征,更是代表了福州先进文化水平的地方。

                      


                      13楼2009-10-14 21:40
                      回复
                        1


                        14楼2009-10-14 21:40
                        回复
                          走在古居里,虽然这里已经被保护修建过,但是它还是掩盖不了历史的印记,静静的站在这里,依稀能听见朗朗的读书声。

                          


                          15楼2009-10-14 21:41
                          回复
                            在三坊七巷里居住过的名人名仕举不胜举,当代的大文人冰心女士就曾经在此长居,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福州人,故居也就在三坊七巷,还有清末两江总督沈葆桢,他的故居就在宫巷。所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不仅是福州历史的见证,更是福州人文发展的里程碑标志。

                            


                            16楼2009-10-14 21:41
                            回复
                              2025-09-01 15:14: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们马上要去福州另一个标志性建筑——乌塔,那里也是福州本地人为之骄傲的地方



                              17楼2009-10-14 21: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