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就跟日本历史和中国历史的紧密相关一样,日本动画历史的起源也跟中国动画有关。话说1943年,一个日本孩子在电影院看了一部来自中国的动画,深受触动,决心创作出日本的动画世界来,于是,历史的第一页揭开了。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在中国也大名鼎鼎的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之父,而他看的动画,就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万籁鸣兄弟导演的《铁扇公主》。说来讽刺,据说《铁扇公主》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宣传抗日,结果却影响了一个庞大的动画帝国的诞生;不过艺术的发展不能用粗浅的民族主义精神来计较,毕竟谁有本事谁就能继承艺术的生命,中国在万氏兄弟《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之后就几乎后继无人了,而日本在手冢治虫之后却更放异彩。日本也曾给予中国动画同样的学习机会:七十年代末,《铁臂阿童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也有不少人深受触动,但二十年过去了,中国还出了什么好动画?别说那粗糙不堪的“黑猫警长”和“葫芦娃”了,就算几年前的所谓“大片”《宝莲灯》,也远远算不上国际水平。难道我们就只懂得旁观、抄袭和吃吃老祖宗?
牢骚发完了,转入正题,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股更强烈的旋风:宫崎骏,对于他宏大的动画世界,我们就更只有束手望尘的份了。技术我们可以苦练,资本我们也能投入,我们缺的:永远只是精神。本文谨打算从日本动画发展史的角度来寻找宫崎骏的动画精神的形成脉络和状态,并结合宫崎骏动画中的历史观、意识形态等来进一步阐明之。也许不无益处,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宫崎骏是何以成为宫崎骏的。
手冢治虫为日本动画打下了极其深厚的基础,他所张扬的“人性”二字,成为了日后日本动画的一大主题(这主题后来慢慢变成另外两大主题“爱情”和“暴力”进行的借口),也和宫崎骏的价值观相契合:他们的动画,总体来说都是倾向光明、倾向善的。手冢的“人性”,并不局限于人,毋宁说他更乐于用非人类的主体来凸显这个“人性”:比如在《铁臂阿童木》中,最有人性的,是阿童木和许多无辜、善良的机器人,它们服从于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原则”即永远服从人类的命令、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伤害人类以及不许自杀,结果往往被狡猾的人类所利用,酿造出一些典型日本式的委屈和悲剧。而他的另一代表作《森林大帝》中,承担人性的重负者,是一头小白狮金巴。
牢骚发完了,转入正题,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股更强烈的旋风:宫崎骏,对于他宏大的动画世界,我们就更只有束手望尘的份了。技术我们可以苦练,资本我们也能投入,我们缺的:永远只是精神。本文谨打算从日本动画发展史的角度来寻找宫崎骏的动画精神的形成脉络和状态,并结合宫崎骏动画中的历史观、意识形态等来进一步阐明之。也许不无益处,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宫崎骏是何以成为宫崎骏的。
手冢治虫为日本动画打下了极其深厚的基础,他所张扬的“人性”二字,成为了日后日本动画的一大主题(这主题后来慢慢变成另外两大主题“爱情”和“暴力”进行的借口),也和宫崎骏的价值观相契合:他们的动画,总体来说都是倾向光明、倾向善的。手冢的“人性”,并不局限于人,毋宁说他更乐于用非人类的主体来凸显这个“人性”:比如在《铁臂阿童木》中,最有人性的,是阿童木和许多无辜、善良的机器人,它们服从于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原则”即永远服从人类的命令、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伤害人类以及不许自杀,结果往往被狡猾的人类所利用,酿造出一些典型日本式的委屈和悲剧。而他的另一代表作《森林大帝》中,承担人性的重负者,是一头小白狮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