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犬守护者联盟吧 关注:10贴子:24
  • 1回复贴,共1

【猫犬守护者联盟】谈一谈虐狗虐猫的心理根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看,人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动机,动机其实是一种需求,因为有了某种需求,才有了相应的行为。除了基本的吃饭睡觉等行为,人表述任何言语的时候,都是有背后动机存在。虐待动物这一行为背后也是有需求,这样的行为满足了这部分人的内在需求,获得了满足感,并在数次行为中获得强化,形成一种连结,即这样的行为可以满足自己某方面的内在需求。
  有心理咨询师和心理专家分析,虐狗虐猫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承受压力过大,无意间发现虐待动物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偶然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另外一种就是个人承受了暴力或者冷暴力,不能够对施暴人进行反击,所以选择对弱于自己的生命下手,除了虐待动物,还有人虐待儿童和老弱病残,都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虐猫虐狗虐人虐自己,何其可悲。
  实施虐待行为的人,本身没有合理的渠道排解自己的负性情绪,有意或者无意接触到虐待这一行为,并感受到了实施虐狗虐猫后的一种刺激和愉悦体验,感受到了个人力量的强大,并将之分享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到自己的能耐。
  外界的指责并不会激发他们的内疚,反而是获得一种异样的兴奋,指责声越大,他们越兴奋。借助这样一种方式来疏解自己的心结,并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在兴奋之后是更深的失落和痛苦,当虐待行为不再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大众忽略自己的言行,他们会陷入更痛苦的境地。如果在偶然中,发现其他的可替代方式,则会开始新一轮的自我沉陷。
  唯有面对所有的压力以及过去的不良经历,才有接纳的可能,才可以走出这样的漩涡。只是绝大部分人缺少安全感,总是将问题的过错归结于外,所有也就不能做到自省。
  虐待动物癖好,可能是犯罪的“摇篮”。
  研究表示,许多杀人犯都曾经有过虐待动物的行为。
  暴力犯罪的人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后天造成了它们的暴力倾向。孩子天生热爱动物,但是在决定孩子亲社会或反社会的个性和行为上,家庭环境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后天形成的反社会人格将直接演变成暴力犯罪。
  连环杀人案往往与动物虐待紧密相关,并且关联度非常高,以至于你很难找到一个杀手不是从虐待动物开始犯罪行为的。
  家庭暴力也与虐待动物紧密相关。犯罪者往往通过虐待动物来控制受虐的妇女或儿童,受虐的妇女出于对宠物的恐惧常常只能被迫忍受。家暴家庭的动物虐待数量远超过非家暴家庭11倍以上。
  也就是说,有虐待动物癖好的人,如果心理问题不得到科学正确的解决,只会愈发严重,最终酿成惨剧。
文章节选自搜狐网:生活大百科
发帖人:猫犬守护者联盟守护者——方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3-11 00:30回复
    收到 明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3-11 1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