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转自 今日头条 回答 曲鹞奇
1、[url]http://一个人的命运都是命中注定的吗?[/url]
曲老师:哪有什么命中注定,不都是自己拼出来的。
如果有个算命的说你有帝王之气。但是你从此以后懈怠不努力不拼搏,照样也可能成为穷*丝一个。
如果命里说你这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你玩命拼搏,有可能打破这种宿命。
2、[url]http://儿媳好吃懒做,花钱不节约,而且还浪费怎么办?[/url]
曲老师:这好像不是您该操心的事儿,你儿媳有老公。
3、[url]http://约女孩,约三次不出来还要继续吗?[/url]
曲老师:如这个女孩对你有意思,约三次不出来,即使是正当理由,这个女孩也会回约你一次。
三次都拒绝,并没有回约你的意思,这本身就说明了女孩对约会不感兴趣。
像这种情况下果断换人,不要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人身上浪费一秒钟时间。
4、[url]http://家里有一个随时随地不分场合发脾气摆脸色的父亲,大家都是怎么办的?[/url]
曲老师:如果你的父亲已经超过50岁了,这个就不适合做心理咨询,这个年龄段的人思维已经形成固化。其一他们不会认为自己发脾气有错,其二,他们即使认为自己有错,也不想改掉。
有些人不适合在亲密关系当中呆着,所以面对这样的性格的人,我们只能保持距离。你只有让自己充分的独立搬出去住,隔三差五回家看看,估计关系会好一些。
,
5、[url]http://女孩和相亲对象去吃饭,她点了很多好吃的,结账时男孩儿说AA制,他是什么心态?[/url]
曲老师:这个问题不是男人小气不小气的问题,也不是女人点多点少的问题。
可能两个人在相亲的过程当中并没有看对眼儿。男的没有看上女的,所以不想买这个单。
要不就是女的没有看上男的,但还是点了这么多菜。男的内心不平衡。
6、[url]http://在日常生活中有人老是挑别人的毛病,怨天尤人无故指责他人,是什么心态?[/url]
曲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有两种原因:
其一就是这个人,从小被家长指责,挑剔。于是这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就会有一种被压抑伤害的感觉,但是又反抗不了。于是内心对这种伤害的愤怒感就会一直压抑下来。当这个孩子面对外界时,他为了能让外界的人理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于是他会下意识的把自己曾经所遭受的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这样做就能让别人直观的明白自己有多痛苦了。这种现象就相当于是人的一个本能,即我希望我的感受被别人所看到,并且理解。
古时候人们所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不仅仅是一个律法问题。也是一个心理问题。以牙还牙就相当于上述所说的,你打掉了我的一颗牙,我很痛苦。但是你并不理解我的痛苦。那我也只能打掉你的一颗牙,让你也处在跟我一样的痛苦,这样你就能完全理解我了。
其二,如果一个人总在无端的指责挑剔别人。这个人可能是在做投射的事情。投射也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即我把我内心当中不能面对的缺点,投到别人身上。比如一个为人很吝啬的人,总是看不起其他吝啬的人。一个虚伪的人总是对别的虚伪的人感到很愤怒。
这就是一种投射。我身上有很多我接受不了的缺点。我不能承认我有这个问题,于是我会把这些问题投到别人身上,然后借着指责别人来缓解我自己的自责感。例如乌鸦取笑猪黑。
7、[url]http://我妹妹想来我家坐月子,我老婆不同意,我很为难怎么办?[/url]
我妹妹、妹夫在老家的小县城生活,我跟我老婆在大都市安家生活。 我跟我妹妹相差一岁,我们兄妹感情很好,我妹妹从小就对我比较依赖。我妹妹今年三十岁才要上孩子,她很重视这个孩子,因此想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大都市来生娃。刚好我家房子大,房间多,她想着可以带着我妈过来生孩子、坐月子。 我想跟我老婆商量一下,但我老婆认为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坚决不同意。给的理由是:不方便也不合理。我们现在是跟我丈母娘住在一起,她妈妈在这边帮忙照顾孩子。我老婆从小娇生惯养,性子直,她怕跟我妈长期处不好关系,于是就请自己妈过来帮忙。我妹妹想的是,只是借一间房间住,到时候把我妈带过来,全程让我妈照顾她坐月子,不麻烦我老婆和丈母娘。我觉得这个要求没问题,我们这边可以住。但是我老婆不同意,还认为我妹妹的这个要求很过分。我不想吵架,我只能按照老婆的意思来。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回绝我妹妹,才能不伤害她,而且我觉得她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曲老师:假设你和你爱人没有在大城市安居,那么你妹妹是否还会生这个孩子呢?
我想在小县城里她还是会生的。
那么你妹妹为什么要提这样的要求,仅仅是因为你能满足她内心的期待。
她为什么会认为你能满足她的可有可无的期待?原因有如下几个:
1,她没有边界感的概念。边界感是用来形容人际交往的一个心理学词汇。简单的说就是边界感强的人会意识到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以及我能给你提一个不过分的要求,你也能满足我。如果这个要求过分了,那就是边界感不太好。
2,她在这个事情上没有共情的能力。共小青就是我们舍身处地的感受,别人的感受。你妹妹提这个要求的同时,她没有去试图揣测你爱人是什么样的感受,以及你是什么样的感受。所以她会提这样的要求。
3,你说你认为这个要求不过分。那只能说明你的边界感也有点儿不清。家庭是隔离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最后一道边界,任你在社会上多么八面玲珑。情深意重。家门一关。外边的事情就得隔离在门外。
你能尊重爱人的意思,这一点是对的。既尊重爱人也说明你内心里逐渐明晰了这条边界。
这种拒绝的话最好是直话直说,添加了太多的修饰,反而会惹人多想。
8、[url]http://混的不好别参加同学聚会,真的没有存在感,我的观点对吗?[/url]
曲老师:混的不好就不参加同学聚会,有点儿像清朝的闭关锁国。而且混得不好就不参加同学聚会的人首先他们自己是势利眼。他们的潜台词是自己混的好了是为了在聚会上显摆自己。
混得好要参加同学聚会,混得不好就更要参加同学聚会。
假设混的不好的人想提升自己,如果去效仿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可复制的难度很大,因为你不了解这些人到底是如何成功的。但如果是昔日同窗十几年的同学事业有成,你对这些人是有些许了解的。通过聚会你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反思如何提升自己。每年聚会我差不多都会参加,看看有哪些同学生活事业上提升较快,向他们取取经。也了解一下能不能把他们的方式用在自己身上。
9、[url]http://什么样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url]
曲老师:过于焦虑和太懦弱的人还有过度自恋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从数据上来看,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在患病前都经历过至少半年以上的焦虑。当焦虑无法缓解,逐渐加重,可能引发抑郁症。
第2种就是性格很懦弱的老好人容易得抑郁症。从精神分析理论来看,抑郁症用动力学解释就是攻击性转向自身。过于懦弱的人即使被他人伤害也不敢反抗。懦弱的人在被伤害时内心也会产生愤怒。当这种愤怒不敢对伤害的人进行释放时,就会像一把利刃一样,刀尖转向自己。长时间的自我攻击,就会引发抑郁症。
第3种就是过度自恋的人。这种人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他对自己往往是高要求,高期待。但他的高要求高期待往往得不到满足。这个时候也会导致抑郁。
[url]http://父亲[/url]
10、[url]http://父亲偏心把所有财产都给了哥哥,我该怎样“维权”?[/url]
曲老师:没有什么办法去维权。这种事情碰上了只能面对。
假如有人告诉你说:父母把你养大,你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父母的钱愿意给谁就给谁,这种话千万不要听。否则你就会陷入到无尽的心里内疚当中。你会觉得肯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父母才如此偏心。而且还会背上沉重的压力。因为外人可能会觉得只有不孝顺的孩子才不配得父母的财产。
所以在心理的边界上你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父母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其次,父母的偏心自古以来就存在。手心手背都是肉并不是绝对的。
比如父母,哪怕有一个再没出息的儿子,也会把所有财产留给这个唯一的男孩。可能不会去考虑其他有出息的女孩。
在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片段当中,两个孩子只能保一个母亲,决绝的认为要牺牲女孩、保男孩。
去看看孤儿院的弃婴就知道了,并不是孩子做的不好才会被抛弃,而是父母不想尽责任。
所以遇到这种事儿,我还是劝你一句,这不是你的问题,是父母有问题。你心里的不痛快是可以理解的,只能去奋斗。过得比其他弟兄要好。
11、为什么没去看心理医生反而平静点,预约了以后等待的过程格外焦虑着急?
曲老师:例如一个人发烧了,光靠吃药退不了烧,就只能到医院去打针。但是在打针的瞬间。患者还是会下意识的往回抽自己的手。
预约心理咨询以后,会感觉到焦虑。这也是正常现象。其一,如果是初次做心理咨询。那么来访者会觉得要把自己内心当中最隐私的一部分讲给一个陌生的人听。心理医生会不会笑话自己?会不会泄密?这些难以启齿的话会不会顺利地讲出口?花了这么多钱有没有效果?这都是来访者要经历的内心纠结。来访者对将要发生的一切有未知的感觉,恰恰是这种未知感会让人焦虑。
如果是做过心理咨询的人,也有可能发生这种预约之后的焦虑。心理咨询师毕竟不是广场边儿支摊儿算命的先生。所以心理咨询的过程并不一定都是那么的亲和温暖。当要触及到来访者内心深处一些不愿被触碰的症结的时候。来访者会下意识的回避。在心理咨询中叫做阻抗。阻抗也就是来访者有意无意的为咨询的过程当中设置障碍。因为内心深处让人最难以面对最疼的那个部分,不是每个人都勇于坦露出来的。
如果自己能够直面内心当中最难以接受的,最疼的那个部分。那么心理疾病就会得到缓解和治愈。
12、[url]http://什么是仇富心理,什么样的人最喜欢仇富?[/url]
曲老师:自古以来社会上就存在仇富文化的。所以就造成了个人也仇富。
回想起小学时的内容——半夜鸡叫,黄世仁,视金钱如粪土,铜臭味儿,大资本家往水沟里倒牛奶等等这些小学的教材读物。就为我们的内心当中植入了一个概念:富人都是罪恶的,为富不仁的,愚蠢的。 穷人是智慧的,勤劳的,善良的。
也就是这些文化宣传把富有与善良,智慧对立了起来。
从小接受这些教育影响的人。已经在潜意识里内化了这个概念。富人就是阶级敌人,穷人就是弟兄手足;富人就是贪婪懒惰,
这种社会教育更令人可怕的是:让人一想到金钱就会想到罪恶。这个人在潜意识里为了让自己在道德上是纯洁的,崇高的。那么就会下意识压抑自己挣钱的能力。但贫穷又确确实实让人不安全,自卑,匮乏,绝望。这种负性情绪下就会滋生愤怒。 于是这种人会想自己是个“好人”,为什么会没钱?而那些可恶的“**”为什么会有钱?这就加剧了仇富的感觉。
所以仇富的本质就是仇视财富。仇视财富的人,永远无法和金钱建立正常的关系。
现在国家提出核心价值观里有“富足”这个词。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尊重财富,才会与财富建立链接。
13、[url]http://不饿但是老想吃东西,吃了不撑,但是不吃不行,是心里有毛病吗?[/url]
曲老师:明明不饿,但是又想吃一些东西。这不是身体的饥饿感,而是心理饥饿感。主要是为了满足口欲期。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创立者弗洛伊德认为人在早期的时候要经历5个发展阶段。
第1个是口欲期。是为了满足口舌吸吮的快感。
第2个肛欲期,是为了满足控制大小便的快感。
第3个性器期, 是为了帮助孩子发展出恋父恋母情结。
第4个潜伏期,是为了帮助孩子,将压抑的性欲转向学习艺术和成就。
第5个生殖期, 帮助青春期的孩子发展到对异性的情感投注。
这5个发展阶段是有固定的发展时间的。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这5个阶段没有被发展好,就会发生固着。
例如一个人如果在口欲期也就是口舌的快感,没有被发展好。即使在成年以后依然会通过口舌来满足欲望,或者缓解焦虑。例如当一个成年人感觉到情绪不舒服的时候。即使不饿,也会通过吃东西来让口舌得到满足。满足的不是胃,而是口舌的快感。也有一部分口欲期没发展好的成年人用言语啰嗦来满足快感。比如说话语速很快,经常说一些道理很对,但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废话。让周围的人觉得很不舒服。
第3种口欲期没过好的人会用抽烟来满足快感。
14、[url]http://应不应该报复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url]
曲老师:如果只需轻轻按一个按钮就能报复曾经伤害你的人,而且不违法,也没人知道。我相信99.9%的人会选择按这个按钮。
但就是因为报复一个人代价太大了。于是人们才会用一些认知来安慰自己的内心。诸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就是爱。恶人自有报应之类的。
不过圣经里有一个例子倒是给我印象挺深。耶稣说你们谁是没犯过罪的,就可以用石头打死这个罪人。
也就是说你在信誓旦旦的想报复曾经伤害过你的人的时候,你也得想想你曾经有没有伤害过别人。会不会有个人在背后也天天想着如何报复你?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曲鹞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柏和心理服务中心创办人、
《十堰晚报》、《十堰周刊》情感心理栏目特约撰稿人、《十堰广播电台FM92.0》车城夜未央栏目心理分析嘉宾.
今日头条ID:曲奇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