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第27届飞天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落下帷幕。金鹰视后萨日娜凭借《闯关东》中“文他娘”的突出表现再获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而在《闯关东》之前,这位自26岁开始扮演母亲的蒙古族演员先后在电视剧《牛玉琴的树》、《情感的守望》、《满天星》、《母亲是条河》、《笑着活下去》、《女工》、《孔雀东南飞》等电影、电视剧中把豁达、善良、温柔的母亲品格塑造得惟妙惟肖,因而荣获第十八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第七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最佳女演员奖、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欢的女演员奖”等众多奖项。
银幕、荧屏中的母亲或善、或恶,生活中的母亲形象怎样?已为人母的萨日娜是如何在孩子面前成为一名合格母亲的?在第27届飞天奖颁奖典礼现场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她。
母亲角色赋予我母爱体验
母爱作为世上最崇高、最不求回报的情感,一直是影视作品讴歌的对象,在荧屏中扮演过各类“母亲”形象的萨日娜,在演绎母亲的过程中也使她深深地体悟到了母亲的无私与博大。在她看来,只要心中有了母爱,动作、眼神就会自然流露,演员的心理就会和剧中人物心理契合在一起,就会用剧中人物的思想去思考。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文他娘”,是一位豁达、豪爽、深明大义的女性,如何把她的善良、坚韧、维系家庭的拳拳之心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现得淋漓尽致,总导演张新建对她说,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小脚老太太,我不给你任何压力,读懂剧本后你要用心感悟。萨日娜知道导演对这一角色寄托着厚望、希冀,也深感这一角色的难度,在连读三遍剧本后发现剧中的“文他娘”不仅是一个典型的,有着中国传统观念的好妻子,好母亲,也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好女人。要演好“文他娘”,首先必须把握好其人物性格。有着与大腕飙戏的劲头、旨在磨砺中提高自己的她,硬是把这部戏接了下来。从拿到剧本的那一刻起,萨日娜就开始了对“文他娘”这一角色的分析。她还为“文他娘”写了人物小传,分析“文他娘”成长的心路历程。用她自己话说就是:“人与自然抗争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只有了解人物的成长背景,才能更好地诠释人物。”
2006年10月,剧组来到有着“中国冰雪之乡”之称的东北双峰林场,萨日娜和所有演职员一道,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和漫天大雪,开始了长达两个月之久的拍摄。外景地离最近的小镇有200多公里,吃住行条件异常艰苦,在拍摄中她与李幼斌合作得非常默契,和剧中她的“孩子们”也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孩子”包括在剧中扮演她儿子的刘向京、朱亚文、齐奎,以及扮演3个儿媳妇的牛莉、梁林琳、黄小蕾。“孩子”们不但在剧中叫她“娘”,下了戏后也把这个“娘”字叫得特别亲。
早在2005年年底,萨日娜接拍了人生中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母亲是条河》。在这部剧中,萨日娜扮演了一位农村母亲,这位剧中的农村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丈夫的私生子培养成留美博士、著名科学家。萨日娜拍完戏后,常常在家中为那位母亲感慨,丈夫抱怨说:“你人回来了,心却还在戏里。”的确,萨日娜深深地被这个角色打动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想,看这部戏的观众一定会反思:作儿女的应该为母亲做点什么。”
在萨日娜扮演的母亲角色中,也并非都是慈母形象,在电视剧《女工》中,萨日娜就曾扮演过一个“恶母”,随着剧情的递进,她发现这个母亲只是在表达爱的方式上与其他的母亲不一样而已,特别是对孩子的关心上采用的是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方法,原因除了被生活的重担所压时常拿孩子出气外,更多的是她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母爱教会我演好母亲
萨日娜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蒙古族人,一位资深的国家一级编剧。每当谈到她的母亲时,萨日娜心中总是充满着太多、太多的感激,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我的母亲与别人的不一样,她给了我两次生命,一次是生命的生命,另一次是艺术生命。
银幕、荧屏中的母亲或善、或恶,生活中的母亲形象怎样?已为人母的萨日娜是如何在孩子面前成为一名合格母亲的?在第27届飞天奖颁奖典礼现场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她。
母亲角色赋予我母爱体验
母爱作为世上最崇高、最不求回报的情感,一直是影视作品讴歌的对象,在荧屏中扮演过各类“母亲”形象的萨日娜,在演绎母亲的过程中也使她深深地体悟到了母亲的无私与博大。在她看来,只要心中有了母爱,动作、眼神就会自然流露,演员的心理就会和剧中人物心理契合在一起,就会用剧中人物的思想去思考。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文他娘”,是一位豁达、豪爽、深明大义的女性,如何把她的善良、坚韧、维系家庭的拳拳之心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现得淋漓尽致,总导演张新建对她说,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小脚老太太,我不给你任何压力,读懂剧本后你要用心感悟。萨日娜知道导演对这一角色寄托着厚望、希冀,也深感这一角色的难度,在连读三遍剧本后发现剧中的“文他娘”不仅是一个典型的,有着中国传统观念的好妻子,好母亲,也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好女人。要演好“文他娘”,首先必须把握好其人物性格。有着与大腕飙戏的劲头、旨在磨砺中提高自己的她,硬是把这部戏接了下来。从拿到剧本的那一刻起,萨日娜就开始了对“文他娘”这一角色的分析。她还为“文他娘”写了人物小传,分析“文他娘”成长的心路历程。用她自己话说就是:“人与自然抗争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只有了解人物的成长背景,才能更好地诠释人物。”
2006年10月,剧组来到有着“中国冰雪之乡”之称的东北双峰林场,萨日娜和所有演职员一道,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和漫天大雪,开始了长达两个月之久的拍摄。外景地离最近的小镇有200多公里,吃住行条件异常艰苦,在拍摄中她与李幼斌合作得非常默契,和剧中她的“孩子们”也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孩子”包括在剧中扮演她儿子的刘向京、朱亚文、齐奎,以及扮演3个儿媳妇的牛莉、梁林琳、黄小蕾。“孩子”们不但在剧中叫她“娘”,下了戏后也把这个“娘”字叫得特别亲。
早在2005年年底,萨日娜接拍了人生中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母亲是条河》。在这部剧中,萨日娜扮演了一位农村母亲,这位剧中的农村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丈夫的私生子培养成留美博士、著名科学家。萨日娜拍完戏后,常常在家中为那位母亲感慨,丈夫抱怨说:“你人回来了,心却还在戏里。”的确,萨日娜深深地被这个角色打动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想,看这部戏的观众一定会反思:作儿女的应该为母亲做点什么。”
在萨日娜扮演的母亲角色中,也并非都是慈母形象,在电视剧《女工》中,萨日娜就曾扮演过一个“恶母”,随着剧情的递进,她发现这个母亲只是在表达爱的方式上与其他的母亲不一样而已,特别是对孩子的关心上采用的是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方法,原因除了被生活的重担所压时常拿孩子出气外,更多的是她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母爱教会我演好母亲
萨日娜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蒙古族人,一位资深的国家一级编剧。每当谈到她的母亲时,萨日娜心中总是充满着太多、太多的感激,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我的母亲与别人的不一样,她给了我两次生命,一次是生命的生命,另一次是艺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