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导演谈《风声》
陈国富:《风声》是一场狂赌
对于导演高群书,《风声》是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而回望自己与高群书的合作,另一导演陈国富则说,“这是一场狂赌。”
他只看过高群书的一部片子《千钧。一发》。这部平民英雄的电影跟《风声》相去甚远,但陈国富还是嗅到了自己想要的味道,他意识到,把高群书“拉进来”可能会让电影呈现出另一种质感。
“我一直比较自豪的就是看人、看作品、看项目,眼力很准,直觉比较强,错误几率非常低。但是现在回想,有点莽撞了。”
陈国富有理由为他的眼力自傲。他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任职时,第一个项目就是《卧虎藏龙》,跟华谊兄弟合作5年有余,几乎监制了华谊近几年所有的代表作:《可可西里》、《功夫》、《集结号》……他与王中军、冯小刚建立了深厚的私交,证据就是,冯小刚近年所有作品,他是监制的不二人选。
结识高群书之前,陈国富已经为《风声》做了大量案头工作,也筹到了投资,这位7年未执导筒的台湾影人摩拳霍霍,打算亲自上阵。他请高群书共导,是把自己已经奶了半年的孩子送给别人。理由是,“他也许比我更适合拍这部片子。”
打动高群书的,一是故事本身,二是陈国富的胸怀。但投资人有他们的担心,钱冲着陈国富而去,怎可以中途转包工程?于是两人并列成联合导演。
无数次沟通后,他们把一切都细化了:故事背景、人物身份、性格、逻辑架构、年代、地点……故事从这里开始正式长出枝蔓。“我专门为《风声》做了个本子,相当于毛宗岗批《三国》或者是金圣叹批《水浒》,我要保证每一场都埋下一颗想象的火种,让这个剧本熊熊燃烧起来。”
高群书:杀人放火都是我干
合作从来不是一件易事。
按高群书的说法,“不管我在国内地位怎么样,我是个很强势的人,不太善于同人合作。”他这样分析自己,“我善于变化,但不善于妥协。20多年,一直独立,没做过任何人副手。”
陈国富的剧本,高群书感到难以进入,他觉得剧本“很台湾”。
拍过《国中女生》、《征婚启事》等电影的陈国富,一直被认为深谙女性视角。即使是《风声》这个谍战故事,当初最打动他的还是李宁玉、顾晓梦两个女子之间复杂的友谊和算计。“如果我们相交10年,变成极好的朋友,无话不谈,有一天我发现,你根本不是你,就算真正的你是为了正义的目标,但你对我的背叛还是邪恶的。”看完小说,他几乎要爱上李宁玉。
而高群书在故事里读到的是更阳刚、更雄性的东西,那是道义,是家国,是信仰。
两人都想用自己的方法讲故事。他们用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固执:高群书改完陈国富的剧本,发给陈看;陈把许多地方改回去,又不动声色发回给高,高再改回来发给陈……一场沉默的乒乓球赛。
“但我们从来没有正面冲突,好歹都在行里混了10多年,都知道遵守规则。这规则就是相互尊重,我们必须认定,对方坚持的东西不会不好,只是跟我的风格不同而已。”高群书说。
最后,大致分工是高群书主要负责现场拍摄,陈国富把控后期制作宣传,期间两人试图各自拍或分AB组,结果拍出来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就像今天你交了一个朋友要谈一场恋爱一样,你既然决定跟她交往,不能不给她机会。但为什么我要保证后期所有操作?我觉得这是我对作品负责任的最后一关。”陈国富说。
在资源上,他为这部电影作了最大争取,得到了华谊公司“投资不设上限”的支持。这一点上,高群书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老陈的功劳。实际上他对我比较放纵。如果硬要严格分工,陈国富更像一个元帅,主要做总体的把控。我就像一个大将,杀人放火、攻城掠地都是我去干。”
但这样的合作模式是机缘,不可能复制,也不可能推广。对这一点,他们倒很有共识。
(本文作者:蒯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