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吧 关注:30贴子:4,088
  • 5回复贴,共1

【转载】通关文二十七——懦弱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庸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至圣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悟真曰: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古经云:道不虚行,待人而行。此皆言修道必须勇猛精进,而不可懦弱懈怠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2-22 22:49回复
    夫人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正气而生,为万物之首。
    不论贵贱贤愚刚柔强弱,皆俱天地之全功,即可以载天地之大道。
    故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行焉。
    是在有志无志之间耳。有志,则柔弱者可变为刚强,刚强即可以渐登道岸。无志,则刚强者亦为柔弱,柔弱便不能超出苦海。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2-22 22:50
    回复
      2025-09-03 18:25: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所谓志者,刚决也、果断也。
      有此刚决果断之志,则世事不能染,恩爱不能牵,私欲不能起,名利不能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患难不能动。
      只知有道,不知有他;只知顾性命,不顾别事。一切身外之物,俱不能碍的。可以闻道,可以修道。
      无刚决果断之志,世事看不破,恩爱摆不脱,私欲扫不去。
      见富贵而动心,处贫贱而移志,遇患能而不受,日在假境而不识其假,身在苦海而不知其苦。
      纵有一时道心发现,刚气不振,旋生旋灭。前怕狼,后怕虎,又怕饿着,又怕冻着,又恐劳碌身体,又恐学道不成。耽误现在,推委不前,主意不定,懦弱畏缩。凭何而学道,凭何而闻道,凭何而行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2-22 22:51
      回复
        世间糊涂学人,虽名学道,并不象学道之人;妄想闻道,并不作想道之事。
        一日十二时中,何尝有一时在身心性命上着意?只是讲衣食、说是非、图热闹、争胜负。一举一动,与世人一般;
        或作或为,与俗人无异。见有利处,钻头觅缝;
        遇行功处,藏身退步。苦中作乐,梦里行事。
        弄虚头浑身是刚,作正事四大无力。绝不思身穿道衣,头顶道巾,吃了十方脂膏,与自己作正经事,岂不是大便宜之事?
        而反懈怠不力,虚度岁月,挪账累债,无功受禄,如何开消?
        况此修真之事,又不要你身躯出什么大力气,做什么莽活路。不过是心头一点长久念头,刚决志气,便能有造。
        释迦佛不是天上降下的,李老君不是地下长出的,孔夫子不是风中化成的。
        同人耳目,同人皮肉,皆系先尽人功,而后得证圣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22 22:53
        回复
          故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
          盖以圣贤仙佛,皆自人修而成。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为仙佛。特患懦弱无能,不肯自立刚志耳。
          吾劝真心学道者,速将懦弱关口打通。稳定柱杖子,发猛勇志,坚长久心,举步向前,单刀直入。
          时时刻刻在性命上留心,行行步步在道理上穷究。不知而必强求知,不明而必苦力明。
          如遇明师,只是一味诚心去参学。亦不妄想口诀,亦不急问心传。就是教苦即去苦,教死亦要死,教饿亦要饿。至於打骂磋磨,通皆喜受,绝无一点嗔恨,方能济事。
          特以受人之所不能受,始能得人之所不能得;苦人之所不能苦,始能知人之所不能知。否则,一味懦弱,刚气不振,便是无有力量,如何载的大道?妄想明道,难矣。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22 22:5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2-22 2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