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5日漏签0天
黑龙镇吧 关注:5,651贴子:143,92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黑龙镇吧
>0< 加载中...

建国后60年间消逝的词语有哪些?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胡一大砍刀
  • 小有美名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建国后60年间消逝的词语有哪些? 
2009年09月22日 10:42文摘报 
语言的演进就是社会记录自身演进的历史书。 
已经消逝的词语为这本大书添加注脚。  
生活词语  
粮票 双蒸饭 忆苦饭 知青 赤脚医生 三转一响 的确良 毕业分配 小英模 露天电影 文学青年 
BP机  
【赤脚医生】  
1968年9月《红旗》杂志上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中,开头第一句话就是:“‘赤脚医生’是上海郊区贫下中农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热的称呼。”“赤脚医生”一词由此而来。  
虽然赤脚医生没有受过正规医务培训,大伤小痕都用红药水,但世卫组织专家张开宁给了赤脚医生们客观的历史评价:在病人最需要服务的时候,赤脚医生会及时出现,即使这个服务不是最佳的,甚至还有错误,但它是温情的,是全球医疗卫生史上值得称道的一段历史。  
【的确良】  
“的确良”是一种布料,也曾是身份的象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人们已经厌倦了单调的灰蓝色服装,“的确良”以鲜艳胜出。它在审美上替代了绿军装,成为时尚男女的新宠。  
不过,只十年左右,“的确良”就没落了。它冬不御寒,夏不散热,穿在身上更像是一张塑料布。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的确良”逐渐退出了国人的服装史。  
【小英模】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小英模涌现,代表人物为火车轮下勇救儿童被压断左臂左腿的戴碧蓉等。  
随着1980年代中后期人文主义的兴起,小英模的宣传逐渐淡出各大媒体。而今,最后一批曾经学习过小英模事迹的人们多临中年,他们已经可以在电视新闻里反思非洲部落冲突中的娃娃兵,并叮嘱自己孩子:在你成年之前,你不对任何危机天然地担负任何责任。 


  • 胡一大砍刀
  • 小有美名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经济词语  
放卫星 赶英超美 商业合作社 大锅饭 统购统销 价格双轨制 农业税 
【放卫星】 
从1958年开始,在“大跃进”中各地浮夸风盛行,虚报夸大宣传粮食产量,这些上报虚假“小麦卫星”、“水稻卫星”、“包谷卫星”、“烤烟卫星”等在各行各业中发生的类似行为被统一称为“放卫星”。  
1958年8月13日,新华社报道了湖北省麻城县溪建园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的事迹,该社早稻亩产达到了36900斤。  
【大锅饭】 
1958年下半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口粮由公社、生产队掌管,农民不在自己家里吃“小锅饭”,而要一起到公共食堂吃“用一个大锅煮的饭”。真正的大锅饭,持续了也只有一两个月时间。  
到了1980年代,“大锅饭”代表着在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  
国企改革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私营经济部门就业,而国营企业的工资也不再一碗水端平。1990年代末期之后,不仅“大锅饭、铁饭碗”不再出现,甚至连“打破大锅饭、铁饭碗”,都很少提及。  
【农业税】  
新中国的农业税开始于1953年的“农业税条例”,国家规定,农业常年产量的15.5%必须无偿上缴。  
最初的农业税,以实物方式征收,以村(大队)为集体单位上缴。改革开发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农业税变成了zhen 对农民个人的无起征点的所得税。而1990年代后,基本上以粮食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折合为货币征收。直到2006年,中国才彻底取消农业税。当年农民因此增收336亿元。


2025-08-25 21:32: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胡一大砍刀
  • 小有美名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大会战】  
人民群丨众所能体会到的第一次“大会战”是1958年的“消灭四害”,每个小学生都要挖上百个苍蝇蛹,家家的房顶上都站着人,随时准备哄麻雀——大会战,要的就是个“大”字。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跃进、钢铁大会战、水利大会战,全社会被动员起来参与这些战天斗地的运动。  
“百日安全大会战”、“计划生育大会战”、“扶贫开发大会战”……当国家需要动员民众时,大会战依然是最常用的形态。只不过,随着公权力从私人生活的退出,在普通中国人的感受中,大会战已经是遥远的回响。


  • 胡一大砍刀
  • 小有美名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美帝苏修    
“美帝”一词来源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对美国的描述,它以共产主义的立场批判美国的围堵政策。在中丨共的官方语境中,美帝国主义一度是西方霸权主义的邪恶代表。
     “苏修”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晚于“美帝”,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的产物,意指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不是对错误的修正,而是对真理的修正。中丨共也借此维护自己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
     作为中丨共官方出现的高频词汇,“美帝”与“苏修”记录着时代特征,以及中国曾经历的大国关系史。
     如今,失去冷战背景的“美帝”一次已变得中性,而在向西方语境中的“帝国”含义靠近——描述美国的国家性格,及其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影响力及于全球之扩张。在民间话语中,“美帝”一次仅指美国国家本身,它的政治内涵已被消解。
     邓丨小平复出之后,曾总结认为中苏各方都应检讨自己的错误。此后,“修正主义”这一概念开始逐步减少。随着前苏联解体和国内意识形态的淡化,现在“苏修”一词已经完全退入历史之中。


  • 胡一大砍刀
  • 小有美名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丨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 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丨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 196丨4年,中丨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丨乱使得中丨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1968年12月22日毛丨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丨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丨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丨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丨愿和罢丨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丨共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丨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丨书记胡耀丨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丨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那个年代的宣传画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
[编辑本段]年代划分
     1)自一九五五年报载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一九六零年,知识青年下乡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很小。那时候的知青 基本是指原为农村户口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本文称之为“早期知青”。”。“早期知青”也有城市批量有组织的支边知青。
     2)一九六丨四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以后。中央成丨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成丨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在此之前,已经有六一,六三年两届人数比较集中的毕业生奔赴农场农村,连同后来的六五届下乡知青,被称之为“前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
     3)“老三届”(66-68),“新五届”(69-73),以及“后五届”(74-78)知青。  10楼


  • 胡一大砍刀
  • 小有美名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赶英超美    
赶英超美这个著名的口号,是中国百年来被迫害感在1950年代的一次爆发。它洋溢民族主义的激丨情,其背后是对于“赶超”的单维度理解和乐观估计。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黑龙镇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