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们目睹父辈和自己守护的3000多亩绿洲,再次回到了解放前,欲哭无泪。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句口耳相传的俗语,在陕西榆林市的伊当湾村,却有不一样的结局。
这里曾经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属于毛乌素沙漠。为了防沙治沙,当地人民几十年来将3000余亩沙漠从不毛之地变成绿洲。
(毛乌素沙漠绿化后,建起了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榆靖高速)
可讽刺的是,毁掉这片宝贵绿洲的,不是什么污染项目,而恰恰是有着“绿色”标签的光伏企业。
绿色产业成了毁绿先锋,如此魔幻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
1.砍树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毛乌素沙漠治理和三北防护林建设,成了中国治沙造林的样板。
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毛乌素沙漠周边已经建立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
然而,从今年5月5日起,当地村民就发现有人在距离村子两公里外的林地大肆砍伐树木,糟蹋林草。
后来的几天内,大约有100多人在砍伐、掩埋、焚烧林草。
(伊当湾村治沙林草地被砍伐过程 图片来源:村民提供视频截图)
他们前去阻止,并向当地林业派出所报案。但是,民警赶到现场拍照后即离去,并未阻止砍伐林木行为。
(伊当湾村治沙林草毁林现场,可以看到成片树木已被砍倒 图片来源:村民提供,今年9月拍摄)
“我们一共在这3000亩地上种了超10万棵树,然而项目开工后,树全部被砍了,看着心痛呀。”
一位当地村民感叹道,“当时种树很辛苦,手上全是泡,种树100棵大约只能成活10棵。”
9月10日,伊当湾村二组组长殷文成再次发现有人砍伐林木,阻止过程中,他遭到对方恐吓,手机拍摄的视频被强行删除。
殷文成报警再一次无果,砍伐林木一直持续,甚至还有村民因为此事分别被刑事拘留和逮捕!
据村民们估计,两次被砍伐的林木近10万株。
对此,有网友评论称,“我在支付宝种树的速度赶不上你们铲的快”“种树几十年,毁林一整天”。
这是为什么呢?
据多家媒体综合报道显示,造成大面积毁林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华能集团要在此地进行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
从2001年起中国推出“光明工程计划”以来,光伏产业快速走向市场化,装机容量保持每年100%以上的增长。
而陕北地区就有特殊的日照条件,成为了众多光伏企业的必争之地,其中不乏国有大型企业。
华能集团就是里面的大牛。
2.转包
在陕西榆林,随处可见华能的影子,山间有迎风徐徐转动的大风车,山脚有一排排向南矗立的太阳能光伏板。
和森林城市一样,新能源经济是能源大市榆林近十年来的重要战略。2010年,榆林开启了第一个风电项目。
2014年,榆林发展光伏扶贫工程,2016年,又启动了首批152个村级光伏扶贫示范电站建设,同样在这一年,榆林的风力发电量已达32亿度,实现利税5.4亿元。
(地面上密密麻麻的太阳能光伏板)
一批光伏电站和风电项目的建成投产,榆林被评为了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这背后离不开华能等企业的鼎力相助。
而此次推平绿洲的,就是“华能陕北光伏项目” 。
2017年,榆林市发改委同意伊当湾华能陕北光伏项目备案,总投资7.8亿元,项目公司为华能靖边公司。
这个华能靖边公司,于2010年成立,注册资本为1.85亿元,参保人数仅为79人,由华能集团间接全资持股。
说白了,华能靖边只是做事的,华能集团才是撑腰的。
据天眼查显示,华能靖边公司曾擅自投入生产而被当地环保局罚款,还因偷税被当地税务局罚款超100万元。
而对于伊当湾华能陕北光伏项目的开发,华能靖边公司又绕了一个弯,转包给了一个叫做华益的公司。
多位村民称,砍树和铲地的都是华益公司的人。
今年初,华益公司和部分伊当湾村村民签订了一份预计3000亩地的“土地承包合同”。此后,华益就雇佣工人开始砍树。
中国人的效率在这片绿洲上,显得如此的冷漠,20多年种下的10万棵树数月间没了影子。
(华能伊当湾光伏项目所在地,原来林草地被推平后,沙漠裸露出来 图片来源:村民提供,今年9月拍摄)
迄今为止,村民还在疑惑:华益是如何从村民手里拿到土地的?
按照法律规定,光伏企业可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从承包人处取得土地使用权。
但这必须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新华社记者在靖边县林业局林保数据库调出2013年的数据,查询发现,2013年该地区即伊当湾光伏项目用地标号为0172地区,还被认定为林地,而就在不久前已被改注为“未利用地”。
千亩治沙造林凭空从政府规划中消失。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句口耳相传的俗语,在陕西榆林市的伊当湾村,却有不一样的结局。
这里曾经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属于毛乌素沙漠。为了防沙治沙,当地人民几十年来将3000余亩沙漠从不毛之地变成绿洲。
(毛乌素沙漠绿化后,建起了中国第一条沙漠高速,榆靖高速)
可讽刺的是,毁掉这片宝贵绿洲的,不是什么污染项目,而恰恰是有着“绿色”标签的光伏企业。
绿色产业成了毁绿先锋,如此魔幻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
1.砍树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毛乌素沙漠治理和三北防护林建设,成了中国治沙造林的样板。
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毛乌素沙漠周边已经建立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
然而,从今年5月5日起,当地村民就发现有人在距离村子两公里外的林地大肆砍伐树木,糟蹋林草。
后来的几天内,大约有100多人在砍伐、掩埋、焚烧林草。
(伊当湾村治沙林草地被砍伐过程 图片来源:村民提供视频截图)
他们前去阻止,并向当地林业派出所报案。但是,民警赶到现场拍照后即离去,并未阻止砍伐林木行为。
(伊当湾村治沙林草毁林现场,可以看到成片树木已被砍倒 图片来源:村民提供,今年9月拍摄)
“我们一共在这3000亩地上种了超10万棵树,然而项目开工后,树全部被砍了,看着心痛呀。”
一位当地村民感叹道,“当时种树很辛苦,手上全是泡,种树100棵大约只能成活10棵。”
9月10日,伊当湾村二组组长殷文成再次发现有人砍伐林木,阻止过程中,他遭到对方恐吓,手机拍摄的视频被强行删除。
殷文成报警再一次无果,砍伐林木一直持续,甚至还有村民因为此事分别被刑事拘留和逮捕!
据村民们估计,两次被砍伐的林木近10万株。
对此,有网友评论称,“我在支付宝种树的速度赶不上你们铲的快”“种树几十年,毁林一整天”。
这是为什么呢?
据多家媒体综合报道显示,造成大面积毁林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华能集团要在此地进行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
从2001年起中国推出“光明工程计划”以来,光伏产业快速走向市场化,装机容量保持每年100%以上的增长。
而陕北地区就有特殊的日照条件,成为了众多光伏企业的必争之地,其中不乏国有大型企业。
华能集团就是里面的大牛。
2.转包
在陕西榆林,随处可见华能的影子,山间有迎风徐徐转动的大风车,山脚有一排排向南矗立的太阳能光伏板。
和森林城市一样,新能源经济是能源大市榆林近十年来的重要战略。2010年,榆林开启了第一个风电项目。
2014年,榆林发展光伏扶贫工程,2016年,又启动了首批152个村级光伏扶贫示范电站建设,同样在这一年,榆林的风力发电量已达32亿度,实现利税5.4亿元。
(地面上密密麻麻的太阳能光伏板)
一批光伏电站和风电项目的建成投产,榆林被评为了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这背后离不开华能等企业的鼎力相助。
而此次推平绿洲的,就是“华能陕北光伏项目” 。
2017年,榆林市发改委同意伊当湾华能陕北光伏项目备案,总投资7.8亿元,项目公司为华能靖边公司。
这个华能靖边公司,于2010年成立,注册资本为1.85亿元,参保人数仅为79人,由华能集团间接全资持股。
说白了,华能靖边只是做事的,华能集团才是撑腰的。
据天眼查显示,华能靖边公司曾擅自投入生产而被当地环保局罚款,还因偷税被当地税务局罚款超100万元。
而对于伊当湾华能陕北光伏项目的开发,华能靖边公司又绕了一个弯,转包给了一个叫做华益的公司。
多位村民称,砍树和铲地的都是华益公司的人。
今年初,华益公司和部分伊当湾村村民签订了一份预计3000亩地的“土地承包合同”。此后,华益就雇佣工人开始砍树。
中国人的效率在这片绿洲上,显得如此的冷漠,20多年种下的10万棵树数月间没了影子。
(华能伊当湾光伏项目所在地,原来林草地被推平后,沙漠裸露出来 图片来源:村民提供,今年9月拍摄)
迄今为止,村民还在疑惑:华益是如何从村民手里拿到土地的?
按照法律规定,光伏企业可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从承包人处取得土地使用权。
但这必须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新华社记者在靖边县林业局林保数据库调出2013年的数据,查询发现,2013年该地区即伊当湾光伏项目用地标号为0172地区,还被认定为林地,而就在不久前已被改注为“未利用地”。
千亩治沙造林凭空从政府规划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