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
是书里提出的四大“生命的终极关怀”。
以下是我的个人体会:
人生现阶段对死亡没有过多思考。
没有人能真正自由,人人都是有条件的自由。某种角度上说,承诺的东西越少,负责的事情越少,就越自由。真正能摒弃主流观念,忽视个人经历只追逐远方之物的人少之又少,而且至少要在健全社会下遵守秩序,破坏则承受代价。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部分人,一直渴望某种自由,得到了,却对它感到害怕。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的自由。如果没有规则,没有宏大的设计,没有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自由去做我们选择做的事情。
孤独,只能聊聊最浅层的人际性孤独。在一个偏僻的园区角落工作,同身边的同事年岁上观念上都存在很大不同,周边没什么朋友的我,陷入了自闭循环,想融入圈子,又不想融入当前圈子,一个人挣扎又没人看,也不能纯粹把朋友当垃圾桶去倾倒垃圾(倾诉负能量)。寻求释放治标不治本,不喜孤独寂寞就要改变。前一阵看了十三邀项飙教授的访谈,“附近”的社会概念已经消失了,有太多的机会和距离(物理距离/地位差距)不同的人交流,和大佬在网上谈笑风生,和亲朋相隔万里视频聊天,和快递员外卖员接触如此频繁却根本不想了解他一丝一毫,追星甚至一些自媒体粉丝素未平生却自我感觉神交已久。兴趣,利益,各种事物维系的圈子太多了,如果真的不喜欢孤独,又何必因为单一区域(如物理上的周边)寻不到而放弃呢?尽量在孤独加深前抽身。
面对人生的无意义,不能比网友总结得更好,“追问生命的意义并无教益,人必须让自己沉浸在生活的洪流之中,让疑问随水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