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神雕里的黄蓉常常无端猜忌杨过后,有的指责黄蓉,有的说《神雕》写的不好。其实这都没有必要,我认为神雕的处理还是很符合实际的。
首先防人之心不可无,杨过与郭黄有好几年没见面,应该是相当疏远的,郭靖杨康毕竟不是亲兄弟,对于外人,就是平常人都会有所防范,更何况是从聪明的黄蓉,要黄蓉和郭靖一样对待杨过才是不合情理的。
其次,在射雕中,杨康之死和黄蓉很有关系,杨康一掌打在黄蓉身上的软猬甲中毒而死。这其中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杨康要杀黄蓉,若无软猬甲,可能死的是黄蓉,黄蓉当然对其耿耿于怀。而杨过是杨康之子,在封建的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影响下,最关键的是杨过在襄阳刚和郭黄见面就表明了要师徒恋,破坏封建礼教,这使得黄蓉更加先入为主的认为杨过和他父亲杨康是一类人。第二,杨康是因黄蓉而死,这就给了杨过复仇的理由,黄蓉对此颇为忌惮,从小不教杨过武功(表面上是为了多让杨过学礼教,免得赴杨康后尘),让他无能力复仇。然而再遇杨过,杨过武功大进,黄蓉自然更加忌惮,对杨康之死相当忌讳。郭靖自知口拙,解释不清,让杨过把黄蓉作为复仇靶子。然而夫妇二人欲盖弥彰,适得其反。
还有一点,就是郭靖对杨过不设防的态度,而杨过心机很深,黄蓉“猜不透他在想什么”(黄蓉自语),使得黄蓉只能按最坏打算,否则就冒着郭靖被害的危险。而且杨过的确曾和蒙古人联合欲杀害郭靖,,当然后来回心转意。然而黄蓉从此更加坚信杨过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以至于后来怀疑杨过对郭襄的居心。
最后一点,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上是有变化的。少年时多想着为国为民,老了一点就多想着自己和后代,这是很正常的。而且黄蓉本来就有私心,和郭靖是两种人。这在她曾用刀威胁穆念慈要她不履行与郭靖的婚约这点就可以看出。她和郭靖同守襄阳很大程度上是嫁夫随夫的。
所以神雕不仅没有抹黑黄蓉,反而显现出金庸很会把握人物,写的非常真实,而且这样的黄蓉也绝非是负面的形象,只不过更贴近常人了。
首先防人之心不可无,杨过与郭黄有好几年没见面,应该是相当疏远的,郭靖杨康毕竟不是亲兄弟,对于外人,就是平常人都会有所防范,更何况是从聪明的黄蓉,要黄蓉和郭靖一样对待杨过才是不合情理的。
其次,在射雕中,杨康之死和黄蓉很有关系,杨康一掌打在黄蓉身上的软猬甲中毒而死。这其中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杨康要杀黄蓉,若无软猬甲,可能死的是黄蓉,黄蓉当然对其耿耿于怀。而杨过是杨康之子,在封建的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影响下,最关键的是杨过在襄阳刚和郭黄见面就表明了要师徒恋,破坏封建礼教,这使得黄蓉更加先入为主的认为杨过和他父亲杨康是一类人。第二,杨康是因黄蓉而死,这就给了杨过复仇的理由,黄蓉对此颇为忌惮,从小不教杨过武功(表面上是为了多让杨过学礼教,免得赴杨康后尘),让他无能力复仇。然而再遇杨过,杨过武功大进,黄蓉自然更加忌惮,对杨康之死相当忌讳。郭靖自知口拙,解释不清,让杨过把黄蓉作为复仇靶子。然而夫妇二人欲盖弥彰,适得其反。
还有一点,就是郭靖对杨过不设防的态度,而杨过心机很深,黄蓉“猜不透他在想什么”(黄蓉自语),使得黄蓉只能按最坏打算,否则就冒着郭靖被害的危险。而且杨过的确曾和蒙古人联合欲杀害郭靖,,当然后来回心转意。然而黄蓉从此更加坚信杨过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以至于后来怀疑杨过对郭襄的居心。
最后一点,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上是有变化的。少年时多想着为国为民,老了一点就多想着自己和后代,这是很正常的。而且黄蓉本来就有私心,和郭靖是两种人。这在她曾用刀威胁穆念慈要她不履行与郭靖的婚约这点就可以看出。她和郭靖同守襄阳很大程度上是嫁夫随夫的。
所以神雕不仅没有抹黑黄蓉,反而显现出金庸很会把握人物,写的非常真实,而且这样的黄蓉也绝非是负面的形象,只不过更贴近常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