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话吧 关注:1,573贴子:39,814
  • 7回复贴,共1

【莱阳新闻联播】2009.9.9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九合一,秋高气爽,好日子!愿大家也心情愉快!
下面开始播报新闻:


1楼2009-09-09 06:25回复
    6日晨,一位老太太赶早市时耳坠被人抢去。整个抢劫过程,被在楼上浇花的程女士看了个一清二楚。
        6日晨6:50,家住芝罘区白石路新兴街52号楼的程女士在阳台上浇花,她看到邻居李大妈从早市回来,正想跟她打招呼,突然发现一个20多岁的青年从后面紧走几步,双手往老太太肩膀上一搭,迅速把老太太耳朵上的耳坠拽走,并快速逃逸。
        警方提醒:由于老年妇女缺乏自卫能力,如果身上佩戴着金首饰,很容易成为歹徒抢劫的目标,应提高提防意识。


    3楼2009-09-09 06:29
    回复
      2025-11-21 22:01: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都和谐了...


      4楼2009-09-09 06:29
      回复
        正当国内外股市走向迂回不明之时,黄金市场却出人意料地打破僵局,突然飙升。自今年年初,国际金价冲击每盎司1000美元未果,金市三个月间一直维持不温不火的行情,几乎一直在930美元至960美元的箱体中盘整,但上周,主力突然发力,在两个交易日间骤涨40美元,冲到每盎司995美元左右, 1000美元“天花板”触手可及,而今天下午,黄金价格轻松突破1000美元,向历史最高点迈进,新的高点指日可待,黄金投资价值再一次显现。


        6楼2009-09-09 06:31
        回复
          提起兵法《三十六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现传作为书籍的《三十六计》最早版本是1941年发现的。日前,在济宁市发现了一部隋代玉简《三十六计》,将其成书年代上推千年,经过相关专家研究考证,《三十六计》的作者也可以基本确定为南北朝时的名将檀道济。
            发现古玉简册:地摊淘宝
            发现的这些玉简册共计66片,单片长24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平铺长达132厘米,总重量为 4.6千克。玉简册阴刻小篆体文字,共计919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尾片属“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这些玉简册为和田青玉质,由于年代久远,有自然形成的浸色和包浆,部分玉简片有大小不规则的自然蚀孔。
            隋代玉简册发现与收藏者、济宁市的郭克义先生说,多年来他喜欢收藏,这套《三十六计》玉简册是他2003年偶然在济宁市一古玩市场发现并购藏的。发现时这套玉简册十分散乱,有的还断裂了,仔细看上面有字迹,感觉年代很久远了,就买了下来。经过仔细认读,才发现上面的字迹是《三十六计》。他曾请北京、南京的专家鉴定过,他们都认定是和田玉。后来,又找到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省中心和山东孙子研究会。为此,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孙子研究会、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济宁市政协召开了专题研讨会,通过专家的鉴定,才确认这是揭开《三十六计》作者之谜的重要佐证。
            玉书重大发现:隋代宝贝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吕济民鉴定认为:玉片《三十六计》面册隋·开皇,和田青玉,共66体套。残损不大,比较完好,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妥为保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汪遵国鉴定认为:“三十六计”铭玉简册,和田青玉,有自然的黄褐色沁色,系年久二次氧化而形成,玉简66件,皆长24厘米,每件皆阴刻小篆文字,起为“三十六计”,末署“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书法工整古雅,系玉简罕见珍品。故宫博物院周南泉研究员鉴定认为:此《三十六计》玉简册书法古雅,刻工极佳,内容真实可信,确属隋代玉书,很罕见,有很高的文物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副会长、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会长侯彦成先生鉴定认为:此玉简确为隋代玉书,所属年款开皇为隋文帝杨坚开国年号,开皇十六年为公元596年,距今1413年,是中国古代玉书的一个重大发现。
            破解作者谜团:确定名将檀道济
            据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王钧林教授介绍,《三十六计》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1941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用土纸翻印的,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并说明原书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陕西省分县)某书摊发现,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末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解释皆用兵法,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加以介绍后,又将这土纸本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此后便出现了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
            但《三十六计》一书,在20世纪 40年代之前,所有史书著述中都未见记载,因此《三十六计》究竟是何人何时所著?一直没有确考定论。据称,有人认为是秦朝咸阳人杨南柯,也有很多学者认为是檀道济所著。
            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兵学的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祥皓说,《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王敬则是南朝齐国将领,生于435年,死于498年,也就是说生于檀道济死的前一年。书中记载:“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夫子唯应急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也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语。而其中的檀公就是南北朝时宋朝著名将领檀道济。檀道济祖籍高平金乡,据考证即今济宁金乡县卜集乡檀庄人;生于何年不详,死于436年,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他智勇兼备,屡建奇功,史书中有“优俘善卒”、“唱筹量沙”等事例和“乃坏汝万里长城”之名言。而檀道济“唱筹量沙”之处就是发生在古代济南。史载:“檀道济率军至历城(今济南)时,遭魏军前后夹击,粮草被焚,宋军乏食,遂引军而返。旋被魏军追击,遂于夜间唱筹量沙,并以所余少量之米覆盖其上,使魏军误为宋军粮足。”
          


          9楼2009-09-09 06:42
          回复

              谢祥皓说:“可以确定三十六计就是檀道济所著,而隋代玉简册的发现更加肯定了这个观点。”据了解,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有解说,解说后有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等兵家的精辟语句。
              《三十六计》成书时间:上推逾千年
              山东孙子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省中心主任赵承凤说,1981年,由战士出版社出版、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郭化若上将题写书名的《三十六计新编》序言中写道:“《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真正积累成书,大概是在明、清之际了。”这件刻有“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的《三十六计》玉简被专家确定为隋代之物,这就说明《三十六计》在南北朝时的宋、齐年间就已成书流传,其成书时间上推了一千多年。而且使《三十六计》的作者更加明确和清晰了,可以说,玉简的发现以实物例证确定了这本兵学著作的作者。
              赵承凤认为,檀道济作为一代名将,熟读兵书,精通谋略,完全具备著书立说的素质和实践基础。如果说春秋战国的军事实践活动造就了《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代军事战略理论的话,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战乱,又将我国古代军事战术理论推向新的高峰。檀道济作为这一时代优秀军事家的代表,总结大量的军事实践活动,成就《三十六计》是符合时代背景及其要求的。所不同的是:隋玉简中没有现在版本中的总说和六套计,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的题目及按。而按中多用春秋战国及汉代战例,但也有两处提到宋、辽、金之事。因此可以认为《三十六计》作者是檀道济无疑,而总说和每计的“按”可能是后世的一位深谙兵法理论、精通易经、满腹经纶的人加上去的。他进一步解析、充实、深化了三十六计,其也功不可没。
              延伸阅读 历史上著名的玉书
              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玉册,亦作“玉策”。是帝王祭祀告天的册书。《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
              前些年,在陕西华山地区曾经出土过秦驷玉版,2件同文,双面镌刻或朱书文字。玉牍所属为秦惠文王(前337-前311年),牍文提到了两件惠文王认为可能获罪于神的事件,希图借祭秦国之望——华山以使病体痊愈,由此推断玉牍之作当在秦惠文王末年。
              1950年江苏省江宁县祖堂山李昪钦陵出土用和田青玉制成的南唐玉哀册。哀册由42片组成,长16厘米,宽7厘米,厚0.3厘米。
              此外,上世纪30年代初期,在山东泰山脚下蒿里山出土了唐宋帝王东封泰山时的祭地玉册。
              何谓“三十六计”
              唐玉册为粉白色大理石,共15简,每简长29.2-29.8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每简上刻隶书l行,凡9字,字口残留涂金。只有玄宗署名“隆基”为楷书。宋真宗禅地玉册的质地为青白色闪玉。册分十六简,册文以楷体书写后刻划,并涂以金漆。目前唐宋玉册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此外,在明清两代曾两次发现宋真宗祀天玉简,但后来因连年战乱,不知去向。
              据山东省孙子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省中心主任赵承凤先生介绍,有人把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短短四十个字中,也没有忘记指出三十六计是檀公策。”赵承凤说。
              三十六计依序为: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10楼2009-09-09 06:42
            回复
              昨日上午,全市庆祝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在市政府礼堂隆重召开。市领导孙永春、范庆梅、齐秀生、刘筱杰、于爱军、张广波出席会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永春在会上讲话,市委副书记齐秀生主持会议,副市长张广波宣读了《关于表彰全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通报》。
                  在热烈的掌声中,孙永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孙永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烟台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环境根本改善,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创新工作深入推进,培养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力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尊师重教、真诚帮助的结果,更是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忘我奉献的结果。长期以来,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业务能力,潜心教书、精心育人,默默奋斗在教育战线,为教育事业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广泛赞誉,我们都应当感恩老师、感谢教育。
                  孙永春指出,烟台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全市上下务必充分认识教育对于烟台发展的决定性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建设教育强市,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提高全体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强我市的软实力,为全面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要牢固树立“教育是最大民生”理念,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加快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切实保障教育公平,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认真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促进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二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坚持德育为先,大力开展感恩教育、爱心教育、挫折教育、责任心教育,为以后的成长打牢基础。增强创新能力,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打造烟台特色,在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三要牢固树立“教师是第一资源”理念,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充分调动和保护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真正成为人们羡慕和向往的职业,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最受尊敬的群体。
                  孙永春强调,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承载着家长和孩子的希望梦想。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为人师表,使高尚师德成为立身之本;牢记使命,使爱岗敬业成为自觉追求;加强学习,使精益求精成为努力方向;勇于创新,使追求卓越成为核心理念。全市上下要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在现有的基础上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创新发展,切实营造名校辈出、名师辈出、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为全面建设文明富庶新烟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市领导为优秀教师代表进行了颁奖。


              12楼2009-09-09 07:19
              回复


                15楼2010-05-21 14: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