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吧 关注:18,709贴子:98,668

回复:【不战议兵】闲聊列国之军事特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国之局,魏实为枢。
魏国处于四战之地而首强,虽然拥有强大国力,却终经受不了几线作战的巨额消耗。
魏军也不会像楚军那样力衰则遁散,重金打造出的军纪阵型或更难避免整体损耗。
魏国做不到像秦那样君民皆苟利好劫不知礼义,国强的结果却是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反而成了负担。
以上诸种结构环环相联,魏国的由强转弱就将是必然的了。


IP属地:上海16楼2019-12-23 16:09
回复
    得聊聊赵国,最后称雄者····
    赵国的军事特色是众志成城,是为人师,谁打谁倒霉。故楚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齐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秦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魏能人辈出而多往外跑。相对赵国更以人为本,而把其顽固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赵国以胡服骑射而名,原觉得赵军该进攻为上,但除了伐狄和掐齐,纵观其可书之绩 大多却像是刺猬似的顽强防御战。小赵有人气有人缘,想围想咬的请先自掂量下。


    IP属地:上海17楼2019-12-23 16:09
    回复
      2025-07-29 20:20: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赵国首次面临重大危机,却是来自三晋联盟老大魏国,数次被攻甚至邯郸被据久矣,然齐楚秦等八方来援,活生生着就把不可一世的魏国给折腾残废了。
      即使最惨烈的长平之战,在赵括突围失败之前,顽强的赵军也是让秦军遭遇到更大的伤亡。而燕国以为赵弱,以数十万大军来占赵国便宜,结果还是遭到了顽强的阻击,反被半残的赵军分歼而溃。
      邯郸之战爆发了,赵国还没缓过点气又坚壁清野防御备战,这些驻守邯郸的老弱残兵愣是让秦国数番增兵却又伤亡惨重。赵人以坚定的意志坚持到楚魏两国的来援,终使秦军全线崩溃。邯郸,俨然已经成为关东的中流砥柱。
      秦再攻赤丽和宜安,李牧率赵师却之。秦再攻番吾,李牧再却之。李牧屯灰泉山以拒秦,数战秦皆不利,迫使秦国反间以除之。赵失人和,终以挽歌。
      最后的巨鹿,赵复国后的一座小城,以其毅力坚守到项羽来援,又一次成为气势汹汹的秦军的葬身之处。


      IP属地:上海18楼2019-12-23 16:09
      回复
        不闻赵国甲坚剑利城高池深,多闻赵国名将荟萃众志成城。
        这就是人师的结果,人和则强,失和则衰···
        赵与同为三晋的魏,与同祖共宗的秦,越是沾亲带故越是苦大仇深。赵人守望惨烈悲壮,总能让贪嘴的磕掉牙,堪称铁受。赵国铮铮雄起于最后,本也可执列国谢幕之旗,但不幸的是和那也晚登场的秦国同步碰撞了。


        IP属地:上海19楼2019-12-23 16:10
        收起回复
          接着聊聊吴国,春秋第四强····
          勾吴的军事特色大多是执着冒进,无所谓利弊得失。吴也是重在进攻,但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吴军受晋国扶持,拼命三郎着异军突起,大有代晋而伯的趋势。然疲人者自更疲,吴国每有得势却多是得不偿失,亏本赚吆喝。


          IP属地:上海20楼2019-12-23 16:10
          回复
            吴师在外有扬脸,与内则多难:
            寿梦之时,自楚申公巫臣奔晋使吴,授以兵乘,吴始通中国而强,拉开了近百年的争霸战。
            诸樊之时,楚伐吴附庸舒鸠,吴伐楚附庸巢,楚子木破吴师灭舒鸠;而吴王诸樊却命丧巢门。
            余祭之时,楚联军破吴朱方邑诛齐叛臣庆封,吴伐楚棘栎麻三邑,楚伐吴雩娄和干溪。吴胜越,而后吴王余祭却被越俘所杀。
            僚之时,吴楚边邑长怒而相攻,楚灭吴边邑,吴取楚两城。楚亡臣伍子胥奔吴,因助弑吴王僚和公子庆忌。吴伐楚,而公子烛庸盖馀闻吴王被弑,乃以其兵降楚。子胥伯嚭将兵袭舒杀吴叛二公子。
            阖庐之时,闻楚新君弱,悉兴师联唐蔡西伐,柏举而捷,五战入郢;越闻吴国空而袭,秦遣兵来援,楚破吴师于军祥各地。伍员孙武兵败而返,楚灭其仆从唐国,吴夫概投楚。
            阖闾再报越仇,战于槜李;却被越反击姑苏,阖庐重伤而死。
            夫差之时,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悉精兵再伐越败之夫椒;卒与越盟越而罢兵,终养虎成患。夫差闻齐国丧君,乃兴师北伐;却因此折了伍子胥。
            夫差北会诸侯於黄池,欲伯诸侯以全周室;却被越国破了都城诛了太子。越再败吴于笠泽,遂三战兴兵而灭吴。


            IP属地:上海21楼2019-12-23 16:11
            回复
              吴国有意思,自泰伯历时十九世艰苦创业至寿梦始称王;再传至夫差共有六代吴王争霸着,其中五个是被打死的。典型的顾手不顾首,顾脸不顾腚。
              吴公族多有叛有弑有诛,虽有巫臣孙武伍子胥等相助,但终消耗不起而孤寡。虽有吴勾之利,而终只虎丘凭吊。虽可竭尽其力而如火如荼,但亦昙花只一现而为春秋首亡之大国。
              先有吴亡,后有秦绝,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IP属地:上海22楼2019-12-23 16:11
              回复
                越国燕国等等另议,一直没更补。


                IP属地:上海23楼2019-12-23 16:12
                回复
                  2025-07-29 20:14: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巴国谓以长蛇,图腾以白虎,拥有独特的巴文化艺术,其军事也很剧情。
                  自廪君起就巴人就以船技驰骋沿水系成为西方强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伐商时居然还前歌后舞的秀喜庆。
                  春秋初期巴楚还蜜月联盟着扫荡江汉小国。然而在共伐申时不知何故被楚军惊吓了,巴人怒而翻脸,自此两国成为世仇数相攻伐。巴国的疆域在楚国扩张下不断西迁,失去巫溪清江的盐业经济。即使如此,巴师常冷不丁突袭楚国,迫使楚设捍关盵关阳关沔关以拒。
                  战国时期巴子也随诸侯们而称王,西迁乃至常与蜀国得磕磕碰碰。先为平内乱而向楚求援,折了位英雄以全信誉;再为灭蜀而向秦求援,结果遭遇更贪的而折了国祚。
                  民风地理使的巴国长期保持着地区强国架势,从敌对楚国那凤立虎座和西防东进态势上,就可见一斑。


                  IP属地:上海24楼2019-12-23 16:13
                  回复
                    综各所慧,继续简聊一下郑国。
                    郑国才是最真正的四战之地,且能以柔克刚。
                    其原则是:力志不倒而得来回多倒,勤换老大就得专爆老大。
                    不说郑国早期就有攻破晋都翼城,众所皆知那郑庄公首以小霸脾气暴揍了周天子,算是品尝下第一次爆老大的滋味了;接着郑国就盟楚附晋的忙乎着:
                    前600年 柳棼之战 楚伐郑而晋援郑,郑伯挫楚锋,第二次爆老大;
                    前588年 丘舆之战 晋联军伐郑以报邲役,郑败晋师于丘舆,旋如楚献捷,第三次爆老大;
                    前584年 汜水之战 楚伐郑师于汜,郑囚楚钟仪献晋,第四次爆老大;
                    前574年 虚滑之战 以质请楚师以戍,自侵入晋本土之虚滑,第五次爆老大;
                    等等,弄的楚晋俩霸磕了牙齿,有时也无奈无语的。。。。
                    郑国原本强国,文明程度颇高,春秋时期也只有郑庄公的鱼丽阵,可抗楚武王之荆尸阵。
                    然郑国地占中原核心轩辕之丘犹如围棋里的天元中心,风高浪尖又如坐炉上。
                    郑国的倒向总是被南北楚晋给盯死惦记着,换了魏韩也那样,无休无止,那再强也得衰。


                    IP属地:上海25楼2019-12-23 16:13
                    回复
                      聊了郑国,就不能不说宋国。
                      如果说郑国是灵蛇摇摆以衡,那么宋国就是神龟扛撑而恒。其风格就是一根筋铁心走到底。
                      首先是宋庄公,端着架子得罪鲁郑。吃亏再大也要再打回脸,还把郑国太庙的椽子拆了做成宋国门椽。
                      总所周知的宋襄公,无论被抓还是被打,都还坚持与楚争霸,到死也扯着仁义大旗不放。
                      宋华元的车夫也被传染,为争脸而一根筋的往前冲,结果主帅被俘成了笑话。
                      宋华元明知楚庄王拳头硬,为坚守国家尊严,结果挨了九个月的打,扛不住也不降,只愿悄悄着城下盟。
                      宋平公撑累了,但也不愿摇摆,华元向戌先后倡议和平,居然受到响应而弭兵之盟了。
                      宋昭公时有墨家在,那壳就更硬了,楚惠王楚声王曾两度久围宋都,劲宋更是能扛。
                      宋康王更狠,东伐齐南败楚西揍魏灭滕而号五千乘之劲宋,结果被齐联楚魏举兵所攻灭,才终于不撑了。
                      或许宋国是殷商贵胄尊为公爵,头脸要比皮肉更重要。
                      所以,即使伤痕累累,也要耿直的高昂着头颅。


                      IP属地:上海26楼2019-12-23 16:14
                      回复
                        补更一下越国,春秋末霸。
                        越国,妥妥的游击,比吴国还更擅长偷袭。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势无常定。齐国先君有曾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
                        前506年越王允常趁吴楚大战出兵袭击吴都姑苏,大掠之后主动撤兵。前496年越王勾践战槜李,趁吴军看裸奔突袭切了阖闾脚趾。前482年,越王勾践又趁吴夫差率师在如火如荼黄池秀,又攻入吴都,尽获吴舟媾和班师。唉,但凡吴王要出门办点事,菊花就难保。
                        前478年,笠泽之战,夜半又是不鼓不噪偷渡突袭。于是越逆袭反灭吴,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而越王无疆偏不信邪,选择主动与楚国正面杠,结果就很意外。最后相置桀骏重操旧业,皆入丛薄而夜攻秦人,屠雎那五十万秦兵就伏尸流血倒霉了。
                        昔者越勾践,断发文身以治其国。吴国习晋车,而越国习楚射,或许就是根据各自地形目标的军事选择。
                        一部先秦史,也是越人史。从江汉杨越到到江淮邗越,从浙江于越再到福建闽越,从再到广西瓯越有到广东南越,有树林就有游击,就有我们的阿凡达。


                        IP属地:上海29楼2019-12-26 04:00
                        回复
                          再说说燕国吧。
                          春秋时期多摆在面上,那燕国毫无存在感。而到了战国其粉墨登场赢得掌声,那就是谍战,三次闪烁都有卧底的影子。秦国常以反间挑拨,燕国则以无间潜伏。
                          燕将秦开在伐灭东胡之前,先在东胡当人质,并且赢得信任 ,于是借机研究掌握敌方的习俗地理军事等情报。蓄谋回国立马任将练兵,而大破东胡扩境千里。峨眉峰,还TM独照。
                          燕昭王二十八年,乐毅合纵燕秦赵魏韩五国共伐齐之前,先派苏秦出使齐国,鼓动齐国吞宋而借机建立反齐联盟。结果大家都知道,燕联军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并攻占齐都临淄,只是苏秦没来得及脱身,出来跑迟早要还的。
                          最后在秦灭燕战争前,燕国又故技重施,太子丹派出荆轲出使秦国献图,相机行刺。但这次不再幸运,图穷匕见,秦王吕政绕着钢管扭来扭去,荆轲那水货怎么也扎不准。我不喜欢黑的地方。
                          谁敢待燕使如初恋,燕师则虐其千百遍。。。。


                          IP属地:上海30楼2019-12-26 04:01
                          回复
                            当然,我们不能漏了韩国。
                            铮铮劲韩有站队,韩国是战国时期最难为的,相当于春秋时期的郑国,毕竟韩国继承了郑国的地缘政治。然而韩国能在更恶劣的烽火环境下屡屡胜绩,靠的更是把握好站队。
                            战国前期三晋初立,韩国自然是跟着魏赵混,三晋联盟甚是嚣张韩也得到了故郑之地。
                            战国中期魏靠不住,韩国再改附楚齐两强,一起活生生把魏国从巅峰打成残废。
                            战国后期楚靠不住,韩国又是救秦袭楚又是联齐伐楚,居然从老虎嘴里抢到棠溪等冶铁重地。
                            战国末期看齐碍眼,韩国还跟着是燕赵秦魏把齐给揍个半死,也算是西边损失可以东边补。
                            秦楚之际时期依然,张良很莫名着一直站队刘邦而对抗楚霸王,居然又是预测权衡算准了。
                            不同于当年郑国的选择方式,是谁来打郑郑就跟谁站队。很显然韩国却不是谁强大韩就跟谁站队,而更是韩跟着谁站队那谁就强大。不知道这是韩国的先见之明,还是其他不可言喻。
                            韩虽小像秤砣,的确可傲娇表示:我不是拜金,我只是旺夫。不是为虎作伥,而是我顺者昌。


                            IP属地:上海31楼2019-12-26 04:55
                            回复
                              2025-07-29 20:08: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厉害了,春秋读的很熟练啊。


                              来自iPhone客户端32楼2020-01-01 06: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