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吧 关注:240,015贴子:5,990,842
  • 9回复贴,共1

“猜猜我是谁”行骗17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间: 2009-08-27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孔博
      公安部日前通报经过半年多的专项打击已有效遏制“电白籍”人员电话诈骗
      据新华社广州电 (记者孔博)来自广东电白县麻岗镇的一批不法分子,采用“猜猜我是谁”的电话诈骗手法,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大肆行骗,受害人遍及17个省份,从而让电白县戴上了“全国打击电话诈骗重点地区”的帽子。公安部日前通报,经过半年多的专项打击,“电白籍”人员电话诈骗警情已得到有效遏制。



1楼2009-09-08 03:56回复
    新的诈骗方式
          电话诈骗方式发展为当事人电话欠费、汽车退税、虚假购物消费、账户被盗用或者涉嫌犯罪为由进行诈骗。
          诈骗者说
          近日主动到派出所投案的麻岗镇人小雄告诉记者,2008年10月,叔叔打电话说让他到成都,去了以后他发现那里有三四个电白人跟着叔叔一起干。叔叔让受害人把钱打入小雄的银行卡中,小雄负责取钱。不到一周,他们就成功骗取了两笔钱,一笔22万多元,另一笔4万元。
    


    2楼2009-09-08 03:56
    回复
      2025-08-21 18:36: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近,一种在网络上称之为“猜猜我是谁”的诈骗手段,让一些市民防不胜防,最终钱财尽失却捶胸顿足  
      


      3楼2009-09-08 03:57
      回复
        遇到的情况如出一辙,先是谎称好朋友或老熟人,然后编造遇上紧急情况需要汇钱帮助应急的瞎话行骗。这种类型的诈骗以冒充朋友、同学或生意伙伴等熟人为主,如果对方不猜的话,诈骗者会说:“你不会忘记老朋友了吧?”为避免尴尬,很多手机用户会猜想对方为自己某个熟人,诈骗者便会顺口接道:“对了,猜了这么久才想到老朋友。”经过几次电话寒暄后,过几天,诈骗者便突然来电说出了交通事故,或参与嫖娼、赌博被抓,急需借钱解困,要求用户汇款到指定账户。
        


        4楼2009-09-08 03:58
        回复
          当接到在外地的子女被绑架、被车撞、发生突发疾病等电话时,千万不要慌,要注意采取直接与子女联系等办法,先核实一下情况。当接到以“老朋友”的口气请你猜猜他是谁的电话时,也要保持警惕,注意核实对方身份,轻易不要汇款给对方。


          5楼2009-09-08 03:58
          回复
            ■陷阱一:利用思维定式
            为什么陌生电话就会让自己轻易相信呢?其实是犯罪嫌疑人利用了人们的思维定式。
            “猜猜我是谁?你没有南方的朋友吗?”听到这句话,人们自然就想到了南方某位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随后脱口而出:“哦,你是李某某吗?”这时,对方则顺势而下,而你便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就是你的那位朋友,因此没了防备。
            提醒:骗子的招数并不一定很高明,很多情况下,是被骗的人自己说出了自己的某些情况,而被对方利用。所以,接到这样类似不自报家门的电话,说话则要谨慎了。
            


            6楼2009-09-08 03:58
            回复
              ■陷阱二:利用“义气”弱点
              张勇曾经接到过这样一个案子。唐山的一男士也接到了这样的电话,他将对方误认为是自己南方的一个大客户,当对方说自己在天津嫖娼被抓,需要1万元钱赎身时,他当即汇去了1万元钱。
              张勇说,他完全可以问他被哪个公安局抓的,直接问当地公安局是否有此事,但该男士却什么都不问就爽快地汇了钱。当问及原因时,这位男士说,因为认为他就是自己的客户,几百万的生意都做了,客户需要1万元救急,自己怎么能有半点犹豫呢?当然什么都不会问,否则就不义气了。
              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骗子又得逞了。
              提醒: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刨根问底”,哪怕真的错了,再向对方解释,也不能冒风险。
                
              作者:时尚化街舞2009-8-30 18:52 回复此发言   
              --------------------------------------------------------------------------------
              17 回复:“猜猜我是谁”行骗17省  
              ■陷阱三:以熟人身份骗取信任
              “其实,受骗的一方并不是相信对方说的话,而是出于对被冒充的人的身份的信任。”骗人者通过某种途径获知了某个电话号码的机主姓名,打电话能直接说出机主姓名,很容易骗取对方信任,之后冒充机主的朋友,怀疑基本就不存在了。
              提醒:如果对方说自己是某个朋友时,千万不要想当然说出一个名字,这样会让自己顺着行骗者的思路,越陷越深,导致上当受骗。
                
              


              7楼2009-09-08 03:58
              回复
                “打个电话就来钱” 犯罪成本低
                      解密黑色诱惑
                      警方分析发现,“电白籍”电话诈骗人员绝大多数来自该县的麻岗镇,40名投案人员全部来自该镇。据麻岗镇书记陈赛介绍,全镇有6万多人,一半是山区,一半是农区,电白县有6000多人外出打工,其中出了不少远近闻名的“大老板”,也有人走上了电话诈骗的犯罪道路。
                      麻岗镇后官田村村民杜君明老人说,村里一小部分人外出“做生意”赚了大钱,就回到村里鼓吹“打个电话对方就打钱过来”,让很多幻想不劳而获的人十分羡慕,特别是少数抱着“一夜暴富”心态的年轻人,很容易误入歧途。
                      记者近日在麻岗镇了解到,当地外出从事电话诈骗的人员大多是靠亲戚、朋友帮带,一带十、十带百,各自组成一个诈骗团伙作案。近期到派出所投案的人中就有很多是亲戚、父子、兄弟等一同前来。犯罪成本低、来钱快,是电话诈骗的“致命诱惑力”。
                      茂名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沛洲说,不法分子只要具备手机、电话卡、银行卡就可以作案,打个电话就来钱。近两年来,全国各地动辄被骗几万元、几十万元的电话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个别案件被骗金额甚至超过300万元。
                


                8楼2009-09-08 04:11
                回复
                  2025-08-21 18:30: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真的不简单呀


                  12楼2009-09-08 2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