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就起源于租界,应该如何建设和管理城市是从鬼子那传过来的,中国人现在也还没学透,济南人到现在还在刨马路并乐此不疲,而纵贯长春斯大林大街,是日本人当年搞的,底下全是空的,别说走管线了,跑汽车都没问题,理念上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千万不要觉得盖了几座楼就叫城市了,城市是啥?城市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啥?文化就是人!一说文化就玄而又玄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穿”,青岛人重穿是很有名的,也是很代表潮流的,可能有很长一段仅次于上海,曾经听说当年青岛人宁可在家吃咸菜也要出去穿得体面,但是你不要认为这是一种虚伪一种穷摆谱,这说明人家老早就很重视形象,人家是城市人,就是要穿得洋气,象个大城市的样 子,就从这一点难道你觉得青岛城市建设得很好是一种偶然吗?上海人曾经把除了上海以外的地方都当乡下,现在大家都当笑话听,其实这正是中国很长很长时间里的一个基本的事实,上海人只不过是说了真话而已。改编一句著名的话――城市者城市人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一个地方有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可楼里住的路上走的人都还没改变农业时代的思想,这个地方就很难让人感觉是城市。不是有人说济 南象个县城吗?我感觉还不只是象,济南根本上就是县城,原来的济南就是县城那么大,济南人本身就是县城人,济南的文化就是县城文化,路边扎啤摊就是县城文化的精髓,这些年济南城虽然在扩张,但这种扩张是平面的,济南的文化本质并没同时升华到大城市的水准。济南人还不爱反思自己,把责任推到人家市长身上,当济南的市长真的是很冤!
就经济实力而论,济南虽然是省会,但建国初期可以说基本是一穷二白,没啥工业,有也就是什么火车、汽车修理厂之类,工业基础远远不如青岛,人家可是德国人给打下的底子。但是正是由于济南是省会,所以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很沾光的,国家和省多多少少断断续续给了不少投入,到改革开放初期,虽比青岛还略逊一筹,说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已经不算吹牛了。但是,这里你也不要觉得济南可以跟青 岛平起平坐了,这时候青岛是计划单列市了,计划单列啥意思?简单一点说,就是一种半直辖体制,青岛财政的上缴与再投入都直接与北京算帐,同时获得副省级的级别和权限,虽然仍然算山东的地方,但无论是在财政上还是在行政上基本不受制于山东了,这一点直到现在还是青岛的体制优势之一,在济南的省级单位,到其他的地市可能都当大爷待,唯独到青岛很少这种礼遇。
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如果和青岛比的话,济南并没有什么衰落,是从起点开始一直就不如人家,之所以现在有这么强的衰落感,主要原因在于原来能实力有差别,但形象上都差不多,全是灰不拉几的,想漂亮点上头也不一定允许,现在人家不但实力继续增长,形象也一天靓似一天,你没钱土气就比较扎眼了,心理优越感受到打击就想发泄一下了,我觉得就这么简单,也算人之常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