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从“我生产的不是我消费的”这一意义上可以这么说。
我有一个疑问:计划经济中,国家给某厂设定的产量是一个精确值(或者有上下限的小范围)还是仅仅是一个下限(多多益善)?按我的印象好像是后者。
如果是前者,那么计划和市场确实没有本质区别,欠缺的是执行能力和成本。因为要以国家机器来代替市场来确定微观的生产和消费量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巨细无遗地信息收集、计算能力、实时性、不同产业的不同步性、应变和调整能力,要么无条件,要么执行成本无法想象)。精确到每人每时每刻的需求信息的收集、更新和实现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如此,长此以往生产者也容易产生依赖性,因为他们要做的只是:上报消费需求(随时更新),完成任务指标(随时更新),领取消费品(随时)。(这三个随时就可以看出技术上的难以实现,一旦第三个环节出问题,动力即受损害)。
这是在生产必定满足消费的前提下,实际上往往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这其中又如何取舍?市场条件下,总的来说通过竞争淘汰。这个其实也可以通过评估和指令实现,如果技术和成本都不是问题。
除此之外,暂时倒是看不出问题。说到底,计划就是把市场条件下所有经济实体(包括个人和团体)所需要做的决策全部由国家来完成,而且至少要达到相同的效果。
按照上面的结论,计划可以算是一条实现交换的途径,但是当前和可预见将来,如果要用它完全取代市场,必定是一条死路。
偏题了,不过好歹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