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喝近8暖水瓶的水,出门水杯不离手仍口渴难耐,半个小时就要上一次厕所,一晚上小便能装满三小桶……家住潜山县37岁的操女士被这种怪病折磨了20年。
今年8月28日,操女士来到了安医大二附院。该院内分泌专家潘天荣主任通过对操女士详细的病史询问,根据多年从医经验初步判断她患的是“中枢性尿崩症”。当天,潘天荣就为操女士安排了尿比重测定及禁水——加压素试验。结果显示,操女士的随机尿比重只有1.000,几乎就和自来水的比重相同,禁水12小时以后,尿量仍多,尿比重只上升到1.008,而正常人此时尿量应该明显减少,并且尿比重能达到1.020以上。
随后医院为操女士注射了脑垂体后叶素,很快她的尿量减少了,尿比重也上升了。经过脑垂体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脑垂体后叶素信号消失”。根据患者的种种测试表现,操女士的病情被确诊为“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据潘天荣主任介绍,尿崩症是由于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的肾脏排出水分增加的现象。随即医生给操女士进行了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操女士的情况很快出现好转,并逐渐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今年8月28日,操女士来到了安医大二附院。该院内分泌专家潘天荣主任通过对操女士详细的病史询问,根据多年从医经验初步判断她患的是“中枢性尿崩症”。当天,潘天荣就为操女士安排了尿比重测定及禁水——加压素试验。结果显示,操女士的随机尿比重只有1.000,几乎就和自来水的比重相同,禁水12小时以后,尿量仍多,尿比重只上升到1.008,而正常人此时尿量应该明显减少,并且尿比重能达到1.020以上。
随后医院为操女士注射了脑垂体后叶素,很快她的尿量减少了,尿比重也上升了。经过脑垂体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脑垂体后叶素信号消失”。根据患者的种种测试表现,操女士的病情被确诊为“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
据潘天荣主任介绍,尿崩症是由于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的肾脏排出水分增加的现象。随即医生给操女士进行了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操女士的情况很快出现好转,并逐渐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