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吧 关注:784,787贴子:11,695,527

莆田湄洲湾北岸东埔镇梯吴村--谁不道故乡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福建莆田秀屿区东铺镇梯吴村,宋代称吉蓼,位于忠门半岛东南部。南宋时,莆仙出口的荔枝干、蔗糖等商品以及外地进口的粮食多经吉蓼进出。明代设有巡检司及水军营寨,倭寇之乱后逐渐衰落;清初截界后逐告荒废。民国时渐有恢复,多为商店、货栈、烟馆等。解放后,先后兴建粮油供应点、粮食仓库、供销社综合门市部等。
     古说“一天走吉蓼三天说不了”。吉蓼寨城位于忠门半岛的梯吴村华胥山簏。明代隶属莆禧千户所辖域,有东吴、吉蓼、衙前、城南和城北共五个村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由是家诵户弦、人才迭起,登贤书者有陈公琦、王公绢;成进士有陈公策、王公宜、李公春华、陈公廷武;其它甲第蝉联,里不令人,可谓地灵而人杰者矣”。



1楼2009-09-03 06:57回复
    东吴村落


    2楼2009-09-03 06:57
    回复
      2025-11-13 19:45: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明、清两代,吉蓼城是莆田沿海商业最繁华的一个地方。古有“一天走吉蓼三天说不了”。“吉蓼一铺人财主,再出秀才童生古;一铺五乡坐相排,方是金木水火土。”“门前有一莲花哆,在早街道几十叉;人丁略点十三万,早上吃饭住乌哆。”等等俗称。且吉蓼铺有十八景之记载,即:烟台烽火、锦山玉喋、城楼晚眺、圣院晨钟、金鸡玉石、珍珠戏水、玉安馨韵、古井潮泉、远浦归航、玉笋屿天、离山神龟、渔舟系蓼、华胥绚彩、津桥得月、礁石成莲、鳌山佛帽、晋鸟鸣春、玉带横江等自然景观。
      


      3楼2009-09-03 06:58
      回复
        吉蓼寨城文物古迹甚多。南城有座吉江城隍庙,是明洪武年间(1368—1398)进士、礼部员外郎王宜创建的。建庙的起因,有嘉庆七年(1802年)碑文记载:“而王公仰海滨邹鲁,奉诏筑城化胥之麓,据蓼云,民人社稷,此城隍庙之由来也”。此庙在明嘉靖年间毁于倭犯,仅存残基。后人几经募资修建,使其为之一新。庙内敬奉神灵30余尊。清嘉庆七年(1802年),有里人林光清募缘修补后座,建筑三门。解放后又再次重建。今吉江城隍庙,有正殿二层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门额上挂有“明镜高悬”之匾。殿内有旅台金欢庙弟子赠送的“正直无么”之金匾。对面山门上还嵌有兴化府城隍庙赠送的“浩然正气” 四个大字的匾额。三门前的圆柱刻楹联是:“一群山河资保障,两轮日月公布升恒”。前座中门书联是“庙貌巍峨显新气象,江山巩固依旧地英灵”。正殿石柱刻楹联有:“扶忠挤孝千年显,正直无私万载扬。”庙内还有一块碑文为“皇清”二字的清代文物。
        


        4楼2009-09-03 06:58
        回复
             位于吉江城隍庙左侧有座金鸡庙,俗称五帝庙,同建于明代。庙宇由前后两殿组成。前殿为元帅府,奉祀鸿轰元帅;后殿主礼五帝之神象,庙后有状如金鸡的巨石,石色如玉,俗称“金鸡石”金鸡石上有很多古刻文字,字迹清晰可辨。金鸡石后面存一对旗杆台座,为明代遗迹。庙后左侧有一戏台,台额书有:“台北市金鸡庙捐建”八个大红字。逢年端午节,在大戏台演戏。农历八月十五日鸿轰元帅生日,更是戏剧、木偶连台,“吹鼓”八乐不断。观者众多,非常热闹。
                 在城北海滨有座修建一新的东岳庙,庙前海边还存在有数十米的古老城墙,全是大石条砌成。庙前左旁有口方形古井,用四块白玉石合成,上刻“万历庚年斗立”六个大字,系明代建筑物。井水清甜爽口,众称“安福井”,饮其井水,会平安得福。
          


          5楼2009-09-03 06:58
          回复
            此外,在华胥山与吉蓼烟台山间的东吴自然村,有座高达三十多米的七层八角空心塔,史称“东吴塔”,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结构独特,浮雕精致,颇有古代威严。每层塔门上都有六字观音心咒等题刻。塔门左右两侧站着两尊执剑护塔将军。塔内有曲尺形的石阶沿着塔檐边廊直达塔顶。站在塔顶了望,梯吴四周景物尽收眼下。古有“宝塔献光”之称,为莆田沿海忠门十八景之一,1981年列入莆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东吴籍台胞捐资修缮,今焕然一新。数百年来,宝塔历经风雨雷击,日烤地震,仍然不偏不斜,巍然屹立。关于东吴塔创建的历史起因,传有:东吴地处沿海深水港口,古时商船渔舟多集于此,为避免船只进出港迷航触礁,便建此塔作为航标,又有传:东吴烟墩山对面的盘屿岛均为“龙穴”。墩岛之间有一小岛屿,史称“门峡仔”,好像一颗龙珠。雾时,有如双龙争珠之现。乡民为镇龙作孽,募资建塔,以祀保护船舶平安。逢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和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于塔尾点灯,灯光直照到十余里外的湄头池塘(今西埔附近),而因池内有光滑质软、色如乌金的石头,致使池塘闪闪发光,其水境极为壮观,故称宝塔献光。
            


            6楼2009-09-03 06:59
            回复
              梯吴端午节


              7楼2009-09-03 07:09
              回复


                8楼2009-09-03 07:09
                回复
                  2025-11-13 19:39: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顾历史,吉蓼寨城即是一处世人向往的旅游景区,也是一座历经战火烧礼的爱国主义寨城。明代为搞倭寇而与平海卫城和莆禧所城同建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统九年(1444年)朝廷迁南日水寨于吉蓼,许时,吉蓼遂改称为南日寨,驻有水军500余人,成为莆田沿海重点抗倭要寨之一。倭寇第一次犯莆,就是进攻南日寨(吉蓼寨)。有史志记载:“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倭船数十艘进犯南日寨(吉蓼寨),并登岸洗劫。平海卫后所副千户叶巨卿率水军驻守泥沪澳,驾船迎击,倭船败退,被我生俘14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倭船再犯南日寨,副千户叶巨犯率兵据寨奋战,身中十余伤,战死水寨。倭寇登岸,寨城失陷,墙垣多毁坏,其后连年倭犯不休。军民英勇抗击,战绩卓著。其中,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的一天夜晚,倭寇驾舟百余艘,乘夜雾之机,企图潜登吉蓼澳,被我军发现。南日水寨参将黎参将鹏举,一面令炮台发炮阻击,一面率哨船并发动商船和渔船共百余条投入战斗。当时正逢雾开潮落,风顺流退,在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都利于我方。而倭寇处境则十分不利。我军民乘势勇猛进击,以获全胜。共击沉倭寇船三艘,斩倭100多人。战迫溺海死的不计其数,生俘87人。残倭急忙逃遁。
                         由于连年倭犯不休,寨城多被毁坏。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赐进士礼部员外王宜奉诏扩建重修吉蓼城于华胥山之麓,仍称吉蓼寨。周长150丈,高1.8 丈,厚1丈,建有城垛308个,门楼2座,警铺8个。清初沿海截界,寨内民众移居内地,而蓼城再次毁于兵乱。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沿海复界,乡民陆续迁回寨城旧址居住。此而,吉蓼城遂易称“吉了城”。现存寨城一段,长约116米,宽2.9米,高3.3米,现为莆田文物保护单位。
                  


                  9楼2009-09-03 07:09
                  回复
                    晚眺东吴村


                    10楼2009-09-03 07:10
                    回复
                      梯亭锦山寺后蝴蝶山上的“镇山宝塔”


                      11楼2009-09-03 07:10
                      回复
                        海上望南城


                        12楼2009-09-03 07:11
                        回复
                          梯吴夕阳无限美


                          13楼2009-09-03 07:11
                          回复
                            梯吴 渔舟唱晚


                            14楼2009-09-03 07:12
                            回复
                              2025-11-13 19:33: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漂亮啊!!!!!!!!!


                              15楼2009-09-18 14: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