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双语实验学校...吧 关注:786贴子:23,634
  • 5回复贴,共1

释放儿童天性,关注儿童的成长 三1部 张秋菊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释放儿童天性,关注儿童的成长
三1部 张秋菊
《解放儿童》是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教授的一本文集,该书的基本思想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和生长法则,将儿童从旧式儿童观和旧式教育的压制中解放出来。在这本书中,刘老师全面论述儿童本位、儿童中心的教育观念,对当下教育中的种种误区做了批判。虽然是本学术文集,但深入浅出再加上文笔隽永,读起来毫不枯燥。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调皮儿童,他们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打闹闹,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 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们中有的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因此,对于调皮儿童,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调皮儿童,教师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 然而,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他们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教育好调皮儿童。最后套用一句书中的话结束我的感悟:儿童有儿童的天性,教育应当回归生活,应当回归到儿童自然的本真的生活那里……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9-12-08 21:07回复

    让儿童成为儿童
    ——读《解放儿童》有感
    打开《解放儿童》这本书,触摸字里行间流淌的真知灼见,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深入浅出,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篇:尊崇天性。“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不自觉的限制儿童的游戏。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为了孩子的安全。游戏当中孩子会全身心地投入游戏的世界,扭打、碰撞,诠释丰富的肢体语言。老师就会担心孩子别磕着了、碰着了。其实,老师的担心也是源于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老师去限制孩子的游戏,游戏中是让孩子最容易出状况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就会设置很多的框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瞻前顾后,而不能真正的融入角色。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非常富有,但缺少自然的滋养,缺少玩伴。天冷了不能进行户外活动担心孩子着凉,天热了户外活动温度过高会中暑,还会有蚊虫叮咬等等。真正适合孩子出外游戏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我们不能把孩子当做笼中的小鸟,毕竟圈养的鸟儿是不能成大器的。
    第二篇:解放儿童。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双眼,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
    第三篇:走出误区。当前的教育环境使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费尽心思,一起交流时对于孩子在辅导班的成绩是津津乐道。家长们不知道,顺其天性是儿童成长的根本。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环境,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可“拔苗助长”的做法却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作为家长,是否应静下心来,顺应自己孩子的天性,制定一份适合孩子成长的计划,不要人云亦云,追着流行走。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能顺应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儿童学习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学习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孩子快乐、自由的童年还给他们!
    要解放儿童,不是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需要家园共同的合作。要使儿童真正获得“解放”,做家长的也要与教师一同转变观念,正本清源,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希望教育无痕,希望作者《解放儿童》的呼声能深入人心,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像温和的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舒畅地呼吸、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年级语文组 徐敏


    3楼2019-12-08 21:56
    回复
      2025-08-22 16:07: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尊崇天性,走出误区
      ——《解放儿童》阅读有感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三年级一部 朱娟
      《解放儿童》这本书共用三个篇幅来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第一篇:尊崇天性。“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不自觉的限制儿童的游戏。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为了孩子的安全。游戏当中孩子会全身心地投入游戏的世界,扭打、碰撞,诠释丰富的肢体语言。老师就会担心孩子别磕着了、碰着了。其实,老师的担心也是源于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老师去限制孩子的游戏,游戏中是让孩子最容易出状况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就会设置很多的框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瞻前顾后,而不能真正的融入角色。“乡下有儿童成长的沃土”。乡下是美丽的,是童话滋生的原野,是梦想飞翔的地方。带有浓郁田野色彩和气息的《草房子》不就是曹文轩深藏内心的乡村生活吗?我来自农村,对乡村的回忆是夏日的夜晚,繁星点点,趁着夜色,常与同伴在户外尽情玩游戏。累了就围坐在大人旁边纳凉,享受着扇子传来的习习凉风。缠着村中的长者讲故事,那是何等的乐趣。乡下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乡间广阔的天地却赋予孩子一个美丽值得回忆的童年,培养了人间最纯厚的品格。而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非常富有,但缺少自然的滋养,缺少玩伴。真正适合孩子出外游戏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和家长交流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吃饭要哄着吃、跑着喂;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孩子在手工活动中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我”;放学后家长看到孩子衣服脏了就会说下次小心点,别再把衣服弄脏了等等。我们不能把孩子当做笼中的小鸟,毕竟圈养的鸟儿是不能成大器的。
      第二篇:解放儿童。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双眼,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绘画时,老师说今天的主题为《美丽的大海》主要是教画轮船。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老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轮船,欣赏、教画,并让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画在画纸上。一个孩子迟迟不下笔,老师问:“为什么?”他回答:“美人鱼漂亮!我想画美人鱼!可是我不会画。”老师既苦口婆心又严厉地劝阻孩子:今天学的是画轮船,美丽的大海上怎么能不画轮船呢?所以这个孩子的作品便是勉为其难画出的轮船。如果,老师告诉这个孩子美人鱼就是把一半人和一半鱼画在一起,也许他会画出人脸鱼身或者鱼脸人身的美人鱼来,说不定还会画出一个热带鱼形象的美人鱼来,我想这也许是最有趣、最美丽的童画了。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我们教孩子在画大海时总会说大海是蓝色的,要用蓝色的彩笔;小草是绿色的,要用绿色的来画……如有个别孩子画出了不一样的色彩,老师就会说画错了。既然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就让孩子自由想象创作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教育儿童为主题,也说培养创造性,但是我们老师、家长真的理解这一点吗?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做到了吗?
      第三篇:走出误区。从“三寸金莲”到“超前教育”书中的这些描述无不让人痛心与反思。很多孩子已经去学了英语、钢琴、舞蹈、绘画,还有一些跆拳道、溜冰、快速识字等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应试教育PK素质教育总是前者胜。当前的教育环境使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费尽心思,一起交流时对于孩子在辅导班的成绩是津津乐道。家长们不知道,顺其天性是儿童成长的根本。“蛹未必就一定会变成蝴蝶,而蝴蝶却一定是由蛹变来的。当蝴蝶还潜在于蛹的形态之中的时候,我们任意地要求蛹长出美丽的翅膀,要求蛹也像蝴蝶那样翩翩飞翔。”多可悲的举止啊!可现在幼小的儿童不就是任社会摆布的蛹吗?家长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在孩子身上实现,为了自己在朋友面前的面子,超前识字、超前教育、过热的幼儿英语学习等不合孩子天性的教育却存在着,经久不衰。于是孩子在一项项兴趣学习中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自己快乐的童年,失去了应有的童趣。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环境,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可“拔苗助长”的做法却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作为家长,是否应静下心来,顺应自己孩子的天性,制定一份适合孩子成长的计划,不要人云亦云,追着流行走。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能顺应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儿童学习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学习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孩子快乐、自由的童年还给他们!
      要解放儿童,不是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他需要大家共同的合作。要使儿童真正获得“解放”,做家长的也要与教师一同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像温和的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舒畅地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12-09 13:15
      回复
        二2部 陈艳
        最近读了南师大刘晓东老师的作品《解放儿童》,其中刘晓东老师认为: 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选择适合孩子天性的内容教育给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但是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对于调皮的孩子大都是责骂,用自己的 威严去管理孩子。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即便是调皮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优点,如聪明、精力旺盛、语言表达能力强等等。如果我们选择批评教育的话,以后可以每次换着法子去刺激他们。比如,班级有人下课后喜欢打打闹闹,我们可以侧面夸其他同学,比如说某某真不错,下课后从不乱跑乱跳,还能认真学习,我们相信你也能和某某一样。 说完之后,相信刚刚听到这些话后,那个调皮的孩子会克制住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安分守己。
        另外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也不要一味地批评责骂孩子,我们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不理睬他,让孩子的心理紧张起来,自己把犯错的地方重新思考一遍,这样,调皮的孩子也会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等孩子冷静了。我们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已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虽然目前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很小,但他们的自尊心依旧很强,所以对待调皮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们进步。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1-08 07:26
        回复
          四年级一部李志勇 —读《解放儿童》有感 打开《解放儿童》这本书,触摸字里行间流淌的真知灼见,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深入浅出,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篇:尊崇天性。“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不自觉的限制儿童的游戏。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为了孩子的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9楼2020-01-09 17:25
          回复
            解放自我 释一年级二部徐抒言
            《解放儿童》这本书共用三个篇幅来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第一篇:尊崇天性。“游戏是儿童重要的生活方式”,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在不自觉的限制儿童的游戏。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为了孩子的安全。游戏当中孩子会全身心地投入游戏的世界,扭打、碰撞,诠释丰富的肢体语言。老师就会担心孩子别磕着了、碰着了。其实,老师的担心也是源于家长过多的呵护导致老师去限制孩子的游戏,游戏中是让孩子最容易出状况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师就会设置很多的框框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瞻前顾后,而不能真正的融入角色。“乡下有儿童成长的沃土”。乡下是美丽的,是童话滋生的原野,是梦想飞翔的地方。带有浓郁田野色彩和气息的《草房子》不就是曹文轩深藏内心的乡村生活吗?我来自农村,对乡村的回忆是夏日的夜晚,繁星点点,趁着夜色,常与同伴在户外尽情玩游戏。累了就围坐在大人旁边纳凉,享受着扇子传来的习习凉风。缠着村中的长者讲故事,那是何等的乐趣。乡下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乡间广阔的天地却赋予孩子一个美丽值得回忆的童年,培养了人间最纯厚的品格。而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非常富有,但缺少自然的滋养,缺少玩伴。真正适合孩子出外游戏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和家长交流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吃饭要哄着吃、跑着喂;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孩子在手工活动中说“老师我不会,你来帮我”;放学后家长看到孩子衣服脏了就会说下次小心点,别再把衣服弄脏了等等。我们不能把孩子当做笼中的小鸟,毕竟圈养的鸟儿是不能成大器的。
            第二篇:解放儿童。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双眼,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绘画时,老师说今天的主题为《美丽的大海》主要是教画轮船。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老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轮船,欣赏、教画,并让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画在画纸上。一个孩子迟迟不下笔,老师问:“为什么?”他回答:“美人鱼漂亮!我想画美人鱼!可是我不会画。”老师既苦口婆心又严厉地劝阻孩子:今天学的是画轮船,美丽的大海上怎么能不画轮船呢?所以这个孩子的作品便是勉为其难画出的轮船。如果,老师告诉这个孩子美人鱼就是把一半人和一半鱼画在一起,也许他会画出人脸鱼身或者鱼脸人身的美人鱼来,说不定还会画出一个热带鱼形象的美人鱼来,我想这也许是最有趣、最美丽的童画了。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我们教孩子在画大海时总会说大海是蓝色的,要用蓝色的彩笔;小草是绿色的,要用绿色的来画……如有个别孩子画出了不一样的色彩,老师就会说画错了。既然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就让孩子自由想象创作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教育儿童为主题,也说培养创造性,但是我们老师、家长真的理解这一点吗?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做到了吗?
            第三篇:走出误区。从“三寸金莲”到“超前教育”书中的这些描述无不让人痛心与反思。很多孩子已经去学了英语、钢琴、舞蹈、绘画,还有一些跆拳道、溜冰、快速识字等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应试教育PK素质教育总是前者胜。当前的教育环境使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费尽心思,一起交流时对于孩子在辅导班的成绩是津津乐道。家长们不知道,顺其天性是儿童成长的根本。“蛹未必就一定会变成蝴蝶,而蝴蝶却一定是由蛹变来的。当蝴蝶还潜在于蛹的形态之中的时候,我们任意地要求蛹长出美丽的翅膀,要求蛹也像蝴蝶那样翩翩飞翔。”多可悲的举止啊!可现在幼小的儿童不就是任社会摆布的蛹吗?家长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在孩子身上实现,为了自己在朋友面前的面子,超前识字、超前教育、过热的幼儿英语学习等不合孩子天性的教育却存在着,经久不衰。于是孩子在一项项兴趣学习中失去了兴趣,失去了自己快乐的童年,失去了应有的童趣。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环境,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可“拔苗助长”的做法却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作为家长,是否应静下心来,顺应自己孩子的天性,制定一份适合孩子成长的计划,不要人云亦云,追着流行走。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能顺应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儿童学习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学习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孩子快乐、自由的童年还给他们!
            要解放儿童,不是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他需要大家共同的合作。要使儿童真正获得“解放”,做家长的也要与教师一同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像温和的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舒畅地学习。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1-09 21: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