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原载于《秀州钟》(第18期,1946年),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母校在上海的一段历史。现节录转载,供广大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秀州母校的存在与发展。
大地烽火起
漫天的野火烧遍了锦绣的河山,素称富庶的江南,随着“八·一三”的炮声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变成了人间的地狱。然而敌人所能摧毁的只不过是物质,它撼动不了我们的精神——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坚韧不拔的;我们秀州中学一向维护的。
当1937年11月间,敌人逞凶于两路沿线,我校在桐乡、新塍、崇德三处的分校完全退至洛舍,但洛舍是一个背山负水的村子,一旦有故,便没有生路了。有一天晚上,校长从梦中惊醒,深知事情的可虑,于是与王文江君偕行去杭,探听实在的情形。一到杭州,却是如人死城,传说“敌人已兵临城下”,情况可说是十分凌乱和恐怖,于是校长即请王君火急重回洛舍。宣告在洛的师生们,组织小队避难,各找安全的地带一避。
因缘的开始
1938年的春天,火药味儿正弥漫在整个的华中。校长来到了已成孤岛的上海,其他华东区的校长也相率来沪。华东基督教教育协会召集避难校长会议,动议筹设华东区基督教联合中学,推定我校顾校长,弘道周觉昧,越光盛承裕等校长,着手筹备,于是赁江西路451号屋舍设立华东基督教联合中学,首先参加的学校有我校秀州,杭州的惠兰、弘道、之江附中,江阴的辅实、励实,南京的金陵附中等七校,每一校献金100元,作为开办费用,推定顾校长为校长。第一个学期学生人数是355人,我校占了百人左右,教职员占10余人,秀州实在是联中的主力之一。其后联中扩展至16个学校单位,1000余学生,70余教职员,这样集华东基督教学校的菁华于一处,光射于敌伪环视的孤岛中,引照了无数纯洁的青年,为国家保卫了一部分的元气,不是极难能可贵吗?
另一个镜头是:在漫天的烽火里,在向西迁撤巨大的人流里,我们的俞师沧泉,姚师亮臣,顾师亚秋,陆师
永殿,也正率领着一群热情爱国的同学走上流亡的旅途,为了争取明天的胜利。
所以,这可说是一段抗战因缘呵!
大地烽火起
漫天的野火烧遍了锦绣的河山,素称富庶的江南,随着“八·一三”的炮声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变成了人间的地狱。然而敌人所能摧毁的只不过是物质,它撼动不了我们的精神——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坚韧不拔的;我们秀州中学一向维护的。
当1937年11月间,敌人逞凶于两路沿线,我校在桐乡、新塍、崇德三处的分校完全退至洛舍,但洛舍是一个背山负水的村子,一旦有故,便没有生路了。有一天晚上,校长从梦中惊醒,深知事情的可虑,于是与王文江君偕行去杭,探听实在的情形。一到杭州,却是如人死城,传说“敌人已兵临城下”,情况可说是十分凌乱和恐怖,于是校长即请王君火急重回洛舍。宣告在洛的师生们,组织小队避难,各找安全的地带一避。
因缘的开始
1938年的春天,火药味儿正弥漫在整个的华中。校长来到了已成孤岛的上海,其他华东区的校长也相率来沪。华东基督教教育协会召集避难校长会议,动议筹设华东区基督教联合中学,推定我校顾校长,弘道周觉昧,越光盛承裕等校长,着手筹备,于是赁江西路451号屋舍设立华东基督教联合中学,首先参加的学校有我校秀州,杭州的惠兰、弘道、之江附中,江阴的辅实、励实,南京的金陵附中等七校,每一校献金100元,作为开办费用,推定顾校长为校长。第一个学期学生人数是355人,我校占了百人左右,教职员占10余人,秀州实在是联中的主力之一。其后联中扩展至16个学校单位,1000余学生,70余教职员,这样集华东基督教学校的菁华于一处,光射于敌伪环视的孤岛中,引照了无数纯洁的青年,为国家保卫了一部分的元气,不是极难能可贵吗?
另一个镜头是:在漫天的烽火里,在向西迁撤巨大的人流里,我们的俞师沧泉,姚师亮臣,顾师亚秋,陆师
永殿,也正率领着一群热情爱国的同学走上流亡的旅途,为了争取明天的胜利。
所以,这可说是一段抗战因缘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