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以前的老贴:“豹子”挨打
在现在的动物中,与我们人类最近的近亲是黑猩猩。黑猩猩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刚果河以北,西至几内亚和喀麦隆,东至乌干达的地区内,栖息于热带雨林和稀树干草原的边缘地区。
今天,人类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方面取得了极为惊人的成绩。在评价动物的能力时,我们往往也提出这方面的标准:它们会不会使用“工具”?并凭它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来判断接受实验的动物的智慧。
在这方面,黑猩猩无疑是名列前茅,仅次于人的。饲养的黑猩猩,在训练人员的指导下,在对待工具和机械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非洲野生的黑猩猩在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时,经常借助于一些物品,主要是不同大小的棍棒。最小的是草茎和小树枝。它们先把叶子弄掉,用它从树洞里取蜜和从白蚁巢里“钓”白蚁吃。它们用大木棒当作防卫武器。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动物学家柯特兰和他的同事,在非洲进行了多次很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豹子模型安上特殊的电动仪器,使它的头和尾巴能够活动,摆在树林间的空地上,有时还在假豹的爪子下放一只黑猩猩幼仔的模型,观察黑猩猩有些什么表现。
果然,黑猩猩一见,便号叫着向“豹”发起攻击。它们摇晃着小树,折断树枝,有时把小树连根拨起,挥舞着当作棍棒,想方设法恫吓“豹子”。黑猩猩还站成半圆形,围着对手。有的爬上树去,想看个清楚。似乎这只“豹”成了它们的一个难题。有的人类在演算复杂的算题时,一边思考一边搔头,这里的黑猩猩也是一边搔头一边抓搔整个身子。大概那只“幼仔”的遭遇使它们激动不安。这时,最小的黑猩猩被妈妈抱在胸前或背在背上,稍大一些的呆在大黑猩猩的身后。母猩猩时而回身把小黑猩猩抱起,时而把它们放下。
最后,黑猩猩们合伙向敌人发起了冲击———实质上只是恫吓。在每次进攻的间歇,就相对安静一些。这时,它们坐在地上,一边打量着“豹子”那不停地转动的头,一边吃着香蕉。到了傍晚,所有黑猩猩都消失在树丛里,“战场”上留下了十二棵折断和拨起的小树。
一年以后,动物学家们又在这里观察了这种有趣的场面。假豹的爪子下摆了一个玩具黑猩猩,放在黑猩猩经常出没的小路上。黑猩猩一见“豹子”,立即齐心发起攻击。不过与上一次有所不同,这次是一只颇有计谋的老母黑猩猩走近那只“豹子”,在安全的距离处嗅了嗅玩具黑猩猩,然后回到在一旁的黑猩猩中间,否定地摇了几次头,仿佛在说:“不是我们的小家伙。”或者“它已经死了”。后来所有黑猩猩都默默地走开了。
这是在刚果和几内亚的丛林里进行的实验。这里的黑猩猩,从来没有用棍棒去真正打过“豹子”,它们的“进攻”,实际上只是恫吓而已。
热带草原黑猩猩就迥然不同了。它们挥舞起两米或更长些的大木棒,一直朝假豹走去,甚至母的背着幼仔,也用力地挥舞起大棒。大棒打下去的速度用电影胶片计算,时速为90公里。这样的速度和力量,完全可以把活豹的脊背打断。
最后,黑猩猩首领抓住被痛打的假豹尾巴,猛然一掀,把“身子”和“头”分了家。完了,“敌人”死了!所有的黑猩猩都大胆地走近“死豹”,甚至连小家伙也去捅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