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会有人讲述环法英雄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七冠王,让阿姆斯特朗成为环法英雄,和乔丹一样,他被视为该领域里的神话。
兰斯·阿姆斯特朗,单身妈妈养育的男孩,25岁时几乎被癌症夺去生命的美国青年,在运动生涯的起步阶段普普通通的铁人三项运动员,以不可思议的环法七连冠结束运动生涯的自行车健将,可以说现在是这个世界的一个英雄。
这份简单的履历正像环法的赛程,有一种流动感,看起来迷人但真正骑行在这路上的感受却多少超出了语言所能描述的范畴。
阿姆斯特朗的生命之路正像环法最动人的山地赛段,一个接一个爬坡等着他,最初这爬坡看起来更像折磨,而到了后来,即使是在电视机前你多少也能体会到,在这样的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爬坡中人和山和车和自然和自己已经融为一体。
那是另一个世界,凡人阿姆斯特朗在其中被锻造成英雄,在这个世界里,也许只有沉默的山峰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努力,也许只有最强劲的竞争者才知道他有多么伟大。
山峰是一道杆尺
运动家对山峰最平实的描述是大家熟知的,“因为山在那里”,它出自伟大的英国登山家马洛里之口。
仅就海拨而言,环法的圣山阿尔卑斯无法与珠穆朗玛相提并论,但对环法车手而言,山峰的意义并不因此逊色。
比如,今年环法有一段爬坡持续25公里!25公里,坡度在7%左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你从华山脚下到华山之巅的高程,而车手在这样的爬山中还要保持20公里/小时的速度,也就是说,他只用1小时多一点的时间爬上华山。
这还没完,25公里之外,有时候一个赛段之内还会再有1个类似的爬坡以及2-3个接近的爬坡等着你,这又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五岳连在一起的话,那就意味着车手差不多需要在一天之内连续登上五岳。
还有,第二天,你还得继续,还有第三天、第四天,有时候环法在阿尔卑斯山安排多达5-6个赛段。
这样列举不是为了让你抓狂,而是为了让你体会环法的爬坡是个什么概念,然后我想告诉大家,7年间,在多达50个以上的爬坡赛段中阿姆斯特朗占据了统治地位,耀眼的黄衫来自爬坡,所有的环法英雄都是伟大的爬坡选手。
山峰的伟大让与他“较量”的人变得伟大。
在我看来,自行车是人与机器最适度的结合,而环法是人与自然最亲近的比赛。在大地的怀抱里穿行,与大山同呼吸,即便是阿姆斯特朗这样的超人也会有双腿麻木、下意识地向前行进的时候,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人——这自然之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环法和它的英雄之所以如此迷人,这是一个根由。
竞争者是一面镜子
1997年,年仅24岁的乌尔里希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环法总冠军,此时,阿姆斯特朗正在病榻上与死神搏斗。
两年后,阿姆斯特朗回来了,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乌尔里希的职业生涯,此后,乌尔里希只能作为一个阿姆斯特朗的竞争者和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失败者而存在。
这是世人的判断,因为你未在那路上你就不能体会车手间的关系。有的战斗让人成为仇敌,有的战斗让人成为朋友。7年来,阿-乌之间的战斗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也许是这样两个场景:
2001年,在一个艰苦的爬坡赛段,两个人突出大部队,紧咬着攻克最后的山峰。突然间骑在后面的乌尔里希连人带车冲到路边山沟里,那一刻,电视机前无数人发出了惊呼。此时,阿姆斯特朗没有绝尘而去,他停下来,等待乌尔里希的出现,当乌尔里希从山沟里爬出来的时候,他们拉拉手,两个人并肩骑行一程后才开始发力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