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吧 关注:210,116贴子:1,198,486
  • 5回复贴,共1

安意如:断翅蝴蝶,也要飞过沧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生,终归是不完美的。此事古难全。
安意如走进咖啡馆,所有的目光都自然而然地落在她身上。目如秋水,嘴角衔着微微的笑意,妆容精致,一头光亮的长发直直披肩。如今“美女作家”是一顶可以送给所有女性写作者的头衔,但安意如不同,剥离了“作家”,她依然是美的。只是更多的目光关注的是她的动作。她拄着双拐,虽然并不会跌倒,步子却费力得让人揪心。
她知道大家看她,依然坦坦然去柜台点咖啡,像闯进糖果店的小孩子一样犹豫着哪种点心更美味。然后落座,把拐杖靠在一边。我突然觉得,仿佛不完美的、有残疾的、让人怜惜叹惋的,只是她的拐杖而已。
人生,会有另一种可能
1984年,安意如出生在安徽宣城。由于早产缺氧,安意如患上了脑瘫,到了周岁时,别的孩子能爬能站了,她却连坐都坐不稳。医生明确告诉父母:这孩子的腿基本上没有治愈希望,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机能锻炼来改善。于是,每天早晨安意如起床后,母亲会拿来两块自制的木板,用带子将安意如双膝一边一个绑在板子上,让她在墙角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站到实在坚持不下去时,母亲或者医生就会来给她针灸、理疗、按摩。吃过饭,母亲会推来小三轮车让她骑,以改善运动神经。为了督促,母亲总是拿着一根毛衣针跟着,发现她偷懒就用针扎她的脚,疼得她哇哇直哭,每天折腾到晚上9点才能睡觉。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很难忍受的,但安意如却一直坚持着。有时候,双膝绑着木板站在墙角,透过窗户,看着一抹亮光,从徽州民居的白壁灰瓦马头墙中闪现,把天和凹凸不平的地平线分了开去,然后,天地缝隙间出现一条金黄色光带,金带在缓缓流淌,殷红的太阳很快就从金带背后慢慢出现,露出它那红红的面庞。
每当此时,安意如就会忘记双腿的不适,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朝阳的光辉中慢慢变得轻盈起来。
“从小我的愿望很简单:和别人一样而已。我对生活,并没有太不现实的要求。”
父母没有把安意如送到特殊学校,而是坚持送到普通学校就读。会有一些调皮的孩子总喜欢跟在她身后,刺耳地叫她跛子,用夸张的姿态学她走路。虽然感觉不好受,但从小就受尽痛楚的她,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因为行动不便更因为从小的习惯,当别的孩子在外嬉戏玩闹时,她会把时间留给阅读。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
中考报志愿前,安意如想了很久,最后报考了中专,学的是当时很热门的财经专业。上中专时,她又报了自考大专文秘,两个专业同时学,忙得不可开交。很多人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卖命,只有她自己知道,虽然她一直庆幸自己有这么好的家人,但她不愿意在小城过着安稳但内心很挣扎的生活。要走出去,就必须有生存能力,可以靠自己生活,尽可能地拿到一张好点的文凭,可以为这一切增加成功的概率。她相信人生应该有另一种可能,但她也知道,在机会来临前,自己需要蛰伏,需要等待。
花朵,自在开放
大专毕业后,安意如在一家私企找了份文秘工作。那家公司离家有半小时,交通不便,每天父亲要开车去接送她。“有一天风很大,把父亲鬓角的点点白发吹了起来。曾经帅得像陈宝国一样的爸爸,为我老了。”一个月后,安意如终于还是选择了辞职。
小时候安意如跟着外公长大,外公是旧式文人,读的是私塾,练的是毛笔字,讲故事都是《封神榜》《西游记》《七侠五义》《隋唐演义》,让她读的都是唐诗宋词。辞职后的安意如,开始在闲暇时写作。80后的她,选择的是非常80后的表达地点和表达内容:在新浪的论坛里“灌水”,开帖子分析金庸笔下人物性格。仅仅是因为喜欢,算得上是漫无心机。
彼时是2003年,网络正作为文学的全新战场被开辟。在论坛上结交的好友偶然间向寻找写手的书商推荐了素未谋面的安意如。安意如写出了青春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作为初出茅庐的写手,她的稿费是——1.6万元整。



1楼2009-08-22 18:36回复
     
     事隔多年,期间的境遇也是云泥之别,她却还记得这个数字。给记者说起的时候,既不是欣喜,也不是心酸,——“当时我能拿到的月薪也就是1000左右。这稿费比我当时一年的工资都高。”——那是种有一说一而不掺杂任何情感的复述。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很像那个世俗而精明的张爱玲。
    后来她果真和张爱玲结缘。2005年,她解读张爱玲生平的随笔《看张•爱玲画语》出版。
    但成就安意如成为“著名的80后美女作家安意如”的,当然是古典诗词赏析。
    写古典诗词赏析很偶然。最初,她无意中在网上搜元稹的一句诗:“唯将永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哀婉动人的诗句,用安意如的话说就是“那两句话把我煽着了”!
    她去寻别人的解读,却发现没有多少人写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大多是只言片语,写得好的更少,于是,她就动手把自己的理解写了下来。留意元稹,让她还发现一件逸事:元稹是《西厢记》张生的原型,而崔莺莺这个人在唐朝是真有其人,但文和人不符,于是安意如又从这个角度去写自己的感受。
    安意如的世界太小了,然而“寂”和“ 静”却往往契合了品读古典诗词的心境。并非科班出身的安意如,从《诗经》谈到纳兰容若,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谈到翁美玲。她的考据并不严谨,但这种用80后的视角和温婉从容的态度解读诗情的角度,是安意如独特的风格。
    人生并不完美的安意如,会反复强调“顺利”。这个将文字拿捏自如的女孩,这一次用词也是无比精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不是英雄造时事,而是时事造英雄。所以相比父辈的成功经验,80后更多地成就于自我的实现。他们不对自己进行刻意的培养和修缮,而是尽情尽兴地用这个时代给予他们的阳光,让自己最茁壮的枝桠随意开出饱满的花朵。如果被拣选,自然快乐,而没被拣选的,依然自得其乐。——花瓶中的花朵和深山中的花朵,都是开得一派烂漫的。
    安意如的顺利,在于欣然开放的她被时代选择。随着“百家讲坛”易中天、于丹的走红,新一轮“国学热”走向高潮。安意如的古典诗词赏析,衔接了古典和现代的情感缺口。很快,她在一年之内连续推出三本新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成为第一位靠解读古典文学出名的青年作家。著名戏曲评论家解玺彰说,如今愿意做这种普及性工作的人很少,“不光一个安意如,有10个安意如,100个安意如最好,她的普及受大众欢迎,我觉得意义就在这儿。”
    “当所有的船都行在水上时,总有船会相遇”
    成名未久,有人爆料安意如书中一些段落涉嫌抄袭。与一些抄袭判赔而不道歉的青年作家相反,虽然许多人认为安意如只是没有标明资料出处的借鉴,但她很快就在自己的博客中诚恳道歉,最终取得了对方的谅解。
    “我现在想,那时我刚刚出名,是内心火焰正盛的时候。在这样一个时候给我泼了冷水,让我适时冷了下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内心也因此变得更坚强。很好。”虽然她不愿意提及,但只要被问及,她敢于坦诚。
    她很快拥有了大批拥趸。“大多数是18~24岁的年轻人,女孩子多一些。当然我也遇见过奶奶级别的粉丝——有朋友跟我说,把我的书拿回家,奶奶一直霸占着。”因为她的文字,很多人开始疯狂热爱古诗词,热爱纳兰容若。
    可是你想不到,安意如自己却并不那么热爱纳兰容若。“他自视过高,受的磨难太少,总是为了不能经天纬地而闷闷不乐,却不知道自己并非这样的人才。不就是工作不对口么? ”
    “那你为什么选择写他?”
    “我喜欢李白,喜欢苏轼,所以绝对不写他们。如果太喜欢了,我怕自己好的也说好,不好的也看得璨若烟花。”
    她并非没有软肋,甚至会比别人更多,但这个外表羸弱的爱穿旗袍的温婉女子,内心强硬,更懂得如何用强硬包裹自己的柔软。或者说,这叫做精明。
    


    2楼2009-08-22 18:36
    回复
      2025-11-17 02:26: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


      4楼2009-08-22 18:45
      回复
        哎,小安,你啥时候能抄袭的少一点就好了,其实《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等都是抄袭了纳兰吧主豌豆黄的论文
        http://tieba.baidu.com/f?z=197090205&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C4%C9%C0%BC%D0%D4%B5%C2&pn=0


        5楼2009-08-22 18:49
        回复
          纳兰的那部分,没怎么看。但是《思无邪》和《陌上花开缓缓归》真的很不错,也可能是本身喜欢诗经和南北朝的缘故吧。


          6楼2009-08-22 18:56
          回复


            8楼2011-02-27 19: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