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神松姓名学吧 关注:36贴子:175
  • 0回复贴,共1
7、
接着讲辨别姓名学真假的方法。
观史可以知真假,让我们重温一段历史。
大家知道,从八十年代开始,姓名学在大陆迅速流行、迅速崛起。八十年代末和整个九十年代,姓名学传播的主要内容就是日本人熊崎健翁创制的五格剖象法。那时候五格剖象法在中国各地传播就像钢刀切豆腐一样,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你可以不喜欢日本人及其发明创造,但是,你必须得承认这段历史事实是真的。
回到八十年代晚期和整个九十年代那段历史,我们发现,日本姓名学(五格剖象法,这个五格剖象法呢,后来改名了,不敢再叫五格剖象法了,暂时叫做三才五格取名法)在中国的传播很牛逼,恰似昆仑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环宇……如入无人之境。
这不仅就让人想问一句:那时候中国本土的姓名学呢?哪儿去了?为什么没有抵抗力?挺丢人的,是不。
那时候中国本土的姓名学,那就是民俗姓名学喽。那时候民俗姓名学屈居日本姓名学之下。姓名学书籍的主题是介绍日本姓名学(五格剖象法)的,最后剩下个三五页,讲一讲民俗姓名学。民俗姓名学的地位,就是日本姓名学的补丁!
不要忘了这段历史。现在,民俗取名法头翘起来了,装成很古老很厉害的样子。我一直想问你民俗派:当日本姓名学入侵中国的时候,你干啥来?你要是真行的话,当时你为什么不跟日本的五格剖象法争一争谁是老大?
这说明中国原来没有成体系的姓名学。八十年代,中国本土的姓名学思想凑不成一本书,只能凑成几页纸,所以才让日本姓名学席卷过来。
换个角度,也可以这样讲:日本五格剖象法跑来中国闹一圈,就相当于做了一场测试,测试出中国本土没有已经定型的姓名学。
那时的民俗取名法,也就是几页纸,根本没有资格跟日本姓名学争斗。
再看今天的民俗姓名学,一本本的,都已经成书了,包装都很精美。咋来的?呵呵,还不是后来短期突击、添枝加叶的结果。
一想到民俗取名法偷偷地赶制、扩充那么辛苦,我就感觉到某些人也挺不容易的,跟劳模一样,偷偷地加班,还不愿说出来!
民俗姓名学不是旧的,而是新的。
我非常鄙视民俗取名法装古老、好像能代表历史传统的那种**行为。其实现在的各种姓名学都是新的,大家都站在相近的起跑线上。请记住这个结论,如果你想起名字,这个结论对于分辨各类姓名学的真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楼2019-10-17 10: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