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后(陈酿)
这里是音频的前两节,一共八节,想看就要去听音频了。
我承认,不论是作为太子,还是作为一个年已弱冠的男子,我都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躲在窗棂下偷听,这绝非君子作为。
但这并非我第一次偷听我的父皇和母后的谈话。而且我知道,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谈话。因为我的父皇,大元王朝的开国皇帝元旸,就要驾崩了。
这是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呼啸的风声穿堂而过,和细密的雨声一同灌进我的耳中,因此房中的谈话声难以听清。
忽然间,父皇的声音提高,带着迫切与沙哑。
“如今你已是皇后,我只求你……求你……”
“陛下多虑了,”母后的音调显然也随之提高,带着皇后的雍容华贵,“妾是您的皇后,妾死后会与您合葬。至于凤家小姐,她又与您何干?”
“她是你儿子的娘!”
一声惊雷响起,无端使人战栗。
“陛下想是病糊涂了,凰儿是我的儿子,从来都是。”
这时房门传来吱呀的声响,我迅速后退,将身子隐没在黑暗中。
门口处传来一声叹息,这声音我太过熟悉,它来自我的母后,悠悠的,哀怨的。
我幼时与她一同被囚时,她这样叹息。回宫成为皇后之后,她还是这样叹息。
我猜测此时她已在门边,她的声音清晰的传入我耳中,她说:“陛下,你可还记得多年以前,我抛弃家族同你私奔,那晚,也下了这么大的雨。”
良久后,母后的脚步声渐渐微弱,似已远去。
我自黑暗中探出头来,目送她身着玄裳的黑色背影,融入一片黑暗之中。
她的步伐从来都是不疾不徐,沉稳而笃定,仿佛世间没有任何事,能够扰乱她。
她似乎走到了前厅,我听见她充满威仪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陛下驾崩。”
二
我叫元凰,是大元朝的储君。在我仅有的二十年记忆里,以八岁为界。
八岁前,我与母后一同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凤家地牢里。那时的她蓬头垢面,左颊上有两道交叉的暗红色疤痕显得狰狞恐怖。
八岁之后, 她带着我回宫,脱胎换骨,疤痕消失,肤若凝脂。我细细端详她的面容,也难以从眉目间,辨认往日的痕迹。
可卫叔说这才是真正的她,美人如玉。
卫叔是开国大将军,是父皇的把兄弟。是后者最终能够得到天下的一大助力。他全名卫献,从小母后让我以叔父称之。
父皇驾崩第五日。夜,雨还没有停。我穿着孝服,夹一身冷冽的风雨之气,私访卫府。
卫叔已垂垂老矣,早年在战场上不慎坠马折断右腿。现如今,顶着太傅的虚衔,赋闲在家安度晚年。
卫叔以一种莫名的激动迎接我,带我进入他的密室,给我看了密室里,母后年轻时的画像。
那些画卷有的挂在墙上,有的铺在桌上,画中女子或颦或戾,高贵清华,自在眉间。
因为我是暗地到访,密室里只点了一支蜡烛,烛影摇曳。他以饱含沧桑的声音在一片昏暗中,为我讲述了一出非常俗套的折子戏。
我的母后,大元朝开国皇后,曾是寂月,曾是南方莱州望族,曾是嫡女,素有江南画书之称。
我的父皇,当时还是在乱世之中欲分一杯羹的起义者,勉强在北方的平洲站稳脚跟。
那年平洲突发瘟疫,父皇与卫叔冒险来到南方。欲向兴民世家岑氏求药。
在莱州街头,父皇买下一根簪子银质的,钗头凤鸟造型,凤喙处嵌着一小块碧玉,青翠欲滴,古朴雅致。
他对卫叔说将会送给未来的妻子,在那时,他听见湖边画舫中传出一阵琴声,似流水般淌过薄薄窗纸,泄入他的心底。酒一样醉了思绪也醉了心神。
父皇飞身上了画舫,立于屏侧,取笛伴奏。曲毕,他在那弹琴女子错愕的目光中,将银簪插到了她的发髻之上。
而后父皇与卫叔到岑家求药,当晚宿在府中。
夜半时分有人扣门,来者正是位女子,父皇凭借她发髻上的银簪,在昏暗的烛光中,辨认出她就是白日画舫中人。
原来她竟是岑氏的二小姐,从她急促的话语中,父皇得知了岑氏想要杀他的急迫性。
他这才想起,岑氏的长女前年嫁了统领南方的将军凌渠,而他曾在渠山之役中,舍下凌渠诱引。二人乃是死敌。
准备离去之时,他忽然朝她伸出手,很是诚恳的问道:“可愿随我一起走?虽然我现在一无所有,他日定以天下为聘,与子共赴白头。”
她慌张的低下头,再抬首时,面上已是一片笃定的神色。
那一夜,下着瓢泼大雨,她在嘈杂的雨声中握住父皇的手,对他说:“君有鸿鹄之志,妾自当生死相随。”
只因在人群中留意了那空灵婉转的曲子,只因为情到深处不自禁的和上两曲,人世间的一见,原来这般轻易的钟情。
这个故事颇有几分红拂夜奔的味道。母后后来反复对我说,她很后悔离开之前没有再回头望一眼,这座传承百年之久的府邸,这个抚养她长大的家。因为之后,随着凌渠的覆灭,世上再无莱州岑氏。
这里是音频的前两节,一共八节,想看就要去听音频了。
我承认,不论是作为太子,还是作为一个年已弱冠的男子,我都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躲在窗棂下偷听,这绝非君子作为。
但这并非我第一次偷听我的父皇和母后的谈话。而且我知道,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谈话。因为我的父皇,大元王朝的开国皇帝元旸,就要驾崩了。
这是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呼啸的风声穿堂而过,和细密的雨声一同灌进我的耳中,因此房中的谈话声难以听清。
忽然间,父皇的声音提高,带着迫切与沙哑。
“如今你已是皇后,我只求你……求你……”
“陛下多虑了,”母后的音调显然也随之提高,带着皇后的雍容华贵,“妾是您的皇后,妾死后会与您合葬。至于凤家小姐,她又与您何干?”
“她是你儿子的娘!”
一声惊雷响起,无端使人战栗。
“陛下想是病糊涂了,凰儿是我的儿子,从来都是。”
这时房门传来吱呀的声响,我迅速后退,将身子隐没在黑暗中。
门口处传来一声叹息,这声音我太过熟悉,它来自我的母后,悠悠的,哀怨的。
我幼时与她一同被囚时,她这样叹息。回宫成为皇后之后,她还是这样叹息。
我猜测此时她已在门边,她的声音清晰的传入我耳中,她说:“陛下,你可还记得多年以前,我抛弃家族同你私奔,那晚,也下了这么大的雨。”
良久后,母后的脚步声渐渐微弱,似已远去。
我自黑暗中探出头来,目送她身着玄裳的黑色背影,融入一片黑暗之中。
她的步伐从来都是不疾不徐,沉稳而笃定,仿佛世间没有任何事,能够扰乱她。
她似乎走到了前厅,我听见她充满威仪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陛下驾崩。”
二
我叫元凰,是大元朝的储君。在我仅有的二十年记忆里,以八岁为界。
八岁前,我与母后一同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凤家地牢里。那时的她蓬头垢面,左颊上有两道交叉的暗红色疤痕显得狰狞恐怖。
八岁之后, 她带着我回宫,脱胎换骨,疤痕消失,肤若凝脂。我细细端详她的面容,也难以从眉目间,辨认往日的痕迹。
可卫叔说这才是真正的她,美人如玉。
卫叔是开国大将军,是父皇的把兄弟。是后者最终能够得到天下的一大助力。他全名卫献,从小母后让我以叔父称之。
父皇驾崩第五日。夜,雨还没有停。我穿着孝服,夹一身冷冽的风雨之气,私访卫府。
卫叔已垂垂老矣,早年在战场上不慎坠马折断右腿。现如今,顶着太傅的虚衔,赋闲在家安度晚年。
卫叔以一种莫名的激动迎接我,带我进入他的密室,给我看了密室里,母后年轻时的画像。
那些画卷有的挂在墙上,有的铺在桌上,画中女子或颦或戾,高贵清华,自在眉间。
因为我是暗地到访,密室里只点了一支蜡烛,烛影摇曳。他以饱含沧桑的声音在一片昏暗中,为我讲述了一出非常俗套的折子戏。
我的母后,大元朝开国皇后,曾是寂月,曾是南方莱州望族,曾是嫡女,素有江南画书之称。
我的父皇,当时还是在乱世之中欲分一杯羹的起义者,勉强在北方的平洲站稳脚跟。
那年平洲突发瘟疫,父皇与卫叔冒险来到南方。欲向兴民世家岑氏求药。
在莱州街头,父皇买下一根簪子银质的,钗头凤鸟造型,凤喙处嵌着一小块碧玉,青翠欲滴,古朴雅致。
他对卫叔说将会送给未来的妻子,在那时,他听见湖边画舫中传出一阵琴声,似流水般淌过薄薄窗纸,泄入他的心底。酒一样醉了思绪也醉了心神。
父皇飞身上了画舫,立于屏侧,取笛伴奏。曲毕,他在那弹琴女子错愕的目光中,将银簪插到了她的发髻之上。
而后父皇与卫叔到岑家求药,当晚宿在府中。
夜半时分有人扣门,来者正是位女子,父皇凭借她发髻上的银簪,在昏暗的烛光中,辨认出她就是白日画舫中人。
原来她竟是岑氏的二小姐,从她急促的话语中,父皇得知了岑氏想要杀他的急迫性。
他这才想起,岑氏的长女前年嫁了统领南方的将军凌渠,而他曾在渠山之役中,舍下凌渠诱引。二人乃是死敌。
准备离去之时,他忽然朝她伸出手,很是诚恳的问道:“可愿随我一起走?虽然我现在一无所有,他日定以天下为聘,与子共赴白头。”
她慌张的低下头,再抬首时,面上已是一片笃定的神色。
那一夜,下着瓢泼大雨,她在嘈杂的雨声中握住父皇的手,对他说:“君有鸿鹄之志,妾自当生死相随。”
只因在人群中留意了那空灵婉转的曲子,只因为情到深处不自禁的和上两曲,人世间的一见,原来这般轻易的钟情。
这个故事颇有几分红拂夜奔的味道。母后后来反复对我说,她很后悔离开之前没有再回头望一眼,这座传承百年之久的府邸,这个抚养她长大的家。因为之后,随着凌渠的覆灭,世上再无莱州岑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