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连续听了些南开国乐相声社的节目,忽有一种回归坐标本位的感受,就此感慨一番。
近一两年来,相声界硝烟弥漫,一度觉得可能自己以后不再会像以前那样单纯地关注相声了。该从相声里获得的营养,已经在几年前吸收到头了。相声给予我精神提升的那种感觉逐渐远去。观众随从业者卷入名利的纷争漩涡,离舒服的那种相声却远了。
前一阵在喜马拉雅上听了大逗相声的一些新作,有锐意。让我相信相声市场会有不断的后劲。前两天李寅飞在微博上发了正体手写的几页纸,这种书法功底让我佩服他的国学底蕴够厚。他搭档叶鹏的家传戏曲功底也是稳稳的。 武启深在英语能力突破后,又返回了传统节目,有一番学贯中西的思想自由。底子稳、思想新、风气正, 未来可期。
由于近年来听相声要花钱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听商业团体的免费相声有微微的负罪感,所以不敢听得太深。天津三辈人几十年白听电匣子相声的习惯不是轻易能去掉的。商业团体以外,又找到了南开国乐这一批优秀的作品。脱离了名利的纷争,更让我感受到纯粹的民间艺术。我有段时间认为,我喜欢的相声,是八十年代那批作者和演员传递出的能量。时过境迁,那批人退了,相声也就变了。但是从国乐这里,我找回了最质朴的那种舒适。好比知道身体是否舒服人是多的,懂得医学指标的人是少的。近年相声圈流出了一些本不该流入观众中概念,从某种程度扰乱了听相声的纯粹感。各人接触相声的起点不同,有的人习惯把起点当原点。我有幸把原点定在天津的相声氛围。类似溥仪看文物那样,什么是假的?跟我家那些东西感觉不一样的就是假的。直接站在终点的人,有可能并不知道那些徒步而行者的心境。或者难听点说,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听了俩小时南开国乐的相声,觉得有必要发个声。无论是听相声多久的人,现在对相声是什么样的感受,踏下心来听两小时南开国乐的相声,四五段节目。想必会有一种坐标归零的矫正感。也许会像有的洋人第一次吃中餐的反应,一顿饭就能颠覆他过去几十年的审美观。
南开国乐的相声在哔哩哔哩有按场次整理好的节目列表。这几年零星听着国乐的,直到这两天我才意识到这种小气候的珍贵。具体哪些演员、节目、包袱好,我不提。现在相声观众缺的不是几个好果子,而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果园。作为观众,我更看中好土壤、好氛围,而不是所谓最好的那几个尖儿。他们演员的水平有高低,但欣赏相声注重的不该是盯着哪个拔尖。丰富幽默的范围,是对观众更重要的事情。随便找三五段,能得出一个较为平均的相声体验原点,这是珍贵的欣赏经验。我想让各位沉浸的是那种来自百姓的定位,想民众所想,说百姓所说。
从大逗和国乐这两支高学历相声队伍的共同点来看,似乎好相声和相声副业不矛盾。我以前就一直纳闷,那些说相声的、唱歌的、拍电视的,所有节目都在那,他们其他大部分时间做什么工作。尤其说相声的更没有经济地位。现在看来,相声也许就是适合作为一个副业,在最有精力、表达意愿的年纪出出好作品,然后就回归本业。把这种会说话、思维活跃、气质向上的精神贯穿在主业和生活中。这也是我钟意相声的一个主因。说学逗唱四门,学逗唱是舞台特有的,幽默的说和想,是普通人能从相声获益的最主要来源。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源于百姓正常需求的艺术,始终都在。人性不变,好节目就会存在。被埋没、被稀释、被压制,希望这些都是暂时的现象。即便外界战火纷飞,只要个人愿意,就可以躲在这些个小安全屋里自洽。
——————————
沉浸两小时,三五段,你会找到相声的原点。
近一两年来,相声界硝烟弥漫,一度觉得可能自己以后不再会像以前那样单纯地关注相声了。该从相声里获得的营养,已经在几年前吸收到头了。相声给予我精神提升的那种感觉逐渐远去。观众随从业者卷入名利的纷争漩涡,离舒服的那种相声却远了。
前一阵在喜马拉雅上听了大逗相声的一些新作,有锐意。让我相信相声市场会有不断的后劲。前两天李寅飞在微博上发了正体手写的几页纸,这种书法功底让我佩服他的国学底蕴够厚。他搭档叶鹏的家传戏曲功底也是稳稳的。 武启深在英语能力突破后,又返回了传统节目,有一番学贯中西的思想自由。底子稳、思想新、风气正, 未来可期。
由于近年来听相声要花钱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听商业团体的免费相声有微微的负罪感,所以不敢听得太深。天津三辈人几十年白听电匣子相声的习惯不是轻易能去掉的。商业团体以外,又找到了南开国乐这一批优秀的作品。脱离了名利的纷争,更让我感受到纯粹的民间艺术。我有段时间认为,我喜欢的相声,是八十年代那批作者和演员传递出的能量。时过境迁,那批人退了,相声也就变了。但是从国乐这里,我找回了最质朴的那种舒适。好比知道身体是否舒服人是多的,懂得医学指标的人是少的。近年相声圈流出了一些本不该流入观众中概念,从某种程度扰乱了听相声的纯粹感。各人接触相声的起点不同,有的人习惯把起点当原点。我有幸把原点定在天津的相声氛围。类似溥仪看文物那样,什么是假的?跟我家那些东西感觉不一样的就是假的。直接站在终点的人,有可能并不知道那些徒步而行者的心境。或者难听点说,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听了俩小时南开国乐的相声,觉得有必要发个声。无论是听相声多久的人,现在对相声是什么样的感受,踏下心来听两小时南开国乐的相声,四五段节目。想必会有一种坐标归零的矫正感。也许会像有的洋人第一次吃中餐的反应,一顿饭就能颠覆他过去几十年的审美观。
南开国乐的相声在哔哩哔哩有按场次整理好的节目列表。这几年零星听着国乐的,直到这两天我才意识到这种小气候的珍贵。具体哪些演员、节目、包袱好,我不提。现在相声观众缺的不是几个好果子,而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果园。作为观众,我更看中好土壤、好氛围,而不是所谓最好的那几个尖儿。他们演员的水平有高低,但欣赏相声注重的不该是盯着哪个拔尖。丰富幽默的范围,是对观众更重要的事情。随便找三五段,能得出一个较为平均的相声体验原点,这是珍贵的欣赏经验。我想让各位沉浸的是那种来自百姓的定位,想民众所想,说百姓所说。
从大逗和国乐这两支高学历相声队伍的共同点来看,似乎好相声和相声副业不矛盾。我以前就一直纳闷,那些说相声的、唱歌的、拍电视的,所有节目都在那,他们其他大部分时间做什么工作。尤其说相声的更没有经济地位。现在看来,相声也许就是适合作为一个副业,在最有精力、表达意愿的年纪出出好作品,然后就回归本业。把这种会说话、思维活跃、气质向上的精神贯穿在主业和生活中。这也是我钟意相声的一个主因。说学逗唱四门,学逗唱是舞台特有的,幽默的说和想,是普通人能从相声获益的最主要来源。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源于百姓正常需求的艺术,始终都在。人性不变,好节目就会存在。被埋没、被稀释、被压制,希望这些都是暂时的现象。即便外界战火纷飞,只要个人愿意,就可以躲在这些个小安全屋里自洽。
——————————
沉浸两小时,三五段,你会找到相声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