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自己的经验~不是大神,仅供参考
首先先说说公共课
英语一
英语和政治的复习我个人认为全程自己复习足够,不需要花钱报班。
英语一的复习我认为很关键的首先是背单词,选哪本单词书都可以,我当时背的是何凯文的1575,从3月到12月背了有n遍,书都背烂了。因为从小学英语我都觉得单词是最关键的,由于我也弄不清那些英语语法关系,听多少遍也没什么实质性的长进,但最后背会单词英语考试基本都拿下了。背单词前期背单词书,后期就一边做真题一边积累单词,真题里的生词不会的就边做边写在边儿上,等做完了就查,事实证明很有效果。
接下来就是做好真题,我反复刷真题刷了三遍
刚开始是暑假开始,大概7月中旬开始做的,我一般尽量下午是2点开始,(因为考研英语是下午,要一直保持那种考试的感觉),我当时留校复习,暑假包头非常的热,又热又看不懂真题,就在那种状态下效率很低,一下午平均做一篇阅读,做一遍,自己翻译一遍,一边翻译一边就等于练习了长难句分析+句子翻译,也不知道这种方法对不对,最后英语考了64,我觉得还是有点用的。当时暑假某都也开始上课,我只去听了几天何凯文阅读,以他的kk三步法(定位,替换,排除)这个思维去做阅读我觉得还是可以的,虽然我不喜欢他这个人(小声bb)。其他的英语课程都没听,我专业课复习的太晚了,所以我觉得把时间花在考研班的课程上太浪费时间了。
作文是用最后一个半月背王江涛的作文书,大作文小作文都背了大概7、8篇,背完很容易忘,但是也锻炼了语感。最后自己总结了一个模版,大家普遍作文都这样的操作,反正最后考场上灵活运用就行。
政治
政治全程跟紧肖大大的步伐。补习班的课程依然没听。暑假应该开始刷精讲精练和肖1000,但由于我忙着弄专业课,最后还是9月开始才正式复习政治的。精讲精练看一章,做一章1000题。最后1000题刷了三遍,记得一开始用铅笔,循环刷。
政治推荐大家多多关注肖秀荣老师,按他的方法来,我就不多言啦。
专业课
文学综合
陕师文学综合四选二,我选的是现当代+文学理论,基本上大家除了选文学,配套的那门都选文学理论,这样复习量小一点。
首先说现当代文学,这是大佬,折磨我半年。
现当代文学的复习最关键的是看书了,现在陕师已经给出了大纲和参考书目,以前都没给,大家要考的话仔仔细细的去官网查查。我当时7月20到9月前,先刷了一遍还是两遍朱栋霖上下册,还跟着写了一遍笔记,同时把历年真题标注上去,大概明白了考试重点。但看完这两本书还是一脸懵,对整体的知识还是很不清晰,然后9月开始看钱理群30年,陈思和的当代文学史教程,(我一直没看过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一起复习的小伙伴说这本书相对来说有点晦涩,而且我也没时间看那么多,当代那部分基本上就靠陈思和的书复习的。大家别学我,要早早复习,别中途换专业,火急火燎的。)又买了一套学姐的笔记,结合起来疯狂的复习了三个月,在11月的时候终于有了点眉目,脑海中对各阶段的思潮,流派都清晰了起来。同时也结合着这些笔记开始了所谓的二轮复习。我把重点的作家,重要的思潮流派自己整理了一遍,最后就拿着这些开始背了。一边整理一边背,背的时候其实也不能生背,陕师每年考的题总是出其不意的,我们不可能啥都涉猎了,所以背的时候要结合作家所处的年代,所属的流派,整体的思潮来背。(比如沈从文属于京派,注重乡土中国的书写,散文式小说文体,就要和他的所属流派结合回答)。
文学理论我的复习是以童庆炳的书为主的,先边看书边列了一遍框架,然后把真题标到框架上,接下来就按章背了,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背。其中那些理论家和著作需要特别的注意。(从去年开始陕师给出了一些新的书目,这些书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看看,但要以童书为主)
语言综合
语言综合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我是以兰宾汉版为主,黄廖版为辅来复习的。基本上也是边看书边结合笔记刷了n遍,然后就是根据真题找出重点,比如音标啊,调值,词汇,句子分析啊这些。每年语言综合考的题型是比较固定的,要把握好真题。后期以练习为主,书上的题都要做透。
古代汉语分文选和常识,文选标星号的都要熟悉,能翻译。常识要记会,能举例并运用。古汉基本上是要看三四遍以上的。除了课本之外要看左传,每年的翻译题基本上都出自左传。
还有陕师每年都会考小篆,历年都是根据小篆写楷体,只有去年是根据楷体写小篆,难度下降了不少。我当时复习这个部分是把所有书上的小篆在A4纸上全部列了出来,在用红笔把历年考过的字标了出来。然后就每天晚上回宿舍之前拿出来看看。形声和会意的字比较多。
首先先说说公共课
英语一
英语和政治的复习我个人认为全程自己复习足够,不需要花钱报班。
英语一的复习我认为很关键的首先是背单词,选哪本单词书都可以,我当时背的是何凯文的1575,从3月到12月背了有n遍,书都背烂了。因为从小学英语我都觉得单词是最关键的,由于我也弄不清那些英语语法关系,听多少遍也没什么实质性的长进,但最后背会单词英语考试基本都拿下了。背单词前期背单词书,后期就一边做真题一边积累单词,真题里的生词不会的就边做边写在边儿上,等做完了就查,事实证明很有效果。
接下来就是做好真题,我反复刷真题刷了三遍
刚开始是暑假开始,大概7月中旬开始做的,我一般尽量下午是2点开始,(因为考研英语是下午,要一直保持那种考试的感觉),我当时留校复习,暑假包头非常的热,又热又看不懂真题,就在那种状态下效率很低,一下午平均做一篇阅读,做一遍,自己翻译一遍,一边翻译一边就等于练习了长难句分析+句子翻译,也不知道这种方法对不对,最后英语考了64,我觉得还是有点用的。当时暑假某都也开始上课,我只去听了几天何凯文阅读,以他的kk三步法(定位,替换,排除)这个思维去做阅读我觉得还是可以的,虽然我不喜欢他这个人(小声bb)。其他的英语课程都没听,我专业课复习的太晚了,所以我觉得把时间花在考研班的课程上太浪费时间了。
作文是用最后一个半月背王江涛的作文书,大作文小作文都背了大概7、8篇,背完很容易忘,但是也锻炼了语感。最后自己总结了一个模版,大家普遍作文都这样的操作,反正最后考场上灵活运用就行。
政治
政治全程跟紧肖大大的步伐。补习班的课程依然没听。暑假应该开始刷精讲精练和肖1000,但由于我忙着弄专业课,最后还是9月开始才正式复习政治的。精讲精练看一章,做一章1000题。最后1000题刷了三遍,记得一开始用铅笔,循环刷。
政治推荐大家多多关注肖秀荣老师,按他的方法来,我就不多言啦。
专业课
文学综合
陕师文学综合四选二,我选的是现当代+文学理论,基本上大家除了选文学,配套的那门都选文学理论,这样复习量小一点。
首先说现当代文学,这是大佬,折磨我半年。
现当代文学的复习最关键的是看书了,现在陕师已经给出了大纲和参考书目,以前都没给,大家要考的话仔仔细细的去官网查查。我当时7月20到9月前,先刷了一遍还是两遍朱栋霖上下册,还跟着写了一遍笔记,同时把历年真题标注上去,大概明白了考试重点。但看完这两本书还是一脸懵,对整体的知识还是很不清晰,然后9月开始看钱理群30年,陈思和的当代文学史教程,(我一直没看过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一起复习的小伙伴说这本书相对来说有点晦涩,而且我也没时间看那么多,当代那部分基本上就靠陈思和的书复习的。大家别学我,要早早复习,别中途换专业,火急火燎的。)又买了一套学姐的笔记,结合起来疯狂的复习了三个月,在11月的时候终于有了点眉目,脑海中对各阶段的思潮,流派都清晰了起来。同时也结合着这些笔记开始了所谓的二轮复习。我把重点的作家,重要的思潮流派自己整理了一遍,最后就拿着这些开始背了。一边整理一边背,背的时候其实也不能生背,陕师每年考的题总是出其不意的,我们不可能啥都涉猎了,所以背的时候要结合作家所处的年代,所属的流派,整体的思潮来背。(比如沈从文属于京派,注重乡土中国的书写,散文式小说文体,就要和他的所属流派结合回答)。
文学理论我的复习是以童庆炳的书为主的,先边看书边列了一遍框架,然后把真题标到框架上,接下来就按章背了,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背。其中那些理论家和著作需要特别的注意。(从去年开始陕师给出了一些新的书目,这些书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看看,但要以童书为主)
语言综合
语言综合分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我是以兰宾汉版为主,黄廖版为辅来复习的。基本上也是边看书边结合笔记刷了n遍,然后就是根据真题找出重点,比如音标啊,调值,词汇,句子分析啊这些。每年语言综合考的题型是比较固定的,要把握好真题。后期以练习为主,书上的题都要做透。
古代汉语分文选和常识,文选标星号的都要熟悉,能翻译。常识要记会,能举例并运用。古汉基本上是要看三四遍以上的。除了课本之外要看左传,每年的翻译题基本上都出自左传。
还有陕师每年都会考小篆,历年都是根据小篆写楷体,只有去年是根据楷体写小篆,难度下降了不少。我当时复习这个部分是把所有书上的小篆在A4纸上全部列了出来,在用红笔把历年考过的字标了出来。然后就每天晚上回宿舍之前拿出来看看。形声和会意的字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