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6日漏签0天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吧 关注:8,973贴子:20,81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北京中医药...吧
>0< 加载中...

中医辨证学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凤头钗的生活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王天芳老师讲课逻辑严谨,娓娓道来。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无聊,但是她身上有宝贵的严谨治学的态度。我想,这也是我们学硕需要具备的一个重要的素质。
一、相关概念辨析
1.症:症状(symptom)和体征(sign)
✔症状是指医生通过问诊获得的,病人主观感受到的各种痛苦和不适的疾病现象。
体征则是医生通过望诊、闻诊、切诊等诊察方法获取的病人的各种异常征象。(摘自《关于中医术语“症”、 “症状”及“体征“的界定》
既然是中医术语,定义要尽可能展示中医特色(谨记!)
2.证/证候: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
证型:放在某一疾病下,常见的证候类型。
证候要素:构成证候的最小单元,主要包含病位类和病性类两大类。、
3.辨证:“辨证”就是把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4.病:广义相对于健康而言;狭义上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规律的总结。
但中医很多时候以症状作病名,导致病名应用萎缩。
二、常用辨证方法各自特点及相互关系
八纲辨证(纲领)
另有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阴阳虚损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
三、证候研究方向
1.证、症规范化研究;
2.证候的标准化研究;
3.证候的分布与演变规律的研究;
4.证候的现代生物学技术的研究。


  • 凤头钗的生活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八纲辨证疑难解析
八纲基本证候包括: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以阴阳为纲,从不同角度认识疾病。八纲基本证候间又存在相兼、错杂、转化、真假、重复的关系。
(一)概念区分
1.表:与里相对而言,指疾病的外内、浅深。外、内,指疾病的病位。浅、深指疾病的发展趋势。
表证的特点:病位浅(肌表层);见于外感病早期(有一组特异表现)。
肖相如老师对“表证”的概念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现代的中医教材讲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不仅在理论上有失偏颇,而且也不利于指导临床。“恶寒”是表证的特征性表现, “恶寒”的形成机理是寒邪束表, 卫气被遏, 卫气不能发挥温分肉的功能所致。因为寒性收引、凝滞, 所以只有寒邪侵袭肌表, 才能束缚卫气, 才能导致恶寒, 才能形成表证。因此, 临床上是不可能有所谓的“风热表证”的。……“风热表证”是“热邪犯肺兼表证”。(摘自-肖氏“中医表证辨治思路”及其临床价值)以这样的理论来解释银翘散中荆芥、淡豆豉的应用我觉得确实更加合理。
2.半表半里证:一指少阳证。少阳证有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往来寒热”。本科的时候,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寒来热往,或热来寒往。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老师对此有过更深刻具体的讲述。“往来寒热”首先,指患者发冷发热持续比较长的时间;第二是指患者的自我感觉。他认为患者感觉到的心胸烦热,但是四肢冰冷,上部热而下部寒冷,半边热、半边寒,都是寒热往来的表现。这就拜托了寒热往来的时间限定。第三,寒热往来有时表现为一种过敏状态。首先是对温度变化的敏感,还有对湿度、气压、音响、气味的敏感,等等。
另外,黄煌老师把“往来”理解为,一是指疾病迁延性,病程慢性化;二是指节律性,;三是指没有明显的节律,时发时止,不可捉摸。
一指病在膜原,皮里筋膜之外。对“膜原“一词一直不知其意,查阅了任继学先生的相关文献资料后,有了些许的了解。募原在机体上的部位,并不是局限于半表里的部位,更不是肠胃之间仅有此组织,而是布局于机体内外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在体内深处式分布在脏与腑互相连结空隙之间,在体表浅处式分布在肌肉与皮肤相接间隙之地。……中医所谓募原,相当于“肌肉系统中的筋膜与健膜,消化系统中的肠系膜、腹膜,呼吸系统中的胸膜”以及网状内皮系统等组织,亦包括了淋巴系统组织。(摘自《试问募原》)
文章中还总结了膜原的生理功能:一是体内气化与体液循环的重要辅助器官,是三焦系统的辅助系统;二是游行卫气,抵御外邪。


2025-08-16 02:50: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凤头钗的生活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
第一,相兼,按照排列组合,表里、寒热、虚实,会组成8种证候,但事实上只有六种,排除了表虚证。
“表虚”的含义有二,一是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相对而言。太阳中风表证乃风伤营卫之和谐而有汗出之症状;寒性收敛,犯表易致腠理闭阻而无汗,故呈太阳伤寒之特征。太阳中风证病因乃外感风邪,病机为风邪袭表,营卫不和,卫强而营弱。所谓“卫强营弱”,指卫气亢盛于表,营阴相对偏弱。属实证范畴内的营弱,而非正虚邪恋。(《太阳表虚非虚浅论》)因此这种太阳中风实则“是表不是虚”。
“表虚”还有另一个含义,指的是肺气虚或肺脾气虚,导致卫表不固,容易感冒。这种情况“是虚不是表”。
第二个关系是错杂,有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其中心肾不交引起的寒热错杂,探讨甚多。《浅谈广义“心肾不交”的分型论治》将“心肾不交”分为五大类:心肾阴阳不调、心肾精气不交、心肾神志不交、心肾经络不通、心肾升降失常。(另写一篇)
第三,转化。包括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第四,真假关系。


  • 凤头钗的生活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李峰老师讲辨证(9.27)
。。。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当时听课的时候有很多感想,但是当时没有写下来,现在也想不起来了。
课堂上有个同学提问:现代人的饮食生活习惯和古代相比已经大大改变了,《黄帝内经》中的一些法则是否还能适用?
李峰老师的回答让我很受启发。“《黄帝内经》提供给我们的不是原则,而是一种思维模式。”
对的!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思考方式。《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的不是一些死板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灵活的思维。用变化的观点、用天人合一的观点去认识生命、去健康生活。
还有一个同学质疑《黄帝内经》中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举例说她的一个朋友,没有遵循《黄帝内经》提出的饮食原则,在一段时间内高脂饮食,但是身体感觉很好。
李峰老师这样回答:“我们中医讲疾病是什么?失常。所以,治病就是调常,让人体恢复正常水平。你的朋友的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1.她本身的身体就缺少高脂肪的东西,她需要摄入这些东西来保持平衡;2.这里有一个量的问题,她的每天的摄入量,以及她持续的时间,我想,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会有过犹不及的情况出现;3.人体本身很复杂,当突然有新的,原来没有的东西进入身体时,身体会兴奋,使之前存在的不适症状暂时消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李峰老师讲课的时候很喜欢用“圆机活法”一词。
上网百度了一下:圆机,是指完善自己的阴阳五行理论及临证思维,不管是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还是脏腑辨证,都要形成自己完满的理路,能够符合阴阳五行理论。
活法,是根据临床辨证的结果,应用灵活的方法去治疗疾病。就是因人、因时、因地、因证的不同,采取合适的方法。
其实听起来本科上课时老师都讲过。但这四个字背后,需要对经典的熟读精思,需要长时间的临床经验与反思。
讲完课后,同学们习惯性地鼓掌,李峰老师连忙轻声细语的说,别鼓掌了,我们下课早,别影响其他教室的同学上课。
小小的细节,却很让人感动和钦佩!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北京中医药...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