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3兰展现的这种蛰伏能力——俗称放长线钓大鱼,在原著也有体现,不过其结果都没有M23这么有力度。一个是满月篇(42卷),从便利店篇开始,兰发现了朱蒂老师藏在镜子后面的照片后开始怀疑;到满月篇,在去调查的路上,慌乱之中躲进后备箱里,听到枪声报了警救了人;最后以被忽悠过去,草草收场。怎么说,满月篇,兰这条暗线持续两个系列,以兰出其不意救人达到高潮,以兰一无所知落幕。相比于M23的兰,少了些沉稳多了些慌乱,少了些谋划多了些意外,少了很多真相多了很多隐瞒,兰主动去探求,但没有主动权。如果以探员来打比方,满月篇的兰算是个立大功的懵逼实习生吧。

另一个是14-25卷的兰怀疑身份梗。14卷是兰第二次怀疑柯南,虽然男主被有希子帮着忽悠了兰,但兰并没有完全相信男主母子的说辞,于是便开始了长达12卷的怀疑。从暗中观察,到逐步试探,到最终确定自己的所想,再到公主骑士篇又双被瞒过去。这期间,兰一直都是按兵不动,隐忍不发。而这个连男主都想不通的隐忍原因,被服部轻易宣之于口:她在等你亲自告诉她。不过,跟满月篇一样,这个身份梗又双以被隐瞒落幕。跟M23相比,对于兰来说仍是始终少了很多真相,多了很多隐瞒。思虑如细雨绵绵,然而真相却消失无踪。

在此期间,兰也多以观察为主,试探次数很少。明明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兰却并没有好好利用,而是直接选择【放弃掌控主动权】,放弃制造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局面,选择了更为曲折被动地隐忍不发。虽然可以理解为,经历了前两次的隐瞒,兰想要一个更稳妥的证据。但其实,在大量观察、按兵不动的基础上,兰完全可以选择利用好这个主动权寻找更有利的证据,因为这是兰手中最大的筹码。毕竟,男女主围绕身份梗博弈时,男主那边那么多大神帮他;对于兰来说,本来手上就没什么筹码,再主动放弃这个主动权,真的非常遗憾。

这两次放长线钓大鱼的能力展现,兰的行动与M23相比,都多多少少没有那么坚实有力那么尽如人意,实际上就是放弃、没有【主动权】。不过毕竟一个黑组线,一个身份梗,73一直强调“不要让她卷进来”,粉丝也将其解读为“为了兰好”,衍生出很多诸如:兰不适合黑暗,甚至把某位女士的温室论都搬出来了。(虽然我寻思着:经历了纽约篇等那么多案件,兰的遭遇和所见所闻也不比碰黑组差到哪里去。)“不能把兰卷进来”的初始设定,奠定了兰从始至终的被动局面(主动权的丧失)和弱势地位(信息不平等)。更糟糕的是,一旦添上对她不上心的态度,就变成了严重阻碍她个人发挥的枷锁。满月篇后,兰的戏份、表现、出彩度如何,一直追原著的人都很清楚我这里也不一一阐述。应该来说“不把兰卷进来”是很好的边缘/弱化她的理由。
然而M23从一开始就打破了这个设定,让兰一开始就看穿了一切,之后一切的布局都是兰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不是被动地被瞒在鼓里,当男主的传声筒、跑腿的、恋爱对象、附属品,对身份梗和黑组不闻不问不想。因此,M23兰的设局与其后的演戏,是哪怕原著早中期也没有过的,【M23更好地强调了兰的主动权、反应力、智谋、沉稳冷静以及独当一面的能力】。

M23,兰的关键词就是【主动权】。如果你回顾以前,基本上,无论是剧场版还是原著,兰都是【被动的】,是基于环境改变和情景需求而被动的做出反应和选择。被动行为当然需要很高的双商和技能需求,但这个【主动权】为什么这么重要,是因为在名柯的大环境下,主动权几乎都在男性角色手里,女性角色很少很少拥有主动权。兰因为身份梗和“被保护”,什么都不能知道,什么都蒙在鼓里,同理其他所有不知道黑组存在也不参与案件的主要常驻女性;灰小姐也是因为黑组和被保护,再加上她本身的性格,一直处于被动;朱蒂老师刚出场倒是有些行动,不过满月篇后不了了之;世良算是能掌握一定主动权,不过从最近的漫画来看,也是轻易的被她大哥压制的死死的;贝姐不仅出场少,现在也没看出来她的行动和态度;玛丽有主动出击的心,但没这个条件。
所以这回M23,兰全程对基德掌握着主动权,其实算是某种意义上,和重要男性角色们的第一次平起平坐,不再被动需要,被动等待,被动反应,而是真正的掌握着局势节奏,使其对自己更有利,主动出击。不知道兰的这些剧情是谁设计的,希望大仓和女导演能保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