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贞吧 关注:1,557贴子:49,834
  • 8回复贴,共1

俗读《道德经》第15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蔽复成。



1楼2009-08-13 22:15回复
    旧时专心修行守道的人,总是玄妙通达,令人深不可测。故一般人难以理解,我在此也只能勉强形容他们的样子了:谨慎从事有如寒冬涉水;时常警觉好像四邻有犯;恭敬庄重总是做客模样;行为洒脱常如冰雪消融;纯朴厚道像是天然本性;心境旷达确似虚怀若谷;性情随和犹如浊水厚道(意为对人宽厚,不刻意苛求、不为难对方)。谁能够做到浊而有度、静能澄清呢?谁能做到长安久居、动则生机呢?真正得道修成的人,是从来不会自满的,也正是因为不会自满,他们才能不断自我创新,步步进步,超越常人。


    2楼2009-08-13 22:17
    回复
      2025-09-02 00:11: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豫:意为犹豫、迟疑。古时指大象,原意为性情迟缓。
      2、犹:意为担心、警觉、戒备。古时指一种猿类动物,性情警觉。
      3、俨:意为庄重、恭敬。
      4、涣:意为不计小节、不计前嫌、不计得失。
      5、敦:意为诚实、厚道、朴实。
      6、浊:此处意为宽厚、不苛求、宽以待人,有“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之意。


      3楼2009-08-13 22:21
      回复
        本章为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五章。本章的中心意思,就是说明“得道修成者”的基本特征与教养之得,既说明想得道者应当具备的水平,也说明修成者能够具备的素质。正因为如此,历来凡人百姓均视出道者为不凡之人,或称师傅,或是高士,或称大师,或称仙人,或称先知,或称圣者,无一不显示其与平常众生不一般之意。
        当然,这或许是老子对求道欲修者的要求与标准,未必是自称“出道者”均能具备的素养。这一点,与时下各类头衔、名誉、职称、称号、证书……一般,只不过是头衔、名誉、职称、称号、证书……而已,信则是真事,不信则冷清。要不,怎么会时常看见“身披道服好化斋,换衣入世笑人痴,人走茶凉本无事,可怜待客费心机”之世态景象呢!


        4楼2009-08-13 22:22
        回复
          这是一个典型的修炼过程的描写。


          5楼2009-08-14 03:41
          回复

            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祝2010新年快乐,时时好心情!


            6楼2010-01-01 02:05
            回复
              老子是得道的高人。


              7楼2010-01-01 16:13
              回复

                ★ 财旺福旺运气旺,万马奔腾迎旺年!祝您新年快乐!


                8楼2010-01-01 17:07
                回复
                  2025-09-02 00:05: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平平淡淡才是真。


                  9楼2010-01-01 23: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