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吧 关注:89,776贴子:521,320
  • 2回复贴,共1

清华调研:川震赈灾捐款八成变“税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四川地震赈灾的慈善捐款究竟去向何处,最近再次引起关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支团队经半年调研后发现,来自无数公众个人或企业腰包的捐款,极可能有80%左右流入了政(和谐)的财政专户,变成了政(和谐)的“额外税收”,由政(和谐)部门统筹使用。
     《中国青年报》昨天在报道中引述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发现:截至去年11月,全国收到的地震捐赠资金为652亿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38亿1755万新元),其中约58%由政(和谐)直接受捐,政(和谐)部门使用。
     另外31%是捐给了各地红十字会、慈善会以及地方公募基金会。按照中国国(和谐)务(和谐)院下达的文件,这笔钱可以由地方性公益组织自行安排使用。但是,清华团队对七个省市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这些捐款中的大多数,仍然交由政(和谐)部门使用。
     除了少数必须按照捐赠者意愿进行使用的定向资金外,非定向资金大多转入当地政(和谐)的财政专户。
     《中青报》的文章也显示,在操作上,有些省份要求非定向资金必须转入政(和谐)财政账户;在另外一些省份,公益组织可以对受捐资金留有一些使用权,但通常需要和地方政(和谐)一起到灾区开展援建项目。
     在有的省份,民间组织与地方公墓基金收到的捐款,即使不用转入政(和谐)财政专户,但仍然由政(和谐)统筹使用,然后从民间组织报账。
     有的省份甚至将公益组织募集来的定向资金,都强行转入政(和谐)财政账户,由政(和谐)按照捐赠人的意愿来使用。
     此外,在少数承担了灾区援建任务的省份,当地政府用于对口援建的资金中,竟然一半以上来自社会捐款,只有不到一半来自政(和谐)府财政。
     文章引述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教授邓国胜的意见说,中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小政(和谐),大社会”,在实现了经济开放之后,中国应该进入社会开放的阶段。政(和谐)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有着自身的局限,所以才需要改革,要在经济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在社会领域引入民间组织。



1楼2009-08-13 18:47回复
    一个社会是否存在能够自我管理自我运作的民间组织,是公民社会发展的检验标准。清华团队的上述调查反映出,中国公民社会的道路还很漫长。
         震惊中外的四川“5·12”大地震,去年激起了全中国民众的善心,“震出”中国老百姓的强大民间动员力。
    截至今年4月
    捐款达767亿人民币
         截至今年4月30日,全国抗震救灾捐款总数达到767亿1200万元。另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奔赴四川一线参与救灾的民间组织有300多家,介入的志愿者更达到300万人左右。有评论者形容2008年为“中国慈善元年”,或“公民社会元年”。
         如今许多人正从乐观转向悲观,事实证明民间捐款大多数流向了政(和谐)府,流向民间NGO的少之又少。观察人士看到,志愿者和NGO因为缺乏资金支持,已经大量地从灾区撤走。
         在谈到民间善款被政(和谐)府“包办”的现象,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鸣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按理应是政(和谐)府付钱给NGO,向NGO购买服务,现在的情况是民间组织筹了钱,交给政(和谐)府。
         他说:“关键是政(和谐)府包办又没有受到监督,捐款去向不明,这是一个老问题了。”
         在中国,慈善捐款最终由政(和谐)府统筹使用是一个沿袭日久的做法。清华大学今年5月的另外一份调查发现,60.8%的受访者赞成由政(和谐)府来统筹使用社会捐赠资金。
         但是张鸣认为,中国政(和谐)府的效能已不如过去。当年政(和谐)治挂帅的时代,政(和谐)府可能为了政治目的做出无谓的开销;到了部门利益化的今天,民间捐款给各级政(和谐)府侵占,挪用的可能性大增。
    


    2楼2009-08-13 18:52
    回复
      2025-09-01 12:25: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他提醒说,如果四川地震捐款被揭出被侵占挪用的丑闻,势必严重打击未来中国老百姓捐款的积极性。
          


      3楼2009-08-13 18: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