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一览】
一、权力交接
太鼎萧氏本身就位列王侯,袭朝过渡到上元时期,经历百国分裂。祖皇帝建立大梁,背后有宗室、燕武世家和其余大家族支持,宗室和皇帝本为一体。但朝代推进,宗室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由于宣统帝由宗室选立,加之宗室下附三氏,所握的政权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大梁朝堂所执行的“三省六部”制度,亦被当时士人戏称“二辅三姓”,即太师、太傅位高,谢、颜、容把权。
到了定玺帝时,双方进行了长达十数年的拉锯战。而定玺帝立何虞齐为皇后,直到嫡子诞生,虽未于朝臣面前明表立长立幼,但他将嫡子送到太傅门下。这无疑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老太傅德高望重,虽退去相权,教书任职,但皇子在他门下几乎可被视为将来的权力中心。而此前,只有身为宗室女的荣妃所生的皇长子、年幼时的魏王和琦妃独女岷和公主得其授业。
这一举动,致使先前仍有能力处于观望境地的臣子纷纷向两派站队。因为此时的抉择将会影响到未来的东宫班子。
大业二十一年,定玺帝设计宗室、囚禁长子,嫡六子顺利登基。
二、皇权盛世
当今皇帝登位时只有二十余岁,但这位年轻帝王的政风却堪称铁血。他肃清宗室、分化党派,而上北三营的军制、新士子选举、商会自治等的逐步推行贯穿了他执政十数年的始终。
他故去后,缜国公郭孺罗列他的功绩,几乎是数不胜数。他在位时北蛮十八部落俯首称臣,上北三营的名号威震四野,于朝堂,新入朝的士子陆续登台,而他身侧的魏王在朝辅政,这对帝将在乱世中犹如君王与重剑,迎来了北燕空前的盛世。
三、宗室血案
靖元九年的北伐后,上北三营耗费了不少元气,大梁陷入休养生息。而此时宗室正在蛰伏密谋。靖元七年时,北莽的草原持续数年枯萎不生,牛羊大片饿死,部落争相吞并屠杀,新任大君企图祸水东引,抢掠北境地境。魏王就此北上,而不久后皇帝与定远侯被分化。此时皇城内皇帝突然病重,宗室对新士子展开大规模的杀戮与抓捕,彼时涉王被囚于府多年后,为他们迎了出来。
蛰伏数年的宗室早已为这名皇长子打点好了一切,宫内宫外同时剧变,涉王所引起的宫变的速度极快,一夜之间,他的人马几乎毫无阻拦地团团围住玄清宫。
涉王并无意弑君,殿中不断有内监出来传话,双方陷入僵持。半夜后涉王不耐,派人闯宫搜寻,发现皇帝并未在殿内,御案前端坐的,竟是颜绥郡主。涉王勃然大怒,险些下令杀她,一把火烧了整座玄清宫。皇帝近身的女官与内监全被活活烧死,大火蔓延至元和殿、勤政殿。而此时定远侯强攻下太鼎皇城,皇帝受执虎符,号令内府平息了这场祸端。
这件事很快弥漫了整个太鼎。若说双方这持续数年的较量尚对彼此留有余地,靖元九年爆发的宗室血案堪称一场大清剿。涉王被当场押解,处以极刑;太师、奚家放逐关外,多死于路途;凡是参与这场案子的官员、王侯,连同有过交集之人,或斩于市口,或处以凌迟,满门抄斩。
这场血案清查了整整一年。太鼎城中的昼渊河变成一片血湖,无人敢去敛尸。
那之后,宗室陷入了长久的寂静,几乎被连根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