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县田庄镇有辕文、辕北、辕南三个村子,其全称应作辕固文庄、辕固北庄、辕固南庄。这几个村子名称的由来都与辕固有关。在很多介绍桓台的资料中多将辕固介绍作:“今桓台县田庄镇辕固村人”,我也一直这样认为。因为想整理一下桓台的名人史料,便翻阅了部分书籍,发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现小考如下。
对辕固介绍的权威资料来自《史记》:“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见《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辕固的生平事迹和后人对辕固的评价多来自太史公此篇,太史公所云:“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即三家诗的说法也为后人广泛接受,有兴趣的可以参阅。)但是此处仅仅言辕固为齐人,齐是个过于宽泛的概念,并未说明辕固具体的家乡。
可能是因为辕固最后葬于田庄镇辕固村,故而后人多将辕固当做了辕固村人。辕固冢的确有史有迹可查。《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七载:“辕固冢。在新城县东北十八里。今俗说为牛堌冢。”关于辕固冢的故事,我上高中的时候还经常听辕固村的同学提起,说能经常从冢上挖出一起地主藏下的宝贝,我一直想去看看,却未能成行,可惜,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但是,仅仅因为葬于此地,便做此地人,显然是不合适的。
新城人王士祯(1634—1711,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就曾有过怀疑。他在《池北偶谈》卷九中说:“辕固。新城有地名牛固。相传辕固故里也。未知所据。前书艺文志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孙氏故二十卷。齐杂记十八卷。辕固。齐人。说诗。独不见于班史。史但云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云。”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提到:“相传辕固故里也”。这是一种含混的说法,相传,似是而非。
但是王士祯是有名的“才官”,并不是考据家,所以他在对外宣称的时候就自然的聪明装作糊涂的把辕固认作的老乡。王士祯《精华录》卷一有《辕固里》:“汉初尚黄老。儒术誾不章。齐鲁诞诸儒。五经如载阳。遐哉清河傅。卓为群伦倡。抵掌论汤武。大义非荒唐。曲学诫孙弘。微言诒后苍。训词列学官。星日同琅琅。我生睽千载。桑梓宁异乡。寤寐思哲人。流风一何长。生惭齐鲁学。私淑附师匡。”意思大致是说:“辕固是我老乡啊,儒家的精髓的东西只有他懂。我虽然和他相距千载,但是我打算继承这齐鲁的学问啊!”这都是佛面贴金之语,做不得真的。
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在送王士祯的《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也将他做“辕固里”人:“鼎鼎朱门。满眼是膨脝腹涨。谁得似。心情半懒。风情微恙。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尔书难上。算人间只有芰荷裳。堪相饷。 华不注。樵风漾。辕固里。蚕娘唱。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才子为官休亦好。弟应荷莜兄携杖。记相人原说使君非。痴肥状。”(见休宁孙默编《十五家词》卷三十四)
至此,似乎辕固的故乡现在难以确定,只能作田庄辕固村人了。但是偶然的机会我在翻阅四库全书的时候发现了关于辕固家乡的确切记载。四库本《山东通志》卷十五之一:“辕固。腄县人。贤良科。太傅。”关于“腄县”,宋欧阳忞撰《舆地广记》卷六记载:“中文登县。汉不夜腄县地。属东莱郡。后汉以来省之。北齐置文登县。”《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七载:“腄县故城。在文登县西。秦置。”据此,辕固应该是文登人。
那么,辕固与桓台田庄辕固村的关系就应该是他曾经在此居住,并且死后葬于此。关于这点四库本《山东通志》也可证明,其卷九云:“辕固故里。在县东北十八里。汉博士辕固所居。俗讹为牛堌。”此处的“县”指新城县。卷三十二中说:“新城县汉辕固墓。在县东北十八里。今俗讹为牛堌冢。”
综上所述,辕固是汉腄县人(今文登附近),后搬迁至桓台田庄居住,死后葬于这块灵杰俊秀之地,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儒学家、诗学家和敢于言说的英雄,便把辕固居住、长眠的村庄命名为了“辕固村”。
地与人相得益彰,共同孕育了物华天宝、英雄辈出的辕固。
对辕固介绍的权威资料来自《史记》:“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见《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第六十一》,辕固的生平事迹和后人对辕固的评价多来自太史公此篇,太史公所云:“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即三家诗的说法也为后人广泛接受,有兴趣的可以参阅。)但是此处仅仅言辕固为齐人,齐是个过于宽泛的概念,并未说明辕固具体的家乡。
可能是因为辕固最后葬于田庄镇辕固村,故而后人多将辕固当做了辕固村人。辕固冢的确有史有迹可查。《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七载:“辕固冢。在新城县东北十八里。今俗说为牛堌冢。”关于辕固冢的故事,我上高中的时候还经常听辕固村的同学提起,说能经常从冢上挖出一起地主藏下的宝贝,我一直想去看看,却未能成行,可惜,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但是,仅仅因为葬于此地,便做此地人,显然是不合适的。
新城人王士祯(1634—1711,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就曾有过怀疑。他在《池北偶谈》卷九中说:“辕固。新城有地名牛固。相传辕固故里也。未知所据。前书艺文志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孙氏故二十卷。齐杂记十八卷。辕固。齐人。说诗。独不见于班史。史但云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云。”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提到:“相传辕固故里也”。这是一种含混的说法,相传,似是而非。
但是王士祯是有名的“才官”,并不是考据家,所以他在对外宣称的时候就自然的聪明装作糊涂的把辕固认作的老乡。王士祯《精华录》卷一有《辕固里》:“汉初尚黄老。儒术誾不章。齐鲁诞诸儒。五经如载阳。遐哉清河傅。卓为群伦倡。抵掌论汤武。大义非荒唐。曲学诫孙弘。微言诒后苍。训词列学官。星日同琅琅。我生睽千载。桑梓宁异乡。寤寐思哲人。流风一何长。生惭齐鲁学。私淑附师匡。”意思大致是说:“辕固是我老乡啊,儒家的精髓的东西只有他懂。我虽然和他相距千载,但是我打算继承这齐鲁的学问啊!”这都是佛面贴金之语,做不得真的。
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在送王士祯的《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也将他做“辕固里”人:“鼎鼎朱门。满眼是膨脝腹涨。谁得似。心情半懒。风情微恙。阿堵考君材最下。孔方阻尔书难上。算人间只有芰荷裳。堪相饷。 华不注。樵风漾。辕固里。蚕娘唱。使渐离和曲杜康佐酿。才子为官休亦好。弟应荷莜兄携杖。记相人原说使君非。痴肥状。”(见休宁孙默编《十五家词》卷三十四)
至此,似乎辕固的故乡现在难以确定,只能作田庄辕固村人了。但是偶然的机会我在翻阅四库全书的时候发现了关于辕固家乡的确切记载。四库本《山东通志》卷十五之一:“辕固。腄县人。贤良科。太傅。”关于“腄县”,宋欧阳忞撰《舆地广记》卷六记载:“中文登县。汉不夜腄县地。属东莱郡。后汉以来省之。北齐置文登县。”《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三十七载:“腄县故城。在文登县西。秦置。”据此,辕固应该是文登人。
那么,辕固与桓台田庄辕固村的关系就应该是他曾经在此居住,并且死后葬于此。关于这点四库本《山东通志》也可证明,其卷九云:“辕固故里。在县东北十八里。汉博士辕固所居。俗讹为牛堌。”此处的“县”指新城县。卷三十二中说:“新城县汉辕固墓。在县东北十八里。今俗讹为牛堌冢。”
综上所述,辕固是汉腄县人(今文登附近),后搬迁至桓台田庄居住,死后葬于这块灵杰俊秀之地,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儒学家、诗学家和敢于言说的英雄,便把辕固居住、长眠的村庄命名为了“辕固村”。
地与人相得益彰,共同孕育了物华天宝、英雄辈出的辕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