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之颠吧 关注:70贴子:17,173
  • 12回复贴,共1

【经典频道】《论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楼2009-08-12 08:16回复
    为政篇
    【原文】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1)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2)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2楼2009-08-12 08:17
    回复
      2025-08-08 18:50: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论语里仁篇
      【原文】 
      4·11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3楼2009-08-12 08:17
      回复
        论语里仁篇
        【原文】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4楼2009-08-12 08: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