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吧 关注:830,264贴子:19,534,298

赔钱和崔东山.代表着人间的两种“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雪夜孤灯读闲书
陈平安现在有两个学生,崔东山、曹晴朗,一个弟子裴钱,一个记名弟子赵树下。曹晴朗是陈平安期待中的自己,中规中矩、认认真真的读书人。赵树下拳道最接近陈平安,踏踏实实、朴实无华。曹晴朗和赵树下是人性善的一面,陈平安要做的是锦上添花,让他们求学、修炼走得更稳,其他反倒是帮助不大。
裴钱和崔东山代表人间的两种“恶”。
裴钱是“性本恶”的最佳注释。“性本恶”不是说人生下来就是坏人,而是说人生下来就有“七情六欲”,就要对环境进行索取,如果环境不能满足心理、生理上的需求,人性就表现出坏的一面。裴钱自小跟随父母乞讨流浪,父母是自私自利的人,言传身教的都是人性中的“恶”,父母去世后,她开始流落街头,生活在欺凌和暴力中。幼年裴钱的思想里,根本就没有善恶对错的概念,为了生存任何事都可以做。
崔东山是高层次的性本“恶”。崔东山原来的本尊崔巉,已经站到了人类的顶端,但他发现,如果说“性本恶”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影响,是“七情六欲”不满足衍生出的“恶”,那些早已脱离了人间的“神仙”,早就不为“七情六欲”左右的修道人,却依然表现出人性的“恶”,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崔巉由此得出结论,人性确定是“恶”的,任何对人性“善”的揣测都是幻象,最终都会破灭,人只能驱使不能信任。
在这个结论影响下,崔东山以“恶”对待人间。就拿谢谢和于禄来说,他的殴打和凌辱确实有教育的意思,但那是一种带着“恶”意的驱使。谢谢和于禄就是他的工具,如果磨不快、擦不亮、用不着,他自然就会舍弃他们,所以才用暴烈的手段让他们快速进入角色。
老秀才将裴钱和崔东山推给陈平安,既然齐静春替自己收下了这个弟子,并且认为陈平安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万一”的人,老秀才要看看陈平安能不能影响裴钱和崔东山,实践自己的理论。随着陈平安的心境的提高,对道理一层层加深的理解,裴钱和崔东山都在其影响下各自转变,一切好像都是润物无声,回头去看,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就这么来了。
最初的裴钱最讨厌抄书,看到那些圣贤文字头都大了,但只有抄书才有饭吃,不得不应付了事。现在的裴钱抄书勤勉,从不欠债,即使是因为崔诚老爷子喂拳受伤,仍然用棉布将一杆毛笔绑在胳膊上,咬牙抄书。原本对裴钱爱答不理的文字,在她浑浑噩噩,头脑发晕,半睡半醒之间,字如游鱼,排兵布阵一般活了过来,这是圣贤文字的认可,道理成了她自己的道理。文庙的那面墙上,圣贤文字也在不停游动跳跃,裴浅的理解可能还不深刻,但文字蕴含的道理是一致的。
原来裴钱最喜欢斗嘴,希望能在语言上胜过朱敛。现在的裴钱,即使已经发现了朱敛的“危机”,希望能够提醒他要学点真本事,只是当个好厨子可不行,最后还是要靠自己撑腰。裴钱不是唇刀舌箭的样子,而是用“敲山震虎”的策略,通过狠狠批评“小米粒”来让朱敛惊醒。朱敛受益匪浅,获益良多。裴钱很欣慰。其实朱敛更加欣慰,裴钱真心知道为别人好,而且还知道采用迂回的方式,更是好中的更好。
裴钱和崔东山同游倒悬山,崔东山和一帮修士发生冲突,裴钱的额头有汗水,身体紧绷。大师姐是冷酷无情的杀手,但小师弟遇到了事,她尽管心情紧张,担心自己实力不足,但还是随时准备出手。裴钱心中有些愧疚,还是自己功夫不到家,不能为小师弟撑腰,只能嘱咐小师弟委屈一下。
裴钱的所改所变,所作所为,当得起这份众人的期待与希望,朱敛和崔东山都愿为裴钱护道传道。裴钱转变如此之大,当然要归功于陈平安,但裴钱毕竟是个孩子,改善生存环境,最好的言传身教,裴钱的逆转可信和自然,这就更凸显了崔东山转变的价值。
崔东山是崔巉神魂两分的一半,被文圣强行斩断他们之间的联系,成为独立的个体,虽然看上去是小孩子样子,他的思想早已自成体系。虽然崔东山的道和陈平安绑定在一起,但最初只是以观察者的心态再看,想吸收其中的经验为自己所用。
老龙城陈平安遭遇杜懋,其中就有崔巉的算计,崔东山应该知情。藕花福地出来后,崔东山去路上迎接,顺便解决了画卷四人的危机。陈平安就曾说,如果前面有陷阱,要崔东山明确告知,他会绕行,可见当时二人心中还有隔阂。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7-27 15:46回复
    如果要找出转变的关键点,应该是在山崖书院,崔东山诚心问陈平安,如果目标是大善,实现过程中有“恶”,这是对还是错?陈平安第一次承认了先生身份,说可能先生能力有限,但一定会用心的去想,当有了答案就会告诉弟子。从那时候开始,崔东山已经被陈平安感化,真心认了这个先生。但是他的立场改了,但思想仍然处于摇摆中。
    陈平安能够感化崔东山,因为陈平安做到了崔东山做不到的事。首先,陈平安一样智慧似海,本可以轻松做个枭雄,但他一直是个好人,从来没有过害人之心。能够坚持做好人,而且还能活得越来越好,这件事的意义是,在这个世上是可以有好人的。其次,就是裴钱一步步的转变,崔东山都看在眼中,“恶”在教化之下是能够变善的,这就是一种可能。最后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书简湖的问心局。
    书简湖问心之局,崔巉和崔东山打赌,赌陈平安必输无疑,还没有等到结束,崔东山就认输了,这是思想上的认输。崔东山始终都和陈平安站在一起,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陈平安没有胜的机会,他虽然不愿意,但思想上还是倒向了崔巉。
    书简湖最后的结果是颠覆性的,陈平安以为自己输了那一局,但书简湖开创了新局面,圣人更是出面承认,暗中又影响了白泽、和读书人的态度,为人类迎战浩劫争到一些胜算,这是陈平安获得功德的原因。书简湖更是人性的胜利,证明即使是无法之地,依然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们,依然有人性的坚守。
    崔巉在落魄山向陈平安认输,并且说了自己对妖族进攻的想法。崔东山在情感和思想上统一起来,彻底把陈平安当自己的先生,陈平安的道也就是他的道。崔东山既然认定了正确的方向,也就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崔东山利用道脉之间的矛盾搞定了大天君,戏弄看门的小道童,因为这个小道童背后是陆沉,而陆沉则是害死齐静春的人,当时崔巉冷眼旁观,左右海上求仙问道。崔东山责怪原来的自己,不应该看着齐静春独对天上人,更害怕陈平安也会走上齐静春的道路,好在先生最擅长的就是保命。
    崔东山在得到先生的确定答案后,终于跨过元婴瓶颈,从跌境至谷底的练气士,如今又走在了去往山巅路上,而且不止步于半山腰,长生路远,登天路难,别人走,有人跑,还能够一骑绝尘,这都是陈平安道的体现。崔东山由满怀对人的“恶”意,到现在自愿为宝瓶州而死,他的转变具有更大的意义。如果从这个角度说,陈平安影响崔东山的更多,崔东山才是陈平安最得意的弟子。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7-27 15:47
    收起回复
      2025-08-30 03:09: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防蒋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7-27 15:47
      收起回复
        呵呵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9-07-27 16:10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7-27 16:41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7-27 16:46
            收起回复
              透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7-27 16:47
              收起回复
                大善


                IP属地:广东8楼2019-07-27 16:51
                收起回复
                  2025-08-30 03:03: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7-27 17:02
                  收起回复
                    看完了,有理有据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9-07-27 17:05
                    收起回复
                      带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9-07-27 17:20
                      收起回复
                        终于有人愿意多说几句了。真难得能听到楼主你的答案,谢谢你为贴吧带来的春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7-27 17:25
                        收起回复
                          大善。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7-27 17:30
                          收起回复
                            愿先生心境四季如春,四季如春啊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7-27 17: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