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又古琴馆吧 关注:10贴子:226
  • 3回复贴,共1

幸有我来琴未孤 | “庄周梦蝶”戴茹古琴艺术品鉴会 绵阳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哈雷摩托与明制衣裳
工业建筑与插花艺术
摇滚精神与侠义之心
时尚布景与山水闲趣
舶来产物与历史传承
现代气息与古典音乐
2019年6月27日
“庄周梦蝶”戴茹古琴艺术品鉴会&新曲发布会
在绵阳举行
古琴——CC26创意空间
在这个时间维度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交叠在一起
让人分的不甚真切
方寸之间 皆是优雅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基石,也是一个人灵魂的故土。5000年文明古国,3000年古琴史载,从秦汉到明清,从江南到塞北,中国琴学文化深深滋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学者士人。而与琴相关的中式美学也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去寻找、品读、学习。
现代人听着流行曲,排着队去看电影,小资点的还能去听一听音乐会,看一看话剧。
专门循着踪迹来听古琴音乐的,少之又少,他们甚至连这件传承几千年乐器的名字都记得模糊,而“瑟”“箜篌”“尺八”等没有承载着那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乐器,它们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淹没在历史的长河。
我们被世俗包围并且沦落。
红灯绿酒下,想要有着更深层次能打动人心并彻底放松神魂的方式被快节奏的都市变化打破。
此次绵阳之行,在浓烈的现代艺术环境中,古琴显得尤为清冷独立,滋润着一个个丰腴物质下早已倦怠饥渴的灵魂。
开场曲是一首《竹篱诗意》,此地无月无竹,众人举手投足间皆是恬静端庄,但此曲意境却与这种优雅的气氛不搭,它豪迈、狂妄的撕开了规则与束缚,展示了一幅吟风弄月,潇洒自如的中国美学图:琳琅夜色,幽篁渺渺。一群文人雅士放下了自矜与礼仪,疏狂痛饮,把酒高歌。酣畅淋漓之间,尽显逍遥与洒脱。
正如CC26的建筑风格,树木遮掩,若隐若现,呈现出一种归隐而又独立的风格。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大家沉闷而压抑,众人都想逃往心中的桃花源,也急迫的寻求精神上的共鸣,山林里总有我们喜欢的生活状态和最快乐的自己。
《归去来辞》来的恰到好处又振奋人心,尽显亘古传承的隐士之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滚滚红尘,人生匆匆。现代社会,不管是奏琴还是听琴的人,都需要一个“静”字。
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墨有枯湿浓淡、刚柔方圆。而鱼跃鸢飞之景象,吟风弄月之襟怀,皆能静观自得。静则心境澄清,不为物转,静则心无所累,外诱不扰。
看似简单的一个静字,又需要有多少年的沉淀才能做到心无外物,静慧自生。夜的静谧总需要意象来衬托,《秋江夜泊》刚起,听众似是沉入无边夜色。
一缕月光,双桨鸿惊,满目青山,萤火点点,影湛波平,周围充盈着空旷与沉寂。
竟想不到,失去了灯光霓虹照彻下的夜晚也会无限美丽,看到的,感受到的,不再是繁华的假象,而是宁静中涌动着的无限生机,这便是传统文化下的夜晚。
庄周梦蝶,蝶梦庄周。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最后相互交织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也同样如此,传统文化根植于现代,以千年沉淀下更为宽阔的胸襟,承受着现代艺术的冲刷,旧与新,自然与人工,精致与素朴,古琴音乐与工业建筑平衡妥帖的并存在一起,屹立融合,栖居传承。
此次活动点燃了听众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求。
他们说,平时很少能感受到如此纯粹的传统文化,每天就是忙碌的工作与生活,总觉得如此高雅的艺术离自己很远。
其实,传统文化充斥着被欧美文化影响的现代人生活的各个角落,显得无形,却又根深蒂固。
近年来,流行音乐的浅吟低唱中夹杂着越来越多的乡愁,电视媒体开始在传统中发掘新的点:国家宝藏,诗词大会,传承者....
我们慢慢在血脉中找到了共通的点,去寻找人生脉络中最为渴求的根本。
也许是一首诗词,也许是此次的古琴分享会。
我们还是中华人,血源的尽头,仍然和乡音契合,只有在小心翼翼的探试接触后,它才会从无形中浮现出来,勾勒出一个中国人的文明基因,传统文化和我们,早已密不可分。


1楼2019-07-14 15:38回复










    2楼2019-07-14 15:40
    回复
      2025-08-30 00:03: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楼2019-07-14 15:40
      回复











        4楼2019-07-14 15: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