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如果失聪和失明必选其一
有天醒来,突然发现右耳闷闷的,听什么都像隔了一层,蓦地恐慌起来,怕是晚上睡觉塞耳塞过深,伤了耳膜。一路到单位也没有多少缓解,艾艾然开始悲春伤秋,想自己年少貌美……咳,不是,是年纪不算老,却已开始发生听力下降的事,不知缓解得不?又开始天马行空,要是聋了怎么办?一阵恐慌,第一个想到的竟是再也不能听春春的歌了,悲得差点飙泪,然后一天情绪都很低沉。
一直以为自己是混合系偏视觉系,最初迷上春春,不就是ELY时的那抬眸一笑么?为她的一张美照可以HC半天,为她的一个动作可以沉迷不已,至少是很视觉的一个人吧。但陷入耳聋的恐慌后,发现,我可以接受从此只凭记忆中她的模样过活,却无法想象从此听不到她的歌声,我无法靠想象她的歌声维系时日。从何时起,她的歌声成了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后来发现耳闷与耳塞无关,是那一阵一直没休息好,周末睡了几个踏实觉后就恢复了,算是虚惊一场。
几日后,一次工间休息,同事闲聊,一个同事说,听不到还好,看不到真可怜。我说:不,听不到也很可怜,如果听不到和看不到要我挑一个,我宁愿看不到。
因为我要留着耳朵听她唱歌。
其二 最温柔的频率
我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得意自己的嗓子,然后在剩下的时间,都在努力压低自己的声音,只为不要每次说话,身边的听众就一个个因为不能承受我高频率的嗓音而离我远去。
小时候不理解,为什么别人总边夸我嗓子好得像歌唱家,边叫我说话低一些再低一些,甚至直接叫我不要说话。
后来明白,其实,人类最容易接受的,是温柔的中音。没有一个母亲会用高音唱摇篮曲催孩子入睡,你对婴儿尖叫,婴儿只会还你哭泣。什么都不懂的婴儿有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没受过任何思维干扰的孩童,不懂什么叫美声,什么叫修饰,什么叫刻意,什么叫追求,他们能分辨最舒适的声音。所以,母亲只能用中音唱着摇篮曲。
情人间喁语,不会用高音,只会用温柔的中音;朋友间安慰,不会用高音,只会用最温柔的中音。人在最需要舒适和放松时,才会忘了一切别人教给自己的似乎应该遵守的理论,只潜意识地追求能令自己舒适的频率——
最温柔的中音,一如她的嗓音。
其三 天籁有天籁的委屈
自从喜欢上这个中音女孩,渐渐地开始讨厌“天籁”这个词——因为人们总用这个词去形容高音,并津津乐道,似乎只要能飙出钢琴高音C及其右的音,就可以被称为灵魂歌手、唱歌专家。似乎你不唱个高音出来,你简直就不配唱歌。
渐渐,我只想嘲笑,高音除了后天的练习,更多由基因决定。只因天生音高,没有任何声乐训练的我可以毫不困难地唱下《珠穆朗玛》,但我不保证不荒腔走板到令你听到就逃。
当“天籁”被滥用,并在各种场合像派传单一般地出现时,我决定我讨厌这个词,无视它自有的委屈——它生来不是用来形容高音的,它只是自然之声。
没有修饰、最真实的自然之音,才是天籁。天籁自有它的委屈,天籁不是收紧声带挤出本不属于自己的声音;天籁——只是风吹空谷,水抚溪石。
我不敢说她的声音是天籁,但——肯定要比那些所谓的“天籁”接近真实和自然。
其四 你想追求怎样的歌?
有天醒来,突然发现右耳闷闷的,听什么都像隔了一层,蓦地恐慌起来,怕是晚上睡觉塞耳塞过深,伤了耳膜。一路到单位也没有多少缓解,艾艾然开始悲春伤秋,想自己年少貌美……咳,不是,是年纪不算老,却已开始发生听力下降的事,不知缓解得不?又开始天马行空,要是聋了怎么办?一阵恐慌,第一个想到的竟是再也不能听春春的歌了,悲得差点飙泪,然后一天情绪都很低沉。
一直以为自己是混合系偏视觉系,最初迷上春春,不就是ELY时的那抬眸一笑么?为她的一张美照可以HC半天,为她的一个动作可以沉迷不已,至少是很视觉的一个人吧。但陷入耳聋的恐慌后,发现,我可以接受从此只凭记忆中她的模样过活,却无法想象从此听不到她的歌声,我无法靠想象她的歌声维系时日。从何时起,她的歌声成了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后来发现耳闷与耳塞无关,是那一阵一直没休息好,周末睡了几个踏实觉后就恢复了,算是虚惊一场。
几日后,一次工间休息,同事闲聊,一个同事说,听不到还好,看不到真可怜。我说:不,听不到也很可怜,如果听不到和看不到要我挑一个,我宁愿看不到。
因为我要留着耳朵听她唱歌。
其二 最温柔的频率
我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得意自己的嗓子,然后在剩下的时间,都在努力压低自己的声音,只为不要每次说话,身边的听众就一个个因为不能承受我高频率的嗓音而离我远去。
小时候不理解,为什么别人总边夸我嗓子好得像歌唱家,边叫我说话低一些再低一些,甚至直接叫我不要说话。
后来明白,其实,人类最容易接受的,是温柔的中音。没有一个母亲会用高音唱摇篮曲催孩子入睡,你对婴儿尖叫,婴儿只会还你哭泣。什么都不懂的婴儿有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没受过任何思维干扰的孩童,不懂什么叫美声,什么叫修饰,什么叫刻意,什么叫追求,他们能分辨最舒适的声音。所以,母亲只能用中音唱着摇篮曲。
情人间喁语,不会用高音,只会用温柔的中音;朋友间安慰,不会用高音,只会用最温柔的中音。人在最需要舒适和放松时,才会忘了一切别人教给自己的似乎应该遵守的理论,只潜意识地追求能令自己舒适的频率——
最温柔的中音,一如她的嗓音。
其三 天籁有天籁的委屈
自从喜欢上这个中音女孩,渐渐地开始讨厌“天籁”这个词——因为人们总用这个词去形容高音,并津津乐道,似乎只要能飙出钢琴高音C及其右的音,就可以被称为灵魂歌手、唱歌专家。似乎你不唱个高音出来,你简直就不配唱歌。
渐渐,我只想嘲笑,高音除了后天的练习,更多由基因决定。只因天生音高,没有任何声乐训练的我可以毫不困难地唱下《珠穆朗玛》,但我不保证不荒腔走板到令你听到就逃。
当“天籁”被滥用,并在各种场合像派传单一般地出现时,我决定我讨厌这个词,无视它自有的委屈——它生来不是用来形容高音的,它只是自然之声。
没有修饰、最真实的自然之音,才是天籁。天籁自有它的委屈,天籁不是收紧声带挤出本不属于自己的声音;天籁——只是风吹空谷,水抚溪石。
我不敢说她的声音是天籁,但——肯定要比那些所谓的“天籁”接近真实和自然。
其四 你想追求怎样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