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城区的两位村民在汶上县康驿镇承包了200余亩土地,并种植了96亩一种名叫“白玉春”品种的萝卜。可到了收获季节,两位村民却发现种植的萝卜竟然像是“人参”,出现严重畸形,拉到市场上根本无人问津,面临巨额损失。
在位于镇北100余米105国道两侧的萝卜地中,发青的萝卜摆满了一地,萝卜大多呈畸形,上半段发绿中间发叉,而且还有不少的裂口。“这种萝卜叫‘白玉春’,根据产品说明,正常长出的萝卜叶少,呈长圆筒形,且萝卜的根部全部为白色,根状整齐。”村民张玉成和郑洪科两家在去年秋天承包了这片200多亩土地,其中的96亩在今年2月份种植了名叫“白玉春”品种的萝卜。按照产品说明上标注,该萝卜播后60天便可收获。但在4月底上市之前,张玉成便发现自家地里的萝卜有些不对劲,“长得像‘人参’,又短又粗,中间发叉,而且出现不少的裂口。”这些畸形的萝卜拉到市场上根本就卖不出去,只能白白扔掉。这不仅导致了两家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也导致了下一茬的黄瓜无法正常栽培。
郑洪科曾在去年种植过“白玉春”品种的萝卜,“去年我是从鱼台县的一家种子站购买的萝卜种,就是在这片地上种植的,产出的萝卜非常好,而且卖了个好价钱。”正是因为第一年尝到了甜头,今年,他和张玉成两家花7000多元钱买了“白玉春”的萝卜种,种植了96亩。只是在购买种子时,为了图个方便,是从位于济宁城区的“济宁市中区农发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购买的,没想到出现这种情况。“按照目前市场上每斤萝卜0.6—0.8元的批发价,每亩近万斤产量的话,今年我们两家总共能收获50余万元,可现在的萝卜根本就卖不出去,一分钱也得不到。”估计损失大约70万元
在发现萝卜出现问题后,他们立即联系了济宁市中区农发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张玉东,可张玉东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两家人又先后到济宁市农业局、市中区农业局、任城区农业局反映,随后农业局作出田间鉴定,两家种植的白玉春品种萝卜明显与白玉春萝卜品种介绍不符(意为假种子)。后来张玉成发现,该种子的包装盒喷码生产日期为2008年,包装日期为2007年(先包装后生产,成笑话)。此案成为了济宁市第一件重大坑农害农事件!望有关单位加于关注!!
2009年7月20号,济宁中区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开庭审理,种子生产厂家在庭上一口否认该两户种植的萝卜种子不是他们公司生产的,此案正在审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