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森金融吧 关注:28贴子:199
  • 0回复贴,共1

P2P行业持续出清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P2P行业在加速出清。日前山东省、四川省、云南省、上海市、深圳市等地已先后通报了清退名单,涉及平台数量超过百家。有的p2p平台是属于主动退出,转型发展别的业务,还有一些是因为未通过存管“白名单”。从野蛮生长到持续出清,意味着P2P行业洗牌已进入深水区。(6月19日《北京商报》)
从2016年起,国务院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为整治的重要领域。截至2019年5月底,P2P行业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已下降至914家,累计停业问题平台数量达到5703家。可以断言,经过多年的火拼,P2P行业已与“火爆期”挥手告别。
从P2P网络借贷平台本身来看,存在野蛮生长、经营粗放问题。p2p自应市以来,天生携带风险基因,由于缺乏管制,运营模式逐渐偏离了信息中介的定位,摇身一变成为信用中介。一些平台的合规性较差,使风险逐渐积聚,一度呈现爆发之势。
专项整治的本意,是希望让不合规的债务到期退出,回归到借贷双方的信息撮合上,限制大额、高风险债务,规范资金用途和债务期限。在整治初期,有些平台规模仍在扩张,净流入资金依然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出借人和借款人主动退出的动力都不大,贷款人拿着高收益,不愿意缩短期限,借款人借新还旧、滚动续贷,使风险愈加走高。经过艰难的整治磨合,如今反转已成大势所趋。
从出借方来看,随着风险意识的不断提升,风险识别力已今非昔比,风险偏好有所降低,有不少出借者相继从高风险平台退出,使得一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难以为继。从市场流动率看,尽管央行推出定向降准措施,但资金流动性仍然疲软,导致部分借贷人后续资金不足,造成资金链断裂,使平台信用缺乏支撑。这种情势变化,也倒逼部分平台主动清盘退出。
对p2p平台退出过程中的风险要充分预估。从实际情况看,落实备案需要与p2p清退同步推进。目前P2P网络借贷平台存量虽然不足千家,但远超过市场预期的备案数量。在清退问题上稍有不慎,就会把一些平台置于尴尬境地,诱使出借人、借款人、第三方合作机构加速逃离待清退平台,从而引发踩踏效应,这不是市场期待的结果。p2p出清,说白了就是去影子银行。这中间债务链条盘根错节,稍有差池,不仅平台垮掉,受伤最重的还是普通出借者。
就目前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看出,对p2p行业主要是良性引导而非“一刀切”关停。面对p2p行业的信任危机,应严格区分问题平台的性质,把有没有真实业务作为考量标准。对有真实业务而又兼事信用中介服务的,应督促其整改,实现有序退出,以适应当前的金融环境。对那些存在虚构借款标的、自融等行为,属于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的,应严加打击,坚决关停并追缴相关资产。
  总之,自此轮整治出清之后,监管空白基本被覆盖,P2P行业“无准入门槛、无业务规范、无硬性监管约束”的野蛮生长时代将一去不返,严格监管将成为常态。经过刮骨疗伤的阵痛,P2P行业才能化茧成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楼2019-06-21 16: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