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个月B站上的天津快板形式的视频多了起来。模式大概是某主题剪辑的视频,加上快板伴奏的背景音自编自唱。开始是少数天津作者在坚持做系列节目,是后来一些更广范围的作者。值得欣喜,也有些不足。
看到的问题有4,按重要性排列:
1.完全不合辙。可能是一些新人太新了,完全没有押韵的概念。没有那种快板、快书是不合辙的,这违背了快板的根本。省哪道工序也不能省这道。这引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原来的外行群众接触到传统艺术,有多大的自主权。比如原来看演唱会的女子把演唱会的规矩带到了相声园子,她们是不是至少应该做到不刨活、不接下茬。还有,伤害性传播和封闭式研磨,哪个功大于过?
2.脏话。民间艺人是同时有才能、精力、自主权的。希望能把审美的底线提高,脏话并不是笑点和关注点所在。从没见过哪个调查说,脏恶语言能提高受众人数。不敢动辄让他们按艺术的方向去做,至少审美的大方向找准。
3.天津话不标准。天津话没有生长环境很难学地道,包括一些曲艺、喜剧工作者都不合格。外地人可以考虑做数快板、来宝等普通话的形式。
4.赶板过多。比较末节的问题了。一段快板节目赶板的比例应控制在一定量以下。有些句子稍微增、减数字完全可以合乎节律,其实只是检查一两遍的工作量。
应该鼓励民间文娱带动传统曲艺的发展,感谢他们的活力。但是拿起传统或不熟悉的艺术门类,还是要基本了解一下它的本源。现在这个传媒发达的环境下,传统艺术由新潮渠道被了解、捧热的概率大于传统的乡土、家传渠道。老派从业者在遇到被动升温的利好的同时,也要主动指导基本的正确方向防止走偏,并兼收新人在艺术上创新的部分。
看到的问题有4,按重要性排列:
1.完全不合辙。可能是一些新人太新了,完全没有押韵的概念。没有那种快板、快书是不合辙的,这违背了快板的根本。省哪道工序也不能省这道。这引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原来的外行群众接触到传统艺术,有多大的自主权。比如原来看演唱会的女子把演唱会的规矩带到了相声园子,她们是不是至少应该做到不刨活、不接下茬。还有,伤害性传播和封闭式研磨,哪个功大于过?
2.脏话。民间艺人是同时有才能、精力、自主权的。希望能把审美的底线提高,脏话并不是笑点和关注点所在。从没见过哪个调查说,脏恶语言能提高受众人数。不敢动辄让他们按艺术的方向去做,至少审美的大方向找准。
3.天津话不标准。天津话没有生长环境很难学地道,包括一些曲艺、喜剧工作者都不合格。外地人可以考虑做数快板、来宝等普通话的形式。
4.赶板过多。比较末节的问题了。一段快板节目赶板的比例应控制在一定量以下。有些句子稍微增、减数字完全可以合乎节律,其实只是检查一两遍的工作量。
应该鼓励民间文娱带动传统曲艺的发展,感谢他们的活力。但是拿起传统或不熟悉的艺术门类,还是要基本了解一下它的本源。现在这个传媒发达的环境下,传统艺术由新潮渠道被了解、捧热的概率大于传统的乡土、家传渠道。老派从业者在遇到被动升温的利好的同时,也要主动指导基本的正确方向防止走偏,并兼收新人在艺术上创新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