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个人而言,一年到头,我主动过的节日,无非春节和中秋。其他的,基本上是在零零碎碎、絮絮叨叨的别人言语中,不冷不热的过。包括像是今天的父亲节。
直到今天下午,确切的是说刚才。我正打算写一篇关于【沂山雪妹】的帖子,如果我不是随手看了一眼某个微信群中的一段,关于父亲节“中洋之争”的一段话,就没有此篇了。哈哈,有意思了哈,起争执了!
其原文我就不在此复制了,看似慷慨激昂,实则索然无味。标题叫做《6月17并不是中国的父亲节》,百度能搜到,相信大家的微信群也有转发。不管你看没看过,其实看不看也无所谓,就是一篇充斥着文化自豪感、耗子扛枪——窝里横的、看似有理实则蛮缠的、有火药味的鸡汤文,而已。回应这种垃圾文章,配不上我一板一眼的打结构,以下就用“格言体”,随便应付应付吧!
1,“洋爸爸节”是1972年美国政府定下的,每年的6月第三个周日。“亲爸爸节”是1945年国民zhengfu定的,每年的公历8月8日。如果,如文章所说,过美国政府定的节日是崇洋媚外,那么,过国民zhnegfu定的节日,岂不是反GeMing?我之前的一篇关于抬杠的帖子中说过,【拔高】可是抬杠的重要技巧。民俗范畴的事情,有必要上升到人格或是政治的层面吗?
2,摘自另外一篇文章的一段话(我不能确认真假,个人倾向认为是真的)【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等社会名流,联合向政、府提议,准备在8月8日,设置一个“中国男子节”,用以纪念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血肉,为民族筑起了自强、自主、自立和自尊的烈士们】。
看清楚,人家设置的“男子节”,对应的应该是“妇女节”。而不是对应“母亲节”的“父亲节”。它强调的是为民族利益牺牲的烈士。而不是相对来说更倾向于家庭意义的父亲。烈士具有父亲属性,那咱抬杠一点来说,他还具有叔叔,或者是二大爷属性的,你咋不倡导一个二大爷节呢?OK,咱不像他那样蛮缠。继续下个问题。
直到今天下午,确切的是说刚才。我正打算写一篇关于【沂山雪妹】的帖子,如果我不是随手看了一眼某个微信群中的一段,关于父亲节“中洋之争”的一段话,就没有此篇了。哈哈,有意思了哈,起争执了!
其原文我就不在此复制了,看似慷慨激昂,实则索然无味。标题叫做《6月17并不是中国的父亲节》,百度能搜到,相信大家的微信群也有转发。不管你看没看过,其实看不看也无所谓,就是一篇充斥着文化自豪感、耗子扛枪——窝里横的、看似有理实则蛮缠的、有火药味的鸡汤文,而已。回应这种垃圾文章,配不上我一板一眼的打结构,以下就用“格言体”,随便应付应付吧!
1,“洋爸爸节”是1972年美国政府定下的,每年的6月第三个周日。“亲爸爸节”是1945年国民zhengfu定的,每年的公历8月8日。如果,如文章所说,过美国政府定的节日是崇洋媚外,那么,过国民zhnegfu定的节日,岂不是反GeMing?我之前的一篇关于抬杠的帖子中说过,【拔高】可是抬杠的重要技巧。民俗范畴的事情,有必要上升到人格或是政治的层面吗?
2,摘自另外一篇文章的一段话(我不能确认真假,个人倾向认为是真的)【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等社会名流,联合向政、府提议,准备在8月8日,设置一个“中国男子节”,用以纪念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血肉,为民族筑起了自强、自主、自立和自尊的烈士们】。
看清楚,人家设置的“男子节”,对应的应该是“妇女节”。而不是对应“母亲节”的“父亲节”。它强调的是为民族利益牺牲的烈士。而不是相对来说更倾向于家庭意义的父亲。烈士具有父亲属性,那咱抬杠一点来说,他还具有叔叔,或者是二大爷属性的,你咋不倡导一个二大爷节呢?OK,咱不像他那样蛮缠。继续下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