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发现的,正对胃口,就抱过来了
来源:http://www.noahchina.com.cn/txt_view.asp?id=21
哥特式小说:恐怖电影的文学渊源
许正林 殷维
一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中后期的一种小说样式,先流行于英国,后蔓延到法国,19世纪中叶勃朗特姐妹受法国作家霍夫曼恐怖故事影响,《简爱》、《呼啸山庄》等作品充满了哥特小说味道,但已是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余韵了。哥特式小说以恐怖与神秘为基本特征,环境多为荒郊充满阴森恐怖城堡、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特别是中世纪,情节充满鬼怪、神秘失踪、暴力、乱伦、幽闭、骇人听闻,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离奇事件,人物多怪异、畸形、变态、阴冷,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风格上常常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流浪中,终于在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1511-1574)在历史的封尘中又找出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2世纪到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等。在那些崇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因此,用那个毁灭了古罗马的“野蛮”、“凶狠”、“嗜杀成性”的部落的名字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自然就再适合不过了。这样,在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哥特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哥特小说产生于1764年。这一年,贺拉斯·瓦尔浦尔(Horace Walpole)出版了著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Gastle of Otranto)。小说出人意料地成功,不到4个月就出第二版,在这一版上,瓦尔浦尔为书名加上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A Gothic Story)。这种小说因此而被命名为哥特小说。
安德鲁·桑德斯在所著《牛律简明英国文学史》中对“哥特式小说”特点有一个最简明的概括:“它成功的手段是借助于峭壁和深渊,折磨与恐怖、巫术、恋尸癖以及心神不定。它沉浸于思魂出没、突然死亡、地牢、梦境、妖术、幻觉和预言之中。”1英国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主要盛行于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 romanticism)。它的所谓“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节上,它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思想上,它不是像一般浪漫主义那样侧重于正面表达其理想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
二百多年来,在英美,不仅通俗作家热中于哥特作品的创作,而且许多第一流的诗人和作家,比如英国的司各脱、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勃朗蒂姐妹、康纳德、福斯特、戈尔丁和美国的布朗、华盛顿·尔文、爱伦·坡、霍桑、马克·吐温、詹姆斯、福克纳、奥康纳、莫里森等人都要么直接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要么把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于创作之中,使哥特小说从通俗小说这一文学领域的“边缘地位”得以进入文学的中心和文学发展的主流,从而在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哥特传统。
来源:http://www.noahchina.com.cn/txt_view.asp?id=21
哥特式小说:恐怖电影的文学渊源
许正林 殷维
一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中后期的一种小说样式,先流行于英国,后蔓延到法国,19世纪中叶勃朗特姐妹受法国作家霍夫曼恐怖故事影响,《简爱》、《呼啸山庄》等作品充满了哥特小说味道,但已是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余韵了。哥特式小说以恐怖与神秘为基本特征,环境多为荒郊充满阴森恐怖城堡、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特别是中世纪,情节充满鬼怪、神秘失踪、暴力、乱伦、幽闭、骇人听闻,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离奇事件,人物多怪异、畸形、变态、阴冷,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风格上常常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流浪中,终于在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1511-1574)在历史的封尘中又找出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2世纪到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等。在那些崇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因此,用那个毁灭了古罗马的“野蛮”、“凶狠”、“嗜杀成性”的部落的名字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自然就再适合不过了。这样,在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哥特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哥特小说产生于1764年。这一年,贺拉斯·瓦尔浦尔(Horace Walpole)出版了著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Gastle of Otranto)。小说出人意料地成功,不到4个月就出第二版,在这一版上,瓦尔浦尔为书名加上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A Gothic Story)。这种小说因此而被命名为哥特小说。
安德鲁·桑德斯在所著《牛律简明英国文学史》中对“哥特式小说”特点有一个最简明的概括:“它成功的手段是借助于峭壁和深渊,折磨与恐怖、巫术、恋尸癖以及心神不定。它沉浸于思魂出没、突然死亡、地牢、梦境、妖术、幻觉和预言之中。”1英国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主要盛行于浪漫主义文学时期。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 romanticism)。它的所谓“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情节上,它浓墨重彩地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思想上,它不是像一般浪漫主义那样侧重于正面表达其理想的社会、政治和道德观念,而主要是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道德上的探索。
二百多年来,在英美,不仅通俗作家热中于哥特作品的创作,而且许多第一流的诗人和作家,比如英国的司各脱、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勃朗蒂姐妹、康纳德、福斯特、戈尔丁和美国的布朗、华盛顿·尔文、爱伦·坡、霍桑、马克·吐温、詹姆斯、福克纳、奥康纳、莫里森等人都要么直接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要么把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于创作之中,使哥特小说从通俗小说这一文学领域的“边缘地位”得以进入文学的中心和文学发展的主流,从而在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哥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