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为什么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首先上一张图,这八个字在百度上最早出现在2013年,但实际上关于学医到底有多苦逼的帖子早在2006年就出现了,这个我后面后谈到。另外还有一篇更早的帖子“下辈子不当医生的10大理由 作者:偶然十年 提交日期:2005-12-28 13:03:08 ”。
可以看出,这句话似乎已经是目前社会上的一种较为主流的说法了,因为它不仅出自非医学专业人士的视角,而且不少医学人士也把它当成是一种调侃。如果要把理由一条条列举的话实在太多,因此本人在这里就结合自身的经历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上列举几条能够称得上是"天打雷劈"的原因,另外,由于本人是外科专业,因此更多观点也是从外科医生的角度出发,如果是内科方面会特别注明。
1.这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业,但是对于新人来说,早已不是黄金时代。
能够选择这一行,我想大多数人都是抱着“救死扶伤”、“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等崇高的理想吧,因此这第一个理由,不谈钱,不谈累,更不谈在外行看来谈之色变的医患关系,只谈一个:初心,也就是掌握过硬本领,治病救人。说它相当成熟,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上层政策,下层发展,无论是县级二甲还是省级三甲,无论是明面上的硬性规定,还是暗地里的潜性规则,都具备一套完整的流程,进入这个圈子,一切都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无例外。说早已不是黄金时代,是因为外科医生已经饱和,而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种制度的完善、医患关系的恶化等大环境的变化,想要在10年内(包括5年本科,3年专硕、2年住院)独立完成哪怕是一项2级手术都十分困难,80后那一批人已经占据医院内主治到副高的主要位置,但是由于上诉因素,新人的大量时间和青春都耗费在各种杂活上,相比较前人,想掌握真技术只能靠时间的累积,而这些时间至少是70后、80后那批人的四五倍不止,而外科医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和青春,其职业成就感和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手术,如果按照当下的发展,医生断层是肯定的,说点具体的,现在很多手术都已经使用微创,而对于一名外科医生来讲,能够实施微创手术绝对是要建立在熟练开放手术的前提下的,据了解,外国很多专科外科医生都是掌握一定普外科手术基础后(普外科很多手术依然以开放为主)才进入其他专科的,但是我们国家肯定不是这样,从研究生期间就已经分二级学科,正式执业后从住院医做起,没有其他培养方式,所以90后这一批外科医生真正符合微创手术实施要求的肯定不如80后那批人。说了这么多,好像有点跑题了,说的直白点,其实就是现在的环境下,新人很难真正接触到另他们感到“职业成就感”的东西,一旦离开了医院却又无处可去,都说医生是活到老学到老,但是所学的东西也仅仅是圈内的那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如我前面所说都已经非常完善,真正吃饭的本事又被各种限制难以掌握。因此专业技术的延迟积累是目前的主要矛盾,这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是十分致命的,毕竟谁都不想在医院待5、6年都是助手因为那时你已经30岁,想离开基本已经不可能,而这,还是抛开经济矛盾、医患矛盾来说的,这样的情景,对于今后想要入行的新人来说会更为艰巨。
2.医者无法自医
现在社会上关于996工作制的讨论很多,可是对于一线外科医生来说这根本不值一提,如今人们对于健康的观点早已不同往日,生活质量和工作兼顾才是未来职业的首选条件,而医生,很明显,10年内不会有什么变化,医生都知道熬夜不好,都知道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不好,都知道不锻炼不好,可是知易行难。不仅无法自医,连自己的家人都难以顾及。现在我们很多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认识还停留在“给钱就来”的程度,这种忽略人性的想法注定会被淘汰,金钱不是最主要的,人生苦短,健康是必须要顾及的,而很明显一线医生又成为了最无奈的人群,毕竟在你成为副高以前,这两者都得失去。
3.培养制度畸形、信息不对称、缺乏职业生涯指导,人们选择这一行的原因很多还停留在传统观念
目前较为主流的培养方式是5年本科+3年专硕或5年本科+3年科硕+3年规培,为什么说培养制度畸形呢?首先5年本科里最后一年的实习十分的鸡肋,在本人看来,任何专业的实习都应该具备一种功能,那就是通过实习,让想要入职或进一步深造的人能够真正了解该行业的运转机制,这里的运转机制不是空泛的,而是具体的,具体到什么呢?两个字“日常”,真实是最主要的,而这里面又包括两个主要的内容,一个是日常工作的形式,另一个就是潜在的发展机制,后者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不了解该行业的发展机制,就像无头的苍蝇,走一步看一步在当下的环境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再看看医学专业这一年的实习,实现了哪一个目的呢?都没有!!!日常工作方面,外科和内科有一定区别,但对于实习生来说短短一两个月的轮转根本无法真正了解哪怕是最简单的日常工作,而对于那些想要考研的学生来说,这个目的更是无法达成;发展机制方面,这个就不用说了,连日常工作都无法了解不可能完成这个目的。信息不对称,按理来说目前网络如此发达,百度以下就能指导这一行到底怎么样,但是很少有人能客观的看待网上的观点,大多都受到刻板印象或者传统思维的影响,只看到那些自己想看到的,对不想看到的选择性忽视,这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一个医生亲戚或者专业指导是很难规避的,人有盲从性,我们的教育又不主张遵从个性,这使得很多人不知不觉的进入了学医这座“围城”,而这一旦进入,至少是5年的耽误。传统观念,“高薪”、“越老越吃香”、“红包和回扣”、“救死扶伤”、“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等等有很多,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对于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来说,如果无法客观看待,那也会成为陷阱,不仅仅是在这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