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裕阶层,大量向美国大学捐款以取得子女大学入学名额,实际上造成了中国流失了少量财富。
并且也败坏了中国学生和家长的形象。
而中国现有的大学自主招生和素质教育招生,其实也漏洞很多,也出现了入学时为本科却不能毕业只能拿到专科毕业证的现象,例如奶茶妹妹。说明自主招生和素质教育招生很不成功,一是人才没有培养出来,二是学校也没有获益,三是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大量腐败。
以下重新设想设计一个方案,来优化中国大学高考招生和财富流入。
设定每年招生名额 90%是 参加高考 应试教育的红线。并且保证数理化课程的权重。
竞赛留985大学的名额1%,并且限定理工科红线,非双一流大学不允许接收竞赛生。
剩下9%的名额,留给 捐班和素质教育(琴棋书画歌舞)。
(应试教育生,竞赛生,捐班生)三类学生和家长从高中入学起就分别明确自己的高考类型,签订“知情协议书”,并且在全国和省级考试主管部门登记记录入大数据库,并且使用区块链技术做防伪和确权。
应试教育生仍然是拼高考成绩不变,并且强调数理化权重。
竞赛生限定国家级和国际级数理化信等理工科竞赛的档次。
捐班生的平均收费金额要大于20倍大学生培养成本,相当于给好大学支付相当一部份办学成本。
素质教育的,则全部收取全成本的全额学费,无任何国家暗补(现在应试教育的普通大学生收费其实只收了实际成本的1/5到1/3,国家给予了大量暗补)。
这样,好好学习拼努力的应试教育生源,拼高智商的竞赛生源,拼有钱的土豪大款生源+有资源的素质家庭生源,三类人,和谐相处,皆大欢喜!
三赢的局面。
一旦透明化,公开化,中国很多有钱人愿意花这个钱的。这些钱走正规,进入大学正式经费账目。这样的价格体系,一个富豪学生,能供养20个普通学生,也很有社会效益。
三类学生,招生通道完全隔离,分别在各自的通道内部竞争。而且是从高一起就确定,实际上高中就可以分类管理。即使是捐班的学生,也要明白,名额是有红线数字的,父母最后能不能去 “捐”,也要靠学生自己高考分数,假设全国一届登记有25万捐班生源,但当届只有总和捐班20万名额,那么捐班考生之间也要以高考分数来PK。也可以搞成类似普通的志愿分批分级调档的技术手段来决定录取到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以及哪些人落榜。
捐班限定在本科级别,大专不能捐班。
捐班划定比例红线,愿意参加捐班计划的的大学,捐班比例也按不能突破红线比例确定。例如假定某年清华拟收捐班,则捐班名额严格低于国定红线,比如说6%,假定清华该届招3500人,捐班则不超过210人。各大学捐班也按计划精确到各专业名额。
捐班录取入学后,除了收费是捐班的高收费,其他方面,教学质量和要求水准与普通学生完全一样(并不因为是捐班生源就降低毕业要求水准,清华这点就做得到,奶茶妹妹是非正常途径录入清华本科,但是学习了4年仍然水平不行,清华就没有给本科学士毕业证,只给了专科毕业证)。
为了防止人投机取巧,从高中入学起就分别明确自己的高考类型,捐班家庭要交纳30%的保证金(这一点用来防止赌徒家庭硬要无成本参加捐班通道,本来家庭在高一时还是穷家呢,自己展望意淫到高三能突然成为爆发户,交得起几百万捐班学费),进入国家统一帐户,将来高三高考时候,如果反悔,不参加捐班通道,想参加普通应试教育通道,可以但押金不退。这样就算有人祸祸捐班计划,先加入后退出,扰乱捐班数额秩序,国家也能收到30%保证金,按20倍成本费的30%,也够抚养6个普通大学生。
关键有四点:
1是不能滑坡!!!
不能因为开了个口子,就悄悄的逐渐扩大,比如最初说给捐班留10%,人民群众同意了,然后富贵阶级不断扩大这个比例,最后弄成美国那样,大部分靠关系和钱了,整个社会就崩坏了。如果能保证彻底没有滑坡扩大,能持续100年不动摇留且只10%名额给财富捐班,我觉得是有益的。
2.是一定要平等,这10%捐班名额里,也要搞平等。
要么是竞价发行,在划定最低知识水平分数线的底线之上的捐班学生人群里,价高者得之。
要么是针对每个学校,价格是确定的,出得起价的捐班人群中仍然是高考分数高者得之。
3.价格要逐年调整,保持在20倍大学生培养成本之上。能补充很大一部分办学经费。(一个捐班生能供养10个普通生的成本) 免得价格多年不变,通货膨胀了,捐班收的钱根本养不了几个贫困大学生。
4. 公开化,诚信化。
捐班的操作和所有信息(包括报名信息含家长和中学信息、和高考成绩、录取信息、缴款转账信息、毕业发证信息)彻底公开化,透明。并且上区块链永久保存备查。
粗胚们,大家看看这个方案如何?
并且也败坏了中国学生和家长的形象。
而中国现有的大学自主招生和素质教育招生,其实也漏洞很多,也出现了入学时为本科却不能毕业只能拿到专科毕业证的现象,例如奶茶妹妹。说明自主招生和素质教育招生很不成功,一是人才没有培养出来,二是学校也没有获益,三是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大量腐败。
以下重新设想设计一个方案,来优化中国大学高考招生和财富流入。
设定每年招生名额 90%是 参加高考 应试教育的红线。并且保证数理化课程的权重。
竞赛留985大学的名额1%,并且限定理工科红线,非双一流大学不允许接收竞赛生。
剩下9%的名额,留给 捐班和素质教育(琴棋书画歌舞)。
(应试教育生,竞赛生,捐班生)三类学生和家长从高中入学起就分别明确自己的高考类型,签订“知情协议书”,并且在全国和省级考试主管部门登记记录入大数据库,并且使用区块链技术做防伪和确权。
应试教育生仍然是拼高考成绩不变,并且强调数理化权重。
竞赛生限定国家级和国际级数理化信等理工科竞赛的档次。
捐班生的平均收费金额要大于20倍大学生培养成本,相当于给好大学支付相当一部份办学成本。
素质教育的,则全部收取全成本的全额学费,无任何国家暗补(现在应试教育的普通大学生收费其实只收了实际成本的1/5到1/3,国家给予了大量暗补)。
这样,好好学习拼努力的应试教育生源,拼高智商的竞赛生源,拼有钱的土豪大款生源+有资源的素质家庭生源,三类人,和谐相处,皆大欢喜!
三赢的局面。
一旦透明化,公开化,中国很多有钱人愿意花这个钱的。这些钱走正规,进入大学正式经费账目。这样的价格体系,一个富豪学生,能供养20个普通学生,也很有社会效益。
三类学生,招生通道完全隔离,分别在各自的通道内部竞争。而且是从高一起就确定,实际上高中就可以分类管理。即使是捐班的学生,也要明白,名额是有红线数字的,父母最后能不能去 “捐”,也要靠学生自己高考分数,假设全国一届登记有25万捐班生源,但当届只有总和捐班20万名额,那么捐班考生之间也要以高考分数来PK。也可以搞成类似普通的志愿分批分级调档的技术手段来决定录取到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以及哪些人落榜。
捐班限定在本科级别,大专不能捐班。
捐班划定比例红线,愿意参加捐班计划的的大学,捐班比例也按不能突破红线比例确定。例如假定某年清华拟收捐班,则捐班名额严格低于国定红线,比如说6%,假定清华该届招3500人,捐班则不超过210人。各大学捐班也按计划精确到各专业名额。
捐班录取入学后,除了收费是捐班的高收费,其他方面,教学质量和要求水准与普通学生完全一样(并不因为是捐班生源就降低毕业要求水准,清华这点就做得到,奶茶妹妹是非正常途径录入清华本科,但是学习了4年仍然水平不行,清华就没有给本科学士毕业证,只给了专科毕业证)。
为了防止人投机取巧,从高中入学起就分别明确自己的高考类型,捐班家庭要交纳30%的保证金(这一点用来防止赌徒家庭硬要无成本参加捐班通道,本来家庭在高一时还是穷家呢,自己展望意淫到高三能突然成为爆发户,交得起几百万捐班学费),进入国家统一帐户,将来高三高考时候,如果反悔,不参加捐班通道,想参加普通应试教育通道,可以但押金不退。这样就算有人祸祸捐班计划,先加入后退出,扰乱捐班数额秩序,国家也能收到30%保证金,按20倍成本费的30%,也够抚养6个普通大学生。
关键有四点:
1是不能滑坡!!!
不能因为开了个口子,就悄悄的逐渐扩大,比如最初说给捐班留10%,人民群众同意了,然后富贵阶级不断扩大这个比例,最后弄成美国那样,大部分靠关系和钱了,整个社会就崩坏了。如果能保证彻底没有滑坡扩大,能持续100年不动摇留且只10%名额给财富捐班,我觉得是有益的。
2.是一定要平等,这10%捐班名额里,也要搞平等。
要么是竞价发行,在划定最低知识水平分数线的底线之上的捐班学生人群里,价高者得之。
要么是针对每个学校,价格是确定的,出得起价的捐班人群中仍然是高考分数高者得之。
3.价格要逐年调整,保持在20倍大学生培养成本之上。能补充很大一部分办学经费。(一个捐班生能供养10个普通生的成本) 免得价格多年不变,通货膨胀了,捐班收的钱根本养不了几个贫困大学生。
4. 公开化,诚信化。
捐班的操作和所有信息(包括报名信息含家长和中学信息、和高考成绩、录取信息、缴款转账信息、毕业发证信息)彻底公开化,透明。并且上区块链永久保存备查。
粗胚们,大家看看这个方案如何?
三军
统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