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给我看他和一个小姑娘的聊天记录。小姑娘很明显喜欢他,虽然还没有明确表白,但暗示明示的话已经讲了一车,而且天天找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聊,新换的头像真好看!是在哪里拍的呀?是朋友拍的吗?朋友好会拍哦。啊突然发现你的手好好看!朋友圈刚发的这张合影是和女朋友嘛?啊你去香港了呀!香港好不好玩儿? ....诸如此类。
朋友一开始还礼貌性地陪聊几句,到后来已经惜字如金到只用一两个字或者表情包回复了,但小姑娘依然锲而不舍,保持着高频率的聊天密度。我说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有点不太懂得读氛围啊,她是不是觉得你聊天就是这个风格,没有体会出来你的不耐烦?
朋友想了想说,也不是,可能真的是年纪小,你想想你学生时代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也忍不住想- -直找他聊天?有事儿没事儿都想一直发一直聊,哪怕人家没什么回复?她可能也努力克制了,但还是忍不住吧。
我想了想,上一个让我这么自说自话也要努力喜欢的人,真的得追溯到十年前了。现在的我如果对一个人有兴趣,第一个回合,对方反应淡淡,第二个回合,对方依然礼貌社交聊,那我一-定不会开启第三个回合 了,心知肚明人家没跟我对上眼儿,耸耸肩换下一个咯。这么多夜晚,这么多可人儿,总会有新的美丽让我逗留。
所以现在客观想一想,起码在恋爱这件事上,我完全不怀念青春,也一点都不想重温校园恋曲,那么笨拙、那么用力、那么自说自话、那么多一厢情愿的热切,都建立在自己单方面的想象上,而不是基于双方真实互动产生的了解。幸好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长大以后的我既没有失去爱的愿望,也有了更充分的爱的能力,对于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联系、如何维护联系也有了更幽深具体的经验,相比较青春时候的横冲直撞,我还是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成长到底还是一件好事儿,我也庆幸我不再是一个无知无畏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