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正值“5.18国际博物馆日”和“全球博物馆周”(5.13-5.19)
四川省博物馆迎来了一场新展“琴·心——四川博物院院藏古琴展”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川博面向公众展出了19床古琴,其中还有镇馆之宝,唐代神农式古琴“石涧敲冰”。
(通长122.7厘米,肩宽19.5厘米,尾宽15.5厘米,形制浑厚古朴凝重,音色优美纯正圆润,堪称琴界的稀世珍宝。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头宽尾长,通体有蛇腹断纹和少许梅花圈纹。底为梓木,岳山、承露、龙龈、焦尾均用檀木镶嵌而成。琴底颈部阴刻行草“石涧敲冰”四字。)

它曾为元中书令耶律楚材所收藏,耶律楚材最好古琴,不仅善弹《广陵散》,自称有“琴癖”,还爱收藏名琴,家中遗产“唯名琴数张,金石遗文数百卷而已。”耶律楚材曾居于北京西郊别墅玉泉山庄,故在他珍藏的这把古琴上刻下“玉泉”方印。而“石涧敲冰”,则喻其可发金石之声。
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古琴的历史和文化,5月18日下午,川博在学术报告厅为公众奉上了一场由国家一级作曲、著名琴学家唐中六主讲的《川派古琴艺术的前世今生》讲座。
唐老通过口述,将川派古琴历史娓娓道来。他说,川派古琴艺术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古琴流派。川派古琴的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伏羲,《礼记》《琴操》《孝经》《尔雅》等都有关于伏羲制琴的记载。伏羲其母华胥据记载是四川阆中人,伏羲也在阆中古城中孕育,嫘祖是四川盐亭人。伏羲斫琴、嫘祖织丝的故事为川派古琴的发源历史奠定了基础。
“川派古琴艺术到了汉代,达到一个鼎盛时期。”成都、新都、大邑、广汉、乐山等地汉墓中出土的大批抚琴俑或琴乐图及遍布蜀地各地的摩崖造像、岩画中的乐舞或琴乐图是汉代蜀派古琴繁荣发展的最好证明。

四川省博物馆迎来了一场新展“琴·心——四川博物院院藏古琴展”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川博面向公众展出了19床古琴,其中还有镇馆之宝,唐代神农式古琴“石涧敲冰”。
(通长122.7厘米,肩宽19.5厘米,尾宽15.5厘米,形制浑厚古朴凝重,音色优美纯正圆润,堪称琴界的稀世珍宝。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头宽尾长,通体有蛇腹断纹和少许梅花圈纹。底为梓木,岳山、承露、龙龈、焦尾均用檀木镶嵌而成。琴底颈部阴刻行草“石涧敲冰”四字。)

它曾为元中书令耶律楚材所收藏,耶律楚材最好古琴,不仅善弹《广陵散》,自称有“琴癖”,还爱收藏名琴,家中遗产“唯名琴数张,金石遗文数百卷而已。”耶律楚材曾居于北京西郊别墅玉泉山庄,故在他珍藏的这把古琴上刻下“玉泉”方印。而“石涧敲冰”,则喻其可发金石之声。
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古琴的历史和文化,5月18日下午,川博在学术报告厅为公众奉上了一场由国家一级作曲、著名琴学家唐中六主讲的《川派古琴艺术的前世今生》讲座。

唐老通过口述,将川派古琴历史娓娓道来。他说,川派古琴艺术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古琴流派。川派古琴的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伏羲,《礼记》《琴操》《孝经》《尔雅》等都有关于伏羲制琴的记载。伏羲其母华胥据记载是四川阆中人,伏羲也在阆中古城中孕育,嫘祖是四川盐亭人。伏羲斫琴、嫘祖织丝的故事为川派古琴的发源历史奠定了基础。

“川派古琴艺术到了汉代,达到一个鼎盛时期。”成都、新都、大邑、广汉、乐山等地汉墓中出土的大批抚琴俑或琴乐图及遍布蜀地各地的摩崖造像、岩画中的乐舞或琴乐图是汉代蜀派古琴繁荣发展的最好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