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又古琴馆吧 关注:10贴子:226
  • 3回复贴,共1

国际博物馆日|助力川博,了解川派古琴的前世今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5月,正值“5.18国际博物馆日”和“全球博物馆周”(5.13-5.19)
四川省博物馆迎来了一场新展“琴·心——四川博物院院藏古琴展”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川博面向公众展出了19床古琴,其中还有镇馆之宝,唐代神农式古琴“石涧敲冰”。
(通长122.7厘米,肩宽19.5厘米,尾宽15.5厘米,形制浑厚古朴凝重,音色优美纯正圆润,堪称琴界的稀世珍宝。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头宽尾长,通体有蛇腹断纹和少许梅花圈纹。底为梓木,岳山、承露、龙龈、焦尾均用檀木镶嵌而成。琴底颈部阴刻行草“石涧敲冰”四字。)

它曾为元中书令耶律楚材所收藏,耶律楚材最好古琴,不仅善弹《广陵散》,自称有“琴癖”,还爱收藏名琴,家中遗产“唯名琴数张,金石遗文数百卷而已。”耶律楚材曾居于北京西郊别墅玉泉山庄,故在他珍藏的这把古琴上刻下“玉泉”方印。而“石涧敲冰”,则喻其可发金石之声。
为了让观众更加了解古琴的历史和文化,5月18日下午,川博在学术报告厅为公众奉上了一场由国家一级作曲、著名琴学家唐中六主讲的《川派古琴艺术的前世今生》讲座。
唐老通过口述,将川派古琴历史娓娓道来。他说,川派古琴艺术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古琴流派。川派古琴的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伏羲,《礼记》《琴操》《孝经》《尔雅》等都有关于伏羲制琴的记载。伏羲其母华胥据记载是四川阆中人,伏羲也在阆中古城中孕育,嫘祖是四川盐亭人。伏羲斫琴、嫘祖织丝的故事为川派古琴的发源历史奠定了基础。
“川派古琴艺术到了汉代,达到一个鼎盛时期。”成都、新都、大邑、广汉、乐山等地汉墓中出土的大批抚琴俑或琴乐图及遍布蜀地各地的摩崖造像、岩画中的乐舞或琴乐图是汉代蜀派古琴繁荣发展的最好证明。


1楼2019-05-27 16:48回复
    清咸丰、同治年间,随着曹稚云、钱绶詹、冯彤云、张孔山等琴家从江浙入川,使四川琴艺得到很大推动,川派古琴再次掀起了一个高峰。他说,1850年左右《百瓶斋琴谱》问世,1876年《天闻阁琴谱》问世,以“七十二滚拂”《流水》为代表的一批川派古琴曲广为传播。外来琴家和川派琴家经过融合,逐渐形成以张孔山、唐彝铭、叶介福、魏莫愚等为代表的琴人群体,影响全国古琴界。
    同时,本次讲座还邀请到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成都古琴文化学会会长戴茹现场演奏古琴经典名曲。


    掇蜂遭谗,怀惧逢怒,号于中野,晨朝履霜,暮结草庐,
    编荷而衣,采荇而食,减枵投泽
    此曲是戴茹教授2018年新打谱的作品《履霜操》,曲意如赤脚行晨霜,薄衣对寒风,其中悲伤激愤,如泣如诉,将伯奇蒙冤受辱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后一曲川派古琴代表曲目《流水》从山涧潺潺而来,履霜冻结的河水开始贯通,万壑之泉由细流出山汇入洪流,河水穿峡过滩,形成惊涛骇浪、奔腾难挡的气势。又忽缓忽急,时放时收,渐渐平复,最后以杳渺徐逝的气象终曲。
    众人如痴如醉,不禁啧啧称赞。此次讲座不仅让现场观众们获取了川派琴史的相关知识,得以近距离欣赏到古琴经典曲目,更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古琴的艺术魅力,让他们了解古琴,爱上古琴。


    2楼2019-05-27 16:50
    收起回复
      2025-08-30 13:06: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曹稚云的花卉非常漂亮,有南田笔意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11-21 1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