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陵吧 关注:80贴子:8,670
  • 8回复贴,共1
开头的确是繁杂,整部小说都有点时空交错的迷乱,所以在北京的时候只看了一点开头就放下来。这次在火车上倒是看了一大半,但还是没看完。
张爱玲用字果然是洗练,又不做作,整个人似乎藏在文字背后,九莉的所有感情,都只“微笑”两字,却是百转千回。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无法同情,却又有深切的悲哀。 
很多细节,我在移动的列车上匆匆阅过的时候,哪怕是着急想看完,也要放下书本,看看窗外,排遣一下心中那无法言说的感觉。 
回头再看璎和椴的评论,觉得说尽了想说了一切。本来就是罗生门,各人的理解而已。不过在小团圆最后的章节看完之前,我可能会先看看今生今世。 


1楼2009-07-22 14:36回复
    昨天看完了小团圆,晚上发短信向落汇报,她第二天早上才看到,立刻催我写评。我批评她偷懒,一句“璎和椴的评论说尽了想说了一切”就打发了。可我是个文品多么好的孩子啊,答应她会写。其实主要是看的时候就有很多感想。今天能写多少算多少


    7楼2009-07-26 19:24
    回复
      2025-08-17 20:39: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整个小说以及那段恋情的精华是从第150面开始。他们依偎而坐,耳鬓厮磨,远处传来“郎啊妹啊”的流行歌曲。她想起了小时候听母亲和姑姑弹唱的一首英文歌,歌词里有金色的河流与梦幻。她沉浸在这样的满足宁静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平安,甚至天长地久。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说这是一个热情故事。这个片段即是她全部热情的投入。爱情总是这样的,再往后,开始变成另外一种掺了杂质的味道,总不如一开始美好。让我感叹的倒不是这个,而是她这样投入这段恋情的原因:她太缺乏爱了。
      父亲是除了抽 YA PIAN什么都不关心的,娶了后妈她和弟弟的日子更加凄惨。更重要的是母亲,她自幼视之为偶像,却从来无法讨其欢心,母亲最爱的人是她自己,久而久之令她失去了母性的本能,对她甚至冷淡嫌恶到牵她手过马路都难以忍受的程度。父母的冷漠绝情是对少年的她最大的伤害,加上整个大家族的荒诞颓败之气,云翳一样无遮无无拦的压了下来,她沉默的忍受了一切,变得更加不擅言辞,笨拙自闭,养成了她如今冷僻孤峭的性格。
      渴求爱而不可得,于是遇见第一个便像密友责怪的那样,“一点女性本能的手腕也没有”,轻松便被“突破防御”。她的朋友可能不会懂,她的人生从来都是黯淡无光的,她当然要抓住这个“金色的永生”,这个令她狂喜的热情故事。而幼时便体会到的荒凉又令她异常冷静警醒。她深知好景不长,即使徜徉的是梦幻般的金色河流,她也可以随时走开上岸。
      我觉得她并不像有些人所说,那么聪明一个人遇到爱情也糊涂了。我想她一直都很清醒自己在做什么,即使她明知后来的结局她也不会后悔,毕竟那是她不快乐的一生中唯一把握到的快乐。即使十年过去,梦见曾经那个梦,也依然可以“快乐很久很久”。
      本来以她那样的性格,是绝对不可能闻名于世的,刚好她又拥有卓越的才情,她的性格反而成就了她,成就了一段传奇。她的家世刚好那么显赫,她喜欢过的人刚好是个HAN JIAN ,她晚年的深处简出,甚至她的客死异乡也被人无限渲染放大,于是便延续了她的传奇。
      “传奇”是世人对她的评价,而她自己呢,“这样的梦只做过一次,考试的梦倒是常做,总是噩梦。”我觉得这才是她人生的真实注脚。或许她写下这个故事只是想记录那个热情的梦。


      9楼2009-07-26 21:07
      回复
        估计我回复完这个就要停机了。小团圆我还是很惊叹她的才情的。九莉跟她母亲其实很像,所以她很清醒的不要孩子。如果她不那么敏感,噩梦是可以驱除的,到最后余一点怅惘,只是天才又怎么能不敏感


        12楼2009-07-27 17:36
        回复
          为什么手机上网这么贵。。。我觉得她真是修炼得很好,不管写多么悲痛的情节都能不动声色,简单几笔,像是根本不在意


          13楼2009-07-28 17:27
          回复
            恩,她是很冷静,但是这种性格放在少年,未免过于戒备,自爱过甚终究不好。我觉得人生最好是,不错过盛宴,不理会结局。另外上网贵是因为没包月,不过叶子提醒了偶,为了避免再次停机,这是我本月最后一句话了,嘿嘿


            14楼2009-07-29 09:40
            回复
              叶子我总觉得她不是全部热情的投入,我是说那段爱情,但我毕竟没看完,看完之后再讨论。


              15楼2009-07-29 14: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