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而生、依海之畔、沿海而居。大海便是青岛最完美的注脚,随着红岛经济区规划和“三湾三城”战略的实施,胶州湾便成为青岛这座城市发展的重心,红岛更是承载着青岛北部腾飞的梦想。
百年城市发展,向胶州湾迈进
“大青岛”的理念早在1935年就已在《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中提出,虽未最后形成正式规划,但对城市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构想。大青岛之“大”,始于1978年的行政区划调整,至此,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大青岛格局初步形成,这次调整,使青岛迅速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
1994年,青岛市进行了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从此吹响了东部开发的号角,直接带动了青岛东部城区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东移、北进、西跨”的城市空间展布格局。2007年,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战略,在胶州湾东、西部发展已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向胶州湾北部迈进,将青岛这个与胶州湾相伴而生的城市,打造成真正的“环湾城市”。之后,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通车,大青岛正在从多年梦想变为现实。 胶州湾孕育了青岛,再一次孕育着城市未来的期望。
“三湾三城”战略,开启城市发展新格局
2017年“三湾三城”城市空间战略的推出,三湾指的是中心湾区——胶州湾,西部湾区——灵山湾,东部湾区——鳌山湾。从“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到“三城联动”再到现在的“三湾三城”,青岛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围绕湾区做了越来越细化的调整,可以看出,作为中心湾区的胶州湾一直是这些年来不变的发展主题。
回顾青岛城市战略,每一次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都会带来城市发展的一次飞跃。城市总体战略的层层推进,彰显了青岛顺势而上的决心和野心。唯一不变的是,每一种规划,中心湾区都占据了绝对的战略高地。 究其原因,在青岛版图,甚至半岛城市群规划中,中心湾区都处在绝对的几何中心地位。只有中心湾区崛起,青岛环湾经济带才能完成闭环;只有中心湾区崛起,才能实践青岛国家中心城市理想;只有中心湾区崛起,才能实现青岛国际湾区都会的野心,甚至更好的完成半岛城市群发展。
聚焦红岛未来,城市发展中芯
在青岛发展新格局下,中心湾区,以胶州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优化城市功能,集聚高端要素,对青岛的“大湾区经济建设”承担着历史重任。伴随战略推进,中心湾区,带领青岛进入到下一个全新的环湾都会时代,是城市赋予的责任,也是自身能力使然。
胶州湾就像是一张拉满的大弓,而位于湾底的红岛则像是蓄势待发的“箭头”,它指向这座城市的未来,这片蓄势已久的区域,正以城市之芯的姿态强势崛起。
红岛规划以“科技、生态、人文新城”为目标,聚焦国际化城市要素,建设成为推动青岛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湾区创新城”,力求将片区打造成为参与国际经济要素资源配置的创新中心、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青岛市公共服务设施聚集区、北岸城区的商务中心。从2017到2020,是青岛迈向国际化城市的关键4年,而红岛,俨然已成为一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青岛北部城区美好的未来,看到了核心城区现代化的轮廊,也感受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高度。红岛将使青岛最好的资源得到充分展示,也会吸收全球顶级的创新资源,释放开放的发展活力,从而推动城市等级的大幅提升。
立体交通枢纽 汇聚高端配套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对区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红岛毗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坐拥红岛高铁站,加之铁路、地铁、高速公路、高铁站等多项大型交通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启用,更有胶州湾大桥、青兰高速、沈海高速等现有交通设施,红岛经济区将逐步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一跃成为山东半岛综合交通枢纽、滨海高铁生态新城。
配套的齐全度,直接影响区域的发展与生活品质。自2016年,红岛开始大力建设青岛市市民健康中心、青岛市市民健身中心、青岛科技馆、国际会议中心等17项市政级配套,为红岛成为未来青岛新中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此同时,各类”高大上“项目纷纷落子,为红岛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新城·红岛湾 百年青岛传承地
新城·红岛湾,紧邻胶州湾,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战略。借鉴青岛德式建筑经典,秉承德系精工精神,以红瓦凸显青岛地域特色,以红砖打造本土的德式风情,以深咖色的铁艺栏杆体现建筑精致。传承和发扬青岛百年建筑文化,重塑德式建筑记忆,再造当代之上的德式作品。以湾芯资本恒产,奢享圈层生活,礼遇尊崇人生。
百年城市发展,向胶州湾迈进
“大青岛”的理念早在1935年就已在《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中提出,虽未最后形成正式规划,但对城市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构想。大青岛之“大”,始于1978年的行政区划调整,至此,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大青岛格局初步形成,这次调整,使青岛迅速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
1994年,青岛市进行了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从此吹响了东部开发的号角,直接带动了青岛东部城区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东移、北进、西跨”的城市空间展布格局。2007年,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战略,在胶州湾东、西部发展已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向胶州湾北部迈进,将青岛这个与胶州湾相伴而生的城市,打造成真正的“环湾城市”。之后,随着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的通车,大青岛正在从多年梦想变为现实。 胶州湾孕育了青岛,再一次孕育着城市未来的期望。
“三湾三城”战略,开启城市发展新格局
2017年“三湾三城”城市空间战略的推出,三湾指的是中心湾区——胶州湾,西部湾区——灵山湾,东部湾区——鳌山湾。从“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到“三城联动”再到现在的“三湾三城”,青岛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围绕湾区做了越来越细化的调整,可以看出,作为中心湾区的胶州湾一直是这些年来不变的发展主题。
回顾青岛城市战略,每一次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都会带来城市发展的一次飞跃。城市总体战略的层层推进,彰显了青岛顺势而上的决心和野心。唯一不变的是,每一种规划,中心湾区都占据了绝对的战略高地。 究其原因,在青岛版图,甚至半岛城市群规划中,中心湾区都处在绝对的几何中心地位。只有中心湾区崛起,青岛环湾经济带才能完成闭环;只有中心湾区崛起,才能实践青岛国家中心城市理想;只有中心湾区崛起,才能实现青岛国际湾区都会的野心,甚至更好的完成半岛城市群发展。
聚焦红岛未来,城市发展中芯
在青岛发展新格局下,中心湾区,以胶州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优化城市功能,集聚高端要素,对青岛的“大湾区经济建设”承担着历史重任。伴随战略推进,中心湾区,带领青岛进入到下一个全新的环湾都会时代,是城市赋予的责任,也是自身能力使然。
胶州湾就像是一张拉满的大弓,而位于湾底的红岛则像是蓄势待发的“箭头”,它指向这座城市的未来,这片蓄势已久的区域,正以城市之芯的姿态强势崛起。
红岛规划以“科技、生态、人文新城”为目标,聚焦国际化城市要素,建设成为推动青岛国际化城市发展的“湾区创新城”,力求将片区打造成为参与国际经济要素资源配置的创新中心、区域性的综合交通枢纽,青岛市公共服务设施聚集区、北岸城区的商务中心。从2017到2020,是青岛迈向国际化城市的关键4年,而红岛,俨然已成为一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青岛北部城区美好的未来,看到了核心城区现代化的轮廊,也感受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高度。红岛将使青岛最好的资源得到充分展示,也会吸收全球顶级的创新资源,释放开放的发展活力,从而推动城市等级的大幅提升。
立体交通枢纽 汇聚高端配套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交通对区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红岛毗邻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坐拥红岛高铁站,加之铁路、地铁、高速公路、高铁站等多项大型交通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启用,更有胶州湾大桥、青兰高速、沈海高速等现有交通设施,红岛经济区将逐步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一跃成为山东半岛综合交通枢纽、滨海高铁生态新城。
配套的齐全度,直接影响区域的发展与生活品质。自2016年,红岛开始大力建设青岛市市民健康中心、青岛市市民健身中心、青岛科技馆、国际会议中心等17项市政级配套,为红岛成为未来青岛新中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此同时,各类”高大上“项目纷纷落子,为红岛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新城·红岛湾 百年青岛传承地
新城·红岛湾,紧邻胶州湾,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战略。借鉴青岛德式建筑经典,秉承德系精工精神,以红瓦凸显青岛地域特色,以红砖打造本土的德式风情,以深咖色的铁艺栏杆体现建筑精致。传承和发扬青岛百年建筑文化,重塑德式建筑记忆,再造当代之上的德式作品。以湾芯资本恒产,奢享圈层生活,礼遇尊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