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38,142贴子:74,760,013
  • 26回复贴,共1

朱元璋为什么要删《孟子》:居然说民贵君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罢孟”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
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那意思是说,这老头要是活到今天,还活得了吗?
原来朱元璋读到了:“民为贵,社卝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与老百卝姓和国卝家相比,国君最不重要。“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就是说,国君对大臣礼貌,大臣也对国君尊敬。若国君视大臣如粪土,则大臣也视国君如无物。
朱元璋大发雷霆,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卝免孟子配享孔庙”,将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庙,取消他在孔庙里和孔子一起吃冷猪肉的资格。孔孟之道是中卝华立邦之本,此命一下,举朝哗然。这一举动就如同基卝督教国卝家里要把耶稣驱逐出教卝堂一样惊世骇俗。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卝对。朱元璋宣布朕意已决,谁也不许再说,否则以“大不敬”罪处死。
大家立马静下来了,谁都知道朱元璋的厉害。可孔孟在中卝国被崇拜千年,毕竟会有几根铁杆粉丝屹立不倒。刑部尚书钱唐就坚持要进宫为孟子求情。
朱元璋一听钱唐为这事而来,命令金吾侍卫将他在殿前活活射死。钱唐肩臂之上各中两箭,鲜血直流,不过仍英勇不屈,楞往里闯。朱元璋敬佩他是条汉子,叫他进来说话。钱唐跪在皇帝面前,痛陈孟子之不可废,说孟子已被天下尊奉千年,一旦废绝,不但中卝国震动,四夷也会惊愕,会怀疑中卝国还是那个尊奉圣卝人之道的天卝朝上国吗?
朱元璋想想也是这么回事。钱唐舍命闯关,也让他见识了孟子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分量。于是命人把钱唐送到太医院好好治疗,不久又恢复了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


1楼2019-05-19 14:33回复
    颂元
    其实在删孟前,朱元璋还做过一些臣下不太好理解的事。
    比如在推卝翻元朝之际,中原汉卝人皆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强烈要求朱元璋彻底清算元朝统卝治者的罪恶。可朱元璋却并没有这样做。元顺帝仓皇北逃后,明军俘获了皇子买的里八剌。大臣们要求在南京举行“献俘”典礼,以庆祝胜利。朱元璋却拒不同意,理由是这是对前皇子的侮辱。他说:“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在进军大都之时,他要求军卝队不得危害元朝皇亲贵卝族:“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对俘获的元朝贵卝族也一概予以尊礼,封很高的爵位,让汉卝族人继续对他们行礼如仪。甚至在推卝翻元朝之后,大臣们纷纷献上“捷奏”之章,批判元代皇帝无道,颂扬洪武皇的雄武,也让朱元璋很不满意,因为奏章里面有贬低元朝君主的词汇。朱元璋对宰相说:“元主中卝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对中原汉卝人来说,推卝翻了蒙古人的统卝治,是拨卝开云雾,重见青天,大多数汉卝人都不承认蒙古人统卝治的正统地位。但朱元璋却承认蒙古人的统卝治是“正统”,并从各个角度,竭尽全力为元朝的正统性辩护。在即位告天文中,他这样说:“惟我中卝国人卝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卝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也就是说,元朝的统卝治是受命于天,光卝明正大,理所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但将元灭南宋后的几十年视为正统,且将元、宋并存的十几年亦视为元的正统。
    不止于从天理的角度承认元朝的合法性,朱元璋还从个人感情角度,表达对元朝统卝治的感恩戴德之情:“元虽夷狄,入主中卝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这似乎就更不好理解了。在大元帝卝国的统卝治卝下,他父亲朱五四到处迁徙,终于落得饥饿而死,朱元璋也没过一天好日子。按理,他应该对大元怀有刻骨仇卝恨才对,怎么居然歌卝功颂德感激涕零起来?


    3楼2019-05-19 14:34
    收起回复
      2025-08-21 23:31: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天命
      批判孟子和歌颂蒙古人,这两件事贯穿着同一个意图:让大明政卝权千秋万代永世不倒。
      朱元璋初登皇位,内心有点没底:中卝国人向来重视门第,讲究出身,自古以来,岂有乞丐而为天子?他认为许多人虽然畏服于他的刀剑,对于他这个人却相当瞧不起。
      所以,朱元璋要大力提倡“天命论”,就是“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老天爷的心思很难猜,证明它的唯一证据,就是谁最终得了天下。朱元璋的“天命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成王败寇。只要一个人打得了天下,那就证明他拥有天命,别管什么出身、什么手段。天下那么多富贵人、读书人、有根脚人,谁也没当上皇帝,偏偏他一个乞丐当上了,这不正说明他有“天命”之助吗?这样,朱元璋就不得不承认蒙古人统卝治的合乎天命。因为他们曾经拥有过天下。
      他在《谕齐鲁河洛燕蓟秦卝晋民人檄》中说:“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卝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卝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卝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卝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朱元璋必须视元朝为正统,因为这是上天的意志。所以他承认元朝直接受命于天,接续了三皇五帝的正统,“正名定统,肇自三皇,继以五帝,曰三皇曰两汉曰唐宋曰元,受命代兴,或禅或继,功相比,德相侔”。


      4楼2019-05-19 14:35
      回复
        正常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5-19 14:36
        回复
          起卝义
          与“天命观”相配合的是“恩卝德论”。
          快要登上帝位之际,朱元璋遇到了一个理论难题:怎么看待农卝民起卝义?
          肯定农卝民起卝义吗?似乎当然应该肯定,因为他和他的追随者都是起卝义者。
          但是,且慢。如果肯定起卝义无罪,那么再有后来者效仿他起兵反卝对他怎么办?事实上,在新王朝还没正式建立之时,他就已经开始忙着四处镇卝压自己根据地内的农卝民起卝义了。
          推卝翻旧王朝时,他当然可以大喊造卝反有理,起卝义无罪。但是,成了新王朝的统卝治者,他就必须让老百卝姓认识到,不许造卝反,更不能起卝义。这个弯可不太好转。所以,他要大力打造“朱氏恩卝德论”。
          在朱元璋以前,中卝国人认为“有德者有天命”,而无德者就失去了“天命”。天下无道,人卝民就可以起来推卝翻它。而朱元璋要打造的“朱氏恩卝德论”是:因为你身处的王朝对你有恩,所以不管它有道无道,你都不应该带头起来背叛这个王朝。
          朱元璋说,一个人有了天命,也就从上天那获得了天下的所有权,其他所有人,都是“寄居者”。
          所以,开国皇帝对天下百卝姓来说有两大恩卝德:一是开创了太平,使天下人不再相互残杀,可以保全性命;二是既然天下土地都是皇帝家的,那么所有的粮食就都是在皇帝家族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下人都是皇帝一个人养活的,每个人都应该对皇帝感恩戴德。
          不要以为这是玩笑,此乃中卝国历代统卝治者的真卝实想法,只不过朱元璋表达得最透彻。
          从这个理论出发,朱元璋认为,元朝皇帝虽然统卝治低能,但毕竟也建立了一套法卝律,安设了几名官卝员,比天卝下卝大卝乱还是要好。所以朱元璋说:“元祖卝宗功德在人。”在给元世祖的祭文中,他更这样颂扬元朝的统卝治:“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卝国,治安之盛,生养之繁功,被人卝民者矣。”他朱元璋虽然生不逢时,没赶上元朝统卝治秩序良好的时候,几十年吃不饱穿不暖,但毕竟也算是吃了人家蒙古皇帝的,喝了人家大元天子的,怎么能忘恩负义不予承认?更何况,他的祖父和父亲,在元朝,毕竟是吃过饱饭的:“如予父母生于元初定天下之时,彼时法卝度严明,使愚顽畏威怀德,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安其生,惠莫大焉!”“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所以洪武四年,朱元璋命人在北平给元世祖盖了庙。洪武六年,又在南京建历代帝王庙,把元世祖和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都供在一起,还把元朝开国功臣木华黎等四人牌位也供在边上,他自己恭恭敬敬前去行跪拜大礼。
          在内心深处,朱元璋对元朝当然充满愤怒,但对于他这样级别的政卝治家来说,考虑问题不能从个人恩怨,而要从天下大局出发。进一步说,不能从正义与否而要从“实用”与否的角度考虑。他如此礼敬元朝,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给天下百卝姓作个示范,让他们也礼敬新朝,告诉他们吃卝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既然承认皇帝是天下所有人的大恩卝人,那么即使一时统卝治得不好,偶有雷霆雨露,那也都是天恩,大家永远不能起叛逆之心。这就是朱元璋建立天命恩卝德论的最终落脚点。


          6楼2019-05-19 14:36
          收起回复
            “殃归首乱”
            理论构建到这儿,朱元璋发现遇到了一点难题:他本人就是大元王朝的推卝翻者。他食元朝之毛,践元朝之土,世受元朝雨露之恩,却起兵打卝倒了大元,这怎么解释?
            虽然谁握住了刀把子谁就有了话语权,但要把这个道理讲圆卝满,也实在太考验人的智商了。
            朱元璋开始是这样解释的:他当初参加起卝义,只是为了吃饭活命,并不是为了推卝翻元朝。他不断强调自己加入起卝义军实在是迫不得已,是人生的一大污点。他说自己加入起卝义军是“昔者朕被妖人(红巾军)逼起山野。”(《与元臣秃鲁书》)他又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红巾军)忽至,误入其中。”(《洪武实录》卷37)在《皇陵碑》中又说:“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起卝义领卝袖)何有乎仁良(也没什么好东西)。”他宁肯污卝辱自己,也不能给臣民作坏的榜样。
            后来他又进一步解释:“盗贼奸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也就是说,元朝的灭卝亡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参加起卝义,不是为了推卝翻旧王朝,也不是为了当皇帝,而是因为实在不忍心看人卝民遭受痛苦,要救万卝民于水火。天下取自群雄,而非元朝之手。
            这两种解释似乎还不圆卝满。编写《大诰》时,朱元璋又发明了“殿兴有福”理论。他天才地将起卝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首乱者,就是带头造卝反的那一批人,而殿兴者,就是他这样半路参加起卝义的人。《御制大诰三编?造言好乱第十三》中,朱元璋说:“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卝民好作乱者兴焉。”就是说,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愚卝民作乱。朱元璋认为,带头做乱者都是忘恩负义、胆大妄为之徒,注定没有好下场。因为这些人引起了战乱,造成了流卝血,老天爷讨厌这样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殃归首乱。”
            朱元璋还举大量例子论证他的观点:历代大型农卝民起卝义中,最早揭竿而起的那批人,确实多数都做了后人的铺路石:“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杨玄感,僧向海明,唐之王仙芝,宋之王则等辈,皆系造言倡乱首者,比天福民,斯等之辈,若烟消火灭矣。何故?盖天之道好还,凡为首倡乱者,致干戈横作,物命损伤者既多,比其成事也,天不与首乱者,殃归首乱,福在殿兴。”至于那些后来才参加起卝义的人,就没什么责任了。因为动卝乱的大火已经烧起来了,他们再加把火,是为了使火灾早点结束,早点还大家以太平。所以“福在殿兴”。
            这一说法充满矛盾。既然天下无道,“天将更其运祚”,被推卝翻是必然的,总得有第一个起来反卝对它的。站在“首乱”者的尸体上取得成功后,却又这样大言不惭地辱卝骂他们,实在是匪夷所思。绞尽脑汁,朱元璋的理论其实是要落脚于天下无道,为了生存,反卝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万万不要第一个揭竿而起。
            说他狡猾也可以,说他愚蠢也可以,说他阴险也可以,说他坦率也可以,反正理论构建至此,朱元璋图穷匕见:不论怎么说,你们可千万不要造我大明的反。
            为了说服愚卝民,他费尽口舌,推导出了宁可饿死,也强于造卝反之说。他说,元朝承平时,富无旁忧,贫有贫乐。纵迢天灾,“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也就是说饿死强于战死。所以宁可饿死,也不能反卝抗他的统卝治。他又从多方面论证这个主张,说造卝反其实没什么好处:从乱者并非俱能为人上人,除了那些“乱雄”和文武官卝吏外,“其泛常,非军即民,须听命而役之。呜呼,当此之际,其为军也,其为民也,何异于居承平时,名色亦然,差役愈甚。”
            他在《大诰三编?造言好乱》一节中说:
            且昔朕亲见豪民若干,中民若干,窘民若干,当是时,恬于从乱。一从兵后,弃撇田园宅舍,失玩桑枣榆槐,挈家就军,老幼尽行,随军营于野外……与官军拒,朝出则父子兄弟同行,暮归则四丧其三二者有之……饮食不节,老幼悲啼,思归故里,不可得而归。不半年,不周岁,男子俱亡者有之,幼儿父母亦丧者有之,如此身家灭者甚多矣。
            也就是说,从概率论上分析,参加起卝义和叛乱,获得功名富贵的可能性是极低的。相反,给人家当炮灰的可能性却几乎是百分之百。通卝过这种“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理论,朱元璋郑重警告百卝姓:宁可饿死,也不要起来造卝反。
            说到这,我们就理解他为什么讨厌孟子了。
            他删掉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理论——有恒产当然有恒心,但无恒产也必须有恒心。也就是说,在朱元璋的统卝治之下,你纵然沦为赤贫,走投无路,也不得起造卝反之心。
            他删掉帝王必须仁慈——对帝王不得有任何要求,什么样的帝王百卝姓都应该服卝从。
            他不许批卝评商纣王——并不是朱元璋喜欢商纣王,要像郭卝沫卝若先生那样为商纣王翻案,而是因为他主张,即使皇帝如同商纣王一样荒卝淫无道,臣下也不应该批卝评,更不应该推卝翻。
            历代皇帝可能也有人和朱元璋一样,读了孟子感觉不舒服,不过还从来没有人想到可以阉卝割孟子。因为孟子是儒学体卝系的核心,正如黄仁宇所言:“从个人说辩的能力和长久的功效两方面看,孟子在传统政卝治上的地位要超过孔子。”
            朱元璋不一样。对于他这样赤手空拳开天辟地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是至高无上,神卝圣卝不卝可卝侵卝犯的。真正至高无上的是他自己,世间一切,包括所谓真卝理,都要为他服卝务。朱元璋相信孔孟之道,是因为他以为孔孟之道可以巩固他的统卝治。如果不利于他的统卝治,当然要改造它。对别人来讲骇人听闻的大逆不道,对他来说却完全符合逻辑。


            7楼2019-05-19 14:37
            回复
              思孟学派后来演化出了大名鼎鼎的心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9-05-19 15:18
              收起回复
                回回明似乎有些道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5-19 15:54
                回复
                  2025-08-21 23:25: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老朱就是个土鳖上位,搞集权专制,臣工算什么,随便杀着玩儿呗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9-05-19 16:21
                  收起回复
                    所以明末皇室被农民军当作猪一样宰是很正常的。毕竟朱元璋证明了只要拳头够大,借口再怎么卑劣都行。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9-05-19 16:28
                    回复
                      “盗贼奸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怪不得顺治说取天下于乱民之手,不在明朝之手呢。先例在这里。


                      IP属地:江苏15楼2019-06-25 17: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