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纪初,契丹——辽政权建立后,漠北各部都臣服于契丹,蒙古各部亦在其中。辽朝政府在阴山以北置西北路招讨司,管理蒙古和其它部落。史愿《亡辽录》载:“沙漠府,控制沙漠之北,置西北路都招讨府,鬼隗、乌隗部衙,卢沟河(今克鲁伦河)统军司,倒塌岭衙,镇抚达靼、蒙骨、迪烈诸军。”达靼、蒙骨、迪烈都是当时蒙古各部的称号,蒙古各部向辽政权进贡方物,辽政权则封蒙古各部的首领为“详稳”、“令稳”等官职,成吉思汗的六世祖海都的次子叫察剌孩·领忽,“领忽”即“令稳”,察剌孩·领忽生子名想昆·必勒格,“想昆”即“详稳”。
十二世纪初,金朝代辽。蒙古各部属金东北路招讨使统辖。南宋李心传说:“方金人盛时,岁时入贡,金人置东北招讨使以统隶之。……〔黑鞑靼〕皆臣属于金,每岁其王自至金界贡场,亲行进奉,金人亦重行答赐,不使入其境也。”黄震也说:鞑靼,“皆事女真”。金朝任命的蒙古各部首领也称令稳、详稳等称号。成吉思汗本人和其他蒙古首领都接受过金朝的封职。当成吉思汗和客列亦惕部的脱斡邻灭了塔塔儿,杀了其首领蔑古真后,金朝宰相完颜襄(王京)“大欢喜了,与太祖(即成吉思汗)‘札兀忽里’的名分,脱斡邻‘王’的名分”,王京又对太祖说:“杀了蔑古真后等,好生你得济。我回去金国皇帝行奏知,再大的名分招讨官教你做者”。成吉思汗、王罕等不仅接受了金的封职,而且依然向金朝纳贡,直到一二一〇年成吉思汗才正式与金破裂关系。《元史·太祖纪》分载:“初,帝贡岁币于金,金主使卫王允济受贡于净州,帝见允济不为礼。允济归,欲请兵攻之。会金主璟殂,允济嗣位,有诏至国,传言当拜受。帝问金使日:‘新君为谁?’金使曰:‘卫王也。’帝遽南面唾日:‘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即乘马北去。金使还言,允济益怒,欲俟帝再入贡,就进场害之。帝知之,遂与金绝。”